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香港生活質素研究中心定期發表的生活質素指數顯示,去年的整體生活質素指數低於前年,在組成指數的21個指標中,七個指標變差,當中變化最顯著的是物業負擔能力比率連續四年出現負數,跌至12年來新低,按工資中位數推算,香港家庭平均要「不吃不住」逾14年,方能買得九龍區一個面積約400平方呎的單位,負擔之大屬全球之冠。有學者直指港府的樓市措施成效欠佳,無助減輕市民的負擔。

中大的生活質素指數以2002年為基準年,每年定期更新。中大去年8月訪問約1000名18歲或以上市民,去年整體生活質素指數為102.57,較前年輕微下跌0.33,意味港人去年的生活質素轉差;而涵蓋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大範疇的21項指標中,又以物業負擔能力比率出現顯著下跌,是連續四年出現負數,且指數愈跌愈低。

租金漲不停 屋愈住愈小

按此指標,以一個九龍區約400呎單位的樓價對比家庭入息中位數,發現市民置業的負擔較前年更重,由需要12.8年加至14.2年才可購入單位;而租金指數亦創歷來新低,由前年的2.37,下跌至2.09,顯示租金價格持續上升,市民負擔更沉重。

調查指失業率、經濟現況及實質工資均轉好,但與物業負擔能力形成落差,負責調查的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解釋,受個人遊影響,本港流動人口由過往約1000萬人次增至5000萬人次,扣除部分為水貨客,仍有不少旅客對酒店及食肆等設施有需求,帶動店舖租金及樓價上升,加上住宅物業租金回報高,導致樓價居高難下。他說:「大家一齊有錢,住大一點當然好,但市民的感受是經濟好都買不到樓,屋反而愈住愈小。」

除物業負擔比率連跌四年外,政府的表現指數也同告第四年下跌。中大社會學系教授丁國輝表示,政府的扶貧及控制樓市措施的成效均差強人意,因而失分,又指港人整體購買力強,享受物質質素普遍良好,唯獨置業負擔較大,政府需集中改善,否則社會遲婚及遲生育等情況會惡化。

新聞自由指數 連跌4年

香港人關心住屋問題外,也同樣注重新聞自由,中大的香港生活質素指數顯示,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連續第四年下跌。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少南表示,新聞自由指標由五個部分組成,包括市民與朋友討論時事是否可暢所欲言、發表批評政府言論後會否擔心遭報復等,受訪者憂慮發表批評政府言論後會遭報復的比例,由前年1成1增至去年的1成6,亦有8.5%受訪市民稱與朋友評論新聞時不能暢所欲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