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FT中文网7月刊出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警惕近在眼前的危险》一文后,亦邀请不同观点的意见领袖进行评论。本文为中国经济学家陈平针对科尔奈一文的评述。陈平从1985年多次访问东欧,他认为目前关于中国道路的辩论正处于胶着状态,而科尔奈的思想转型也揭示出转型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带来生动的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教训。

   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起死回生?

   今年5月6日,美国彼得森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开了一个国际研讨会,主题是《转型透视:共产主义瓦解25年之后》(以后简称“转型透视”)。会议的出席者包括东欧和前苏联经济转型的主要设计师和操盘手。会议的参与者充满自我庆祝的气氛,他们计划出版的文集标题是《伟大的重生: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的教训》。

   回看金融危机之初,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在2009年4月3日,于伦敦举行的第二届G20峰会的闭幕演说中公开宣布:“旧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结束(The old Washington consensus is over.…),我们需要新的世界秩序”。时隔五年,西方发达国家至今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休克疗法的支持者们又开始以庆祝东欧转型成功之名,试图给名誉扫地的华盛顿共识恢复信誉。世界格局的转变,难道和万花筒一般?

   有趣的是,会议首日宴会上做主题讲演的,是西方最富盛名的自由派转型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匈牙利人科尔奈。他讲话的悲观警告,给会议组织者试图营造的胜利气氛浇了一盆凉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FT中文网)于7月2日发表了科尔奈题为《警惕近在眼前的危险》的演说。他用早年经济自由化的明星匈牙利,近年发生U型大逆转的案例,来警告西方所谓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在全世界逆转的威胁。匈牙利在1968年就率先推行市场化的渐进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领导人多次组团访问,学习匈牙利企业放权让利的经验。科尔奈惊呼的匈牙利逆转,使笔者大开眼界,可以借机观察东欧转型的前因后果,以及世界变局大出西方所料的深层机制。

   笔者认为科尔奈的文章观点鲜明,但事实含糊、没有数据,完全背离经济学家的规范,令没有去过东欧的读者莫名其妙。笔者从1985年开始多次访问东欧,从1992年开始,和东欧休克疗法的设计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有多年的交往和争论。我愿意和读者分享我所了解的事实,解读东欧政治和经济双重自由化的领头羊匈牙利,为什么在20年后发生了让西方震惊的逆转?东欧转型的休克疗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究竟是失败还是胜利?未来西方世界的走向,究竟是科尔奈主张的“民主”国家联合“遏制”中俄专制,还是同床异梦分道扬镳?

   从自由经济学家到新冷战的地缘政治家

   科尔奈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影响,也许只有科斯可以媲美。但科尔奈对中国决策者的影响,则大于任何诺奖经济学家。他在中国访问时受高规格接待,他的著作至少有九本译成中文,俨然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引路人。中国转型期每个阶段的重大政策争论,都有重量级学者出面邀请科尔奈到中国或隔空喊话,力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今年86岁的转型经济学权威科尔奈,可以说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掘墓人,因为来自体制内部的批判比来自外部的攻击更加致命。

   科尔奈一生有两次转型:从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变为自由派经济学家,再从转型经济学家变为鼓吹新遏制政策的地缘政治家,揭示出新自由主义有更深的国际背景。笔者认为,花功夫解析科尔奈的转型之路,有助于中国人选择自己的路。

   科尔奈早年自学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匈牙利科学院经济所的教授和院士。1986-2002年间被聘为哈佛大学的教授,还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离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距离似乎不远。他被西方经济学界誉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世界权威。他的名作是1980年发表的《短缺经济》。他认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常见的消费品短缺现象,不是计划或政策的失误,而是经济系统的制度问题,他力图从理论上证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他提出的“预算软约束”概念,成为西方经济学批评国有企业无效的理论基础。他在1989年写的《自由经济之路》,更是明确主张市场化改革就是经济和政治体系的自由化,把貌似经济改革的休克疗法,挑明为全盘否定社会主义的制度转型。

   今天,世界格局和中国经济都处在向何处转型的十字路口。感谢FT中文网在刊登笔者对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所著的《21世纪的资本》评论(详见《资本主义的空想与现实》)后,又载科尔奈的文章,邀请笔者评论。

   东欧转型25年后的整体表现

   尽管“转型透视”的组织者宣称25年前在东欧开始的休克疗法是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胜利,可惜与会者大谈政治,却不提公开的经济数据,可以用西方的主流数据来判断谁的判断更有依据。

   根据联合国统计局在1988-2012年间的真实GDP数据做了定量的比较。过去24年间(俄国与乌克兰为过去22年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年平均GDP百分增长率依次为:中国(9.7),拉美(6.7),印度(6.4),东亚(3.8),波兰(2.9),世界平均(2.8);美国(2.5),德国、西欧(1.8),日本(1.3),东欧(1.0),匈牙利(0.8),俄国(0.6),乌克兰(-1.6)。东欧转型国家只有波兰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比较24年间经济增长的比例,中国为930%,世界为179%,美国为183%,西欧153%,东欧128%,匈牙利120%,俄国为116%,乌克兰只有1990年的70%。

   读者不要忘记,转型前东欧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人力资本、加上苏联的自然资源,都远远高于中国、东亚、和拉美国家。转型期间,西方处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免除了波兰的巨额外债。东欧国家的人口规模也远比东亚为小。匈牙利的人口只有1千万,比海南多一点,比天津市还少;波兰不到4千万,和福建差不多。匈牙利、波兰接受的西方直接投资(FDI)的人均规模,也远远大于中国和任何东亚国家。匈牙利吸引的FDI达460亿美元,人均外来投资是波兰的1.7倍,韩国的11.5倍,中国的11.5倍。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东欧尤其是匈牙利,产权、民主、资本、外资、加上军事北约保护、政经和欧盟一体化等条件都齐了,理应成为华盛顿共识在全世界推广的楷模,东亚和拉美的亲美国家和匈牙利比真是望尘莫及。但是结果呢?

