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中国媒体日前报道说,安徽省长丰县近年来实施“姓氏改革”,对新生儿随母姓的家庭进行现金奖励,当地政府官员希望以此淡化人们对男孩的偏爱,改善男女性别比例。有评论认为,中国很多家庭对男孩的偏好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长丰县的“姓氏改革”初衷良好,但未必奏效。

北京《中国青年报》8月1号的报道说,中国传统观念中只有男性才可以传承姓氏,延续香火,新生儿沿袭父亲的姓氏,被看做是传宗接代的重要标志。不过,安徽长丰县政府从2011年起开展“姓氏改革”,即倡导新生儿可以随父姓,随母姓,或把父母的姓氏都加到名字中。其中,对新生儿跟母亲姓的,政府直接给予现金奖励1000元,对此前已随母姓的家庭,也给予同等奖励。

报道说,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安徽长丰县男女性别比例将近130:100,而男女性别正常比例应为103:100-107:100。针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长丰县从2011年开始“姓氏改革”,提倡新生儿随母亲姓,采取的是鼓励加引导的方式,目的就是要提倡一种理念,家里生了孩子想跟谁姓就跟谁姓。报道说,长丰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龚存兵认为,对随母姓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慢慢淡化传统观念中对男孩的偏爱。目前,长丰县已有30户新生儿家庭主动申请新生子女随母姓,该县的男女比例也下降为114:100。

对于安徽长丰县的“姓氏改革”,关注中国性别平等问题的北京“妇女传媒监测网络”负责人吕频评论说:

“按照中国法律,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现实生活中,随父姓跟男孩偏好是有关系的。长丰县政府的这个政策是个好事,政府有一个明确的引导态度,表示子女不一定要继承父姓。不过,因为缺乏调研,你就不清楚,有多少人是因为这1000块钱的奖励随母姓,性别比例下降跟这个政策又有多大关系。”

吕频认为,中国很多家庭的“男孩偏好”背后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而中国政府目前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本身也在助长这种“男孩偏好”。

“男孩偏好根深蒂固,用1000块钱去改变它,不现实。要改变男孩偏好,需要一个长期的、深入的过程,包括一些综合性的政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身也谅解男孩偏好,计划生育政策对于加强男孩偏好也是有责任的。在中国很多农村,其实在实行一胎半政策,第一胎是女孩,可以再生二胎,第一胎是男孩,就不能再生,这种政策符合了一个家庭必须有一个男孩、男孩价值比女孩高的传统观念。计划生育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反思。”

对于安徽长丰县的“姓氏改革”,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邓小刚评论说:

“长丰县的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至于它是否有效,还需要政策性的评估。从2011年到现在,这个县有多少新生儿出生,其中多少随母姓?中国一个县通常有几万、几十万人,我猜测30户的比例其实很低。另外,中国的很多政策是官员自己想出来的。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可以做一个社会调查,问大家:如果给你这1000块钱,你多大程度上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改随母姓?”

法新社的报道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基于性别的选择性堕胎,导致男女性别严重失衡。很多中国成年男子目前难以找到配偶,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妇女被贩卖到中国当媳妇。

(记者:林坪;责编:嘉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