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潘石屹千万美元捐赠哈佛的新闻,引来不少争议。有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潘石屹在微博回应质疑时说,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的同学们。这份不太真诚的回应马上又激起了另一种质疑:能读哈佛的学生能有多贫困?有人干脆说,潘石屹名为捐赠,实则是以捐赠人的身份为他的儿子将来入读哈佛“买门票”。
潘石屹的“捐赠”,当然不是纯粹的慈善,但仅仅将其视为“买门票”,也看得肤浅了点。潘是一个商人,千里迢迢跑去美国给人送钱,签订“SOHO中国助学金”,绝不可能是慈善捐助,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企业品牌行销。否则,他为何不把钱捐给自己的母校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或者张欣的母校英国剑桥大学,而是选择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
显然,这涉及到投资回报率。粗略来说,回报率等于(收益-成本)/成本×100%。潘石屹这次投资哈佛大学的奖学金成本为1500万美元,无疑是大手笔投入,但回本也并不难。哈佛大学未来会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显然,世界一流学府的高材生将来可为SOHO中国储备人才。哈佛拥有数十位的诺贝尔奖得主和普利策奖得主,研究能力和商业资源冠绝全球高校,这对于SOHO中国的企业发展只会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第二,SOHO中国向海外名校捐款是一种“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推广方式,短期来看,捐赠的新闻够让社会聚焦潘石屹和SOHO好一阵子;长期看,“SOHO中国助学金”等于是在世界最高学府买了一个长期的VIP广告位,虽不时会遭人议论,但这个得天独厚的宣传平台为SOHO带来的将是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作为一个商人,潘石屹是很精明,懂得精打细算的。
比起捐赠给国内的大学,投资哈佛的回报率显然要高得多。因为其账目十分明了,收益是收益,成本是成本,每一分钱都会花到应该花的地方,去向有据可查。1500万美元,至少足够支持数百哈佛学生完成学业了,而这数百哈佛精英对于未来SOHO的回报,将是远远大于1500万美元。相反,假如潘石屹把如此数额巨大的金钱捐赠给国内的大学。投资的回报率会更高吗?
最近,连王思聪也在微博上号召大家,向灾区捐赠时不要再捐钱了,直接捐实物,衣服、食品、用具等等。这是为了防止捐款被中间人当回扣吃掉,把一件慈善的事搞得不清不楚、不伦不类。是为中国特色。捐赠给学校其实也是如此,国内的诸多公立大学,基本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学场如官场,颇不容易打点。表面上,你是捐赠了1500万,但是隐形的成本恐怕还有一个大窟窿,而助学金带来的收益,也几乎可以笃定未来会被人用手段克扣掉一大块。回到上面“(收益-成本)/成本”的公式,可见在投资国内大学的情况下,风险、成本更大,收益更少,也就是说分母数值更大,分子数值更小,回报率当然要低得多。
投哈佛而不投资国内大学,这是理性经济人的正确选择。不要说潘石屹,任何一个人,在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做出这种选择。作为国内不入流大学毕业的土鳖,潘石屹本人深知国内大学的诸多不靠谱之处。其自身教育上的落后背景,在外国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婆张欣面前,也更加的对比鲜明。完全可以说,潘石屹在哈佛设奖学金,也体现了某些个人因素和选择。
北大的钱理群先生曾说,中国的大学培养出了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后来被很多人引用,以批评中国大学教育。这就叫典型的表错情,批错评。难道我们“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日子过得还不够久吗?今天这个社会,恰恰最需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像潘石屹这样的,理性、冷静、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早就说过,当每个人最大化争取自己的利益时,整个社会总体利益会获得增长。潘石屹倘若“爱国心”突然爆棚,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把这一大笔钱捐给国内某大学建设“21世纪世界顶级大学”工程,你真会觉得靠谱吗?你是否还记得多年前有一个笑话叫”985″,另一个笑话叫”211″?

关注作者微信“私享日记”(微信号:sixiangdaily)。这里有有趣、有料、有内涵的故事和观点,还有粉丝独家福利哦!

潘石屹千万捐哈佛,刺痛了谁? - 孙骁骥 - 火星生活 Life on Mar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