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上政府网站能让你更爱政府?
2014-07-21 08:34政见网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安分大学生形象:男性,政治面貌群众,出身于中等收入家庭,在全科大学读大三或大四,文科生,讨厌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喜欢刷微博或逛维基,既有可能是“拜民主教”的一员,也有可能对民主理念嗤之以鼻。

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王世茹在《现代中国》学刊上发表了对中国两所大学共1280位本科生的访问调查,探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他们政治观点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情况

接受调查的本科生中,有人一点都不上网,最多的则每天上网18小时,平均数字是2.9个小时。

作者将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来源分成两个维度。第一个“垂直”维度是访问政府官方网站的频率。在受访者中,从没上过政府网站的有655人,占总数的51.17%。有46.48%的学生表示偶尔上,而2.34%的学生表示经常或者每天都会浏览政府网站。

另一个“水平”维度则涉及学生在新闻网站、维基类网站、博客、微博或BBS了解公共议题和公共事务的频率。大约75%的学生会上新闻网站,57%阅读博客或微博当中的公共议题讨论,40%上BBS,60%会用维基类网站搜索公共议题的相关信息。

政治立场:民主意识与政权支持

除了了解学生的上网行为,作者运用经典的“李科特量表”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作者列举了六种政治表述。对于每一种表述,作者列出了“极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极为同意”等五个选项供受访者选择,然后对五项选择分别赋值1-5分,再计算一个综合的分数。

作者的前三个表述针对的是学生对民主原则的接受程度:
1、如果政治领袖有足够的能力和品德,普通人就没有参与政治决策的必要性;
2、地区官员应该通过竞争选举选出;
3、无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态度或信仰,TA都拥有言论自由权。

后三个表述测量的是学生对政权意识形态的态度,即对现政权的支持程度:
4、我们有义务支持和捍卫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5、我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感到骄傲;
6、个人权利有时候可以为集体利益让步。

其他变量和调查结果

除了互联网使用和政治立场,作者还将以下几个变量加入了统计模型:学生的党籍,家庭收入,父母政治背景,学科背景和所读大学。文章中并没有揭露两所受访大学的名字,但指出一所是普通大学,一所是师范大学。

文章的统计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喜欢上政府网站的大学生对民主原则的支持程度更低,相比之下,喜欢刷微博、博客或维基网站的学生更推崇民主原则,但上BBS和阅读在线新闻却对个人的政治态度影响很小。另一方面,喜欢上政府网站的学生更支持当今政府,而喜欢政府网站以外的“水平信息源”与政权支持度的关系却不显著。也就是说,刷微博能让大学生增加对民主的信念,却改变不了他们对政府的态度。

学生的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长对政治态度没有影响。如果一个学生是党员,TA会相对更支持当今政府,但党员身份与他们对民主原则的认识没有显著关系。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则和他们的政治态度呈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关系。相对于一贫如洗的穷学生和“高富帅”们,出身于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对政府的支持度最低。此外,父母的教育程度和政治背景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没有显著的影响。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大学生由于都在接受高等教育,思想比较独立,受父母影响不大。

大学类型和学科背景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一定影响。师范大学的学生对政府的支持比普通大学高出3.3%,而对民主原则的接受程度则低了2.2%。这是由于师范大学对学生的政治控制比普通大学更强,而且师范大学由于学费可减免,接收更多贫穷学生的缘故。另外,主修自然科学的学生比社会科学学生更支持政府,但学科背景对民主原则的接受程度影响也不显著。此外,作者还发现男学生和年纪较大的学生倾向于表现出一种犬儒的态度——既拒绝表达对政权的支持,也拒绝对民主原则的接受。作者分析,这说明男学生和年龄大的学生在表达政治态度时显得非常保守和谨慎,在调查中尽量避开极端的选项。

作者认为,这个调查结果能够说明经常浏览政府网站能让大学生更支持政府。在中国大学生眼里,对民主原则的接受和理解并不意味着对现政权的反对。一个人可能出于责任或忠诚去支持政府,但同时接受民主原则,并希望中国向民主化迈进。他们也可能既不喜欢当今政权,也反对民主原则。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政见网,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敬请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helanonlinechina),更多精彩资讯,手机专送。

荷兰在线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荷兰在线中文网
腾讯微博:@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微信二维码

作者

“政见”是一个独立网站,介绍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是怎样分析中国的。致力于发掘海内外学者和智库的智慧成果,引进思想资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