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眼大家就見得多,真正的熊貓就算係安安、佳佳,相信都不是很多人見過。熊貓就好像小鹿班比、小熊維利、米奇老鼠等,恍如一種卡通化了的「概念性動物」。最近WWF就聯同藝術家Paulo Grangeon將「1600熊貓」帶來香港,以快閃形式走遍香港各地,貫徹了「既環保、又快捷」的宗旨,皆因1600熊貓的藝術之旅是表達世上只剩下1,600隻熊貓的環保信息,希望人們關注環境保育的問題。

可是,紙熊貓的樣貌、「動靜」都比真實僅存的熊貓更「萌」、更可愛,好像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前幾日,一眾紙熊貓就到訪我的辦公室,當然,身邊的同事、朋友都進入了瘋狂狀態,其中一個女性朋友更大叫:「好得意呀!好可愛呀!我要領養番隻!」對,「領養」是官方的字眼,搞笑是我第一個感覺,可笑是我想清楚後的結論,領養究竟是甚麼的意思?是扮cute的公關技巧?

還是市場策略?好像引伸出一種覺悟:「紙熊貓又可愛又趣緻,又唔會痾屎痾尿,又唔使餵嘢食,比好食懶飛的真熊貓更有價值啦。」結果,最後大家也是影相、自拍、放上FB呃like,環保二字,我銘記於心,但又如何?

對,紙熊貓的用意聲稱是用作宣傳環保,但環境保育跟現代都市人的距離實在太遠了,所以要以藝術、卡通、明星效應等去包裝,可是,人們倒只會嚐盡了糖衣後,便把藥丸棄掉,不過,就算整粒嗑下,都會選擇性消化,因為連爭取自由民主,香港人都選擇麻木,所以如果要醫好香港人,看來就只有「開刀」了。

轉載自《新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