   转型二十多年后,东欧人口下降的速度超过西欧,俄国人口减少2%,匈牙利减少了4%,乌克兰减少11%,东欧整体(联合国的数据)人口减少了23%。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萧条,贫富分化,使年青人不敢结婚生育,大批中青年移居海外寻找就业。从世界经济的比较而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只有中国一枝独秀。越南先学中国改革、然后和中国闹边界纠纷,经济近年大幅动荡。东欧和前苏联的转型,则使原本发达的经济大幅倒退,苏联和平时期经济损失的幅度超过两次大战和苏联的内战加饥荒。即使休克之后恢复最好的波兰,经济增速也落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之后。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除日本以外原本低于东欧,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的经济增速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东欧整体更低于西欧和日本。

   “转型透视”的组织者宣称休克疗法的胜利,得意的只有政治、避谈的是经济。“休克疗法”虽然在政治上摧毁了东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并没有带来东欧民众期待的经济繁荣。科尔奈看出东欧人心的逆转,对西方资本主义带来近在眼前的威胁。

   东欧何时成为“发达国家”?

   两年前,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表报告,把“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危险。报告宣传东欧俄国升级到“高收入国家”的经验,重推华盛顿共识的市场自由化。国内一些学者也用东欧的“高人权”转型,来批判中国的“低人权”和“粗放”增长。世行显示东欧转型成功的定量依据是,匈牙利和俄国在2006和2012年分别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国家”,而中国2012年的最新人均GDP排名,被联合国统计局列在匈牙利、哈萨克、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墨西哥、伊朗、和古巴之后,仅仅高于泰国和安哥拉的水平。这无疑是对中国人道路自信的最大打击。中国摸石头过河的对岸,究竟是东欧模式,美欧模式,还是争论不已的中国模式?问题是,西方的数据和分类可靠吗?

   经济数据在政策争论中至关重要。最新的例子是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他用西方主要国家三百年来的财富分配数据,证明美国诺奖经济学家库茨涅茨依据美国数据发现的倒U形曲线并不成立,换言之,技术进步会使贫富差距增加后,不一定会自动减少。皮凯蒂证明市场机制下不平等游持续扩大的趋势,除非政治干预。

   科尔奈对匈牙利逆转的警告,引发我调查东欧的近况:东欧转型的结果,究竟是升级到“高收入”国家,还是退步为“依赖经济”?对比西方在东欧转型前后发表的经济数据,我发现西方虚构了一个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的神话。

   界定世界上哪些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最早是1961年成立的西方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我找到的联合国统计局(UN)和中央情报局(CIA)可以比较的数据从1978年开始。如果以美国的人均GDP为标准,富国的最低门槛是葡萄牙和土耳其,他们的人均GDP在1978年分别是美国的23%和21%。美国CIA1978年的数据表明,苏联的人均GNP已经是美国的59%,波兰为美国的32%,匈牙利为美国的31%,都达到OECD的富国标准,分别超过英国,葡萄牙和土耳其的水平。

   CIA1985年的数据表明,苏联GNP的总量是美国的52%,为世界第二位,人均GNP为美国的44%,依然是发达国家。匈牙利1985年的人均GNP比苏联还高。CIA和大英百科全书直到1990年的数据,都把苏联GDP的规模列为世界第二,约为美国的一半。由此可见,西方在东欧转型前就已承认苏联东欧是发达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这一判断符合战后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三个世界的共识。苏联瓦解前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比苏东社会主义优越的神话。担任过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的杭廷顿,他1969年的成名作《转型社会的政治秩序》,系统论证苏联体制的效率和美国相当,稳定性还高于法国。

   但是苏联瓦解以后,西方媒体开始全面下调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数据。联合国统计局2014年发表的1988年(东欧转型前)的新历史数据,把前苏联的GDP总量下调为世界第7位,不到美国的七分之一,排在意大利之后,而俄国1990年(苏联瓦解时)的GDP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略高于加拿大和西班牙。如果事实真的如此,前苏联哪来对抗美国超级大国的实力?意大利和西班牙在经济上向来唯美英法的马首是瞻,哪有苏联的胆量敢在中东对抗美国?即使用联合国1988年人均GDP的新数据,苏联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低于墨西哥、高于土耳其;捷克、匈牙利的人均GDP都高于墨西哥和土耳其。按照OECD的标准,苏联、捷克、匈牙利的人均GDP水平在转型前仍然属于发达国家。可见,导致东欧转型的主要是政治而非经济原因。

有趣的是,OECD正式接纳东欧成员国的时间是,捷克1995年,(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997.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