網上熱議,一條講成為行政長官必要條件的題目:

2. 如要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有甚麼基本條件?(4分)
討好中國政府不要反對中國政府,暗地裡政府叫你要怎麼做,你便要怎麼做、只幫助大陸人。反對中國政府的人,馬上叫人拘留他們、提出一些反對中國政府的意見的人便拘留及不批準(按:正字為准)他說話…

3. 甚麼是「一國兩制」?(4分)
一個國家,兩個制度。

這兩個答案被老師打上了大交叉,網民故然嘲笑根本沒有錯緣何打交叉,但亦確實有人認真疑惑第3條「一個國家,兩個制度」錯甚麼。

認真望一望,如果係我會點俾分?第2題會俾一半的,第3題,或許唔俾。

其實答卷是中二生活與社會科,我思疑第2題其實想問《基本法》裡面講成為特首的條件。換言之,學生答案其實並不符合切題原意(好似無提名委員會其實不符合基本法立法原意)。學生答案基本上指出民間觀感,但考試需要講理據,不管陰謀論(正如梁振英係共產黨員都無證據),而另一方面,學生亦無回應一些「真」的基本條件例如年滿40歲的中國公民裡的香港永久居民之類。所以俾2分,另寫回饋表示欣賞。

其實題目本身有漏洞,如果列明「根據基本法」就可以。因為如果離開咗基本法,所謂「基本條件」確實有太大詮釋空間,一如學生答案,仲有愛國愛港之類。

至於第3題,我估無分的原因是「一國兩制」原文係「兩種」制度並非「兩個」,所以1分都無。要取足4分,應再加解釋,諸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制度,以至「河水不犯井水」,視乎日常筆記與教科書的寫法。

帶來誤會,撇除老師確有政治陰謀(但我選擇相信教育專業)外,其實只係唔小心(或經驗不足)。但懂不懂欣賞學生的功課而酌量俾分,便是教師態度的問題。

我也有類似經驗。在一次小測中,已不太肯定題目講香港貧窮問題的成因抑或香港的生活素質,初中學生如此答:

「因為689不聽民意,只聽中央的話,又放大陸人來港…解決方法是689要下台」

當時我心諗,佢又似乎無完全答錯的,但在小測卷中看到,確係「打咗個突」兼「有少少唔對路」。一如假如你用社論Tone去寫大學Paper,似乎一樣會無分的。所以簡單俾1、2分後,我寫下回饋:

「關心社會是一件好事,但答題有答題的格式,宜認真並具理據作答。」

學生無找我投訴,(他)上堂亦不怕繼續抽政府水。之後的功課算做得比較好睇了。

教通識,雖然教齡只短短幾年,但越來越感覺到社會確實有不同。早兩年立法會選舉,有學生主動為政黨助選,甚至向我詰問我所支持的候選人有所不足。雖然政見不同,但確實感到新一代的眼光。我在他們年紀的時候,確實乜都唔知的。中四時同學向我提起長毛選贏立法會,而我不知道長毛是誰。這個年代,是中一學生都知蔣元秋,亦明白「一籃子因素」而對老師的抽水位哄笑。

能搞明白新一代的這種情況,很多事情也都變得清楚。早前有學生要發起「佔領操場」,反對學校不處理學生意見,將兩堂轉三連堂兼減小息。不少教育界同工當然不滿這班「民主紅衛兵」,但我反而思考他們如何逐漸學識增取自己的權益。

今日香港與十年、二十年前不同,網絡的興起與公民意識的覺醒,學生更多諗法、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更敢於挑戰權威。面對不同聲音,對性格偏向保守的教師群體來說當然「麻煩」。但繼續保守由上而下的指令與壓制,已不是一條出路。校政要民主化、教師態度亦要開放,去接納學生的聲音並解釋清楚每一項校政,將之視為公民對待。也許我仍得很「老師」地承認,學生的意見不一定是「好」的,但示之尊重,便是公民教育的開始。諸此種種,其實不論學校體制抑或教師心態也需適應。

當大家都識欣賞上面的學生功課,就是香港教育脫胎換骨的一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