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约翰•马修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谭浩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碳排放国,中国对煤炭的大量使用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和核能的发展速度。中国在风能、太阳能和智能电网设备的制造和使用上领先于世界。中国去年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量已经几乎超过了法国和德国发电量的总和。

随着中国制造的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成本大幅下降。技术创新当然是成本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是市场规模扩大的作用更加明显。例如,自2005年以来,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已经增长了100倍。中国的经验似乎表明,工业化和减碳可以并行不悖。

德国和韩国也在做出类似的努力,而其他一些国家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例如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中国光伏电池板征收高额贸易关税,这样的政策不利于行业的发展。限制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全球贸易,只会减缓其成本下降的速度,并延缓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化的进程。

事实上,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仍然过于缓慢,以至于不足以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由于传统能源行业既得利益的阻碍,以及各国对使用替代能源成本的担心,各国并没有完成“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目标。

对可再生能源的“叙事”(narrative)需要改变。正如中国发生的那样,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帮助降低碳排放,而且应该被视为强化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当下各国对能源安全的讨论几乎局限于在如何确保化石燃料供应上。但是,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开采终究有限,而且供应深受地缘政治影响。与此不同,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制造几乎不受地域限制,并且各国都有广袤的地区可以对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加以利用。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和使用规模的上升,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能源转换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各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促进低碳能源设备的生产、贸易和市场竞争上,而不是继续支持在未来开采更加困难、成本不断上升的化石燃料。如此,碳排放的减少将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中国每年发电达到5万亿千瓦时以上,这一数字比美国大约多1万亿千瓦时。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化石燃料为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全世界大约23%的煤炭年产量被用于中国的火力发电。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显然不能再依循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依靠化石燃料的老路。

过去几年来,中国开始实施低碳能源战略。中国2012年在水电、风电、太阳能领域的电力投资比2008年增长了40%以上;而火电投资已经从2008年占总电源投资的50%左右下降到了2012年的四分之一。

大规模投资的结果是,中国风电装机在过去四年中增加了五倍以上。2013年,中国新增水电、风电和太阳能装机超过了新增火电装机。在全国能源结构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能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5.6%增长到2013年的9.6%。这一成就不可小觑。

在发电领域,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份额在2013年达到总发电量的近30%。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17年水电、风电和光伏的总装机达到550吉瓦,这一目标将比2013的水平提高48%。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的投资是世界罕见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