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曾见证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最近他警告说,俄罗斯与西方可能爆发新冷战。但这次他错了。冷战是两种政治和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较量,而如今普京主政的俄罗斯,却没有可兜售的意识形态和政经模式。

选自英国《金融时报》,作者:菲利普•斯蒂芬斯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最近警告,世界可能重新陷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冷战。这位当年目睹苏联解体的领导人错了。冷战是两种政治和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较量。在那几十年期间,世界曾经生活在被核大战毁灭的阴影之下。1989年,共产党阵营破产了。这一点不会逆转。

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主政的俄罗斯没有替代的意识形态可以兜售。这位俄罗斯总统的威权风格有其仰慕者,包括西欧国家的民粹主义仇外者,但说句老实话,莫斯科的经济和政治模式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市场。

苏联曾经是一个超级大国。如今的俄罗斯是一个危险但日渐没落的地区强国。这两个特征是彼此关联的。普京想要在前苏联的疆界内夺取领土和影响力。他渴望“尊重”。但如果说吞并克里米亚和入侵乌克兰东部是对全球秩序的严峻挑战,它们还算不上生死存亡的威胁。

戈尔巴乔夫哀叹的是本来可能出现的情形。相对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当前发生的危机,当年他曾希望从苏联共产主义的灰烬中缔造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巧合的是,许多西方人也这么希望。然而,对这位苏联开放政策(glasnost)的创造者来说,当美国和欧洲在俄罗斯国力衰弱时期邀请前共产党国家加入北约(Nato)、从而让俄罗斯感到羞辱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戈尔巴乔夫从未充分解释,这些国家逃脱苏联“守护”的自由,怎么能够与保留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兼得”?当年的波兰要么获得自由做出自己的选择,要么没有自由。乌克兰也是这样。

普京根本无意解释这个问题。他始终将外交政策视为一种零和游戏。上世纪90年代初,身为圣彼得堡市长顾问的年轻的普京,已经对苏联帝国解体耿耿于怀。后来普京将苏联解体称为20世纪的地缘政治灾难。在普京的心目中,要让俄罗斯赢——以及让俄罗斯在世人眼中被公认为赢家——其他国家就得输。

尽管如此,就回应普京的复仇主义而言,有一些冷战的教训是值得重温的。第一个教训是耐心,第二个是决心。这两个结合起来意味着威慑。如果有人认为乌克兰冲突在外交上很容易解决,那是在自欺欺人。那些认为绥靖政策将导致莫斯科妥协的人同样如此。普京只对那些准备与他对着干的人才会给予“尊重”。

上世纪80年代,研究苏联政体的学者们猜测,苏联经济体系总有一天会在各种矛盾的重压下崩溃。然而,由于不知道这种情况何时发生,他们假定苏联的体系将无限期撑下去。这种战略需要耐心。

如今,对俄罗斯军事冒险行为做出判断有方的回应也需要耐心。普京打的是持久战。西方也应这么做。俄罗斯承认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亲俄罗斯分裂分子举行的假选举。停火协议已受到严重破坏,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s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观察员发现有新的俄军部队和重型武器开入乌克兰东部。正如2008年在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所发生的那样,俄罗斯正在战场上制造既成事实,以确立一场“冻结冲突”(frozen conflict)。

西方制裁不太可能很快改变俄罗斯的盘算。在油价下跌的同时,西方制裁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打击。经济增长陷于停滞,资金外逃增加,外国投资也出现缩水。卢布汇率遭到重创。但普京在央行有资金,掌控着一些寡头,而且其民族主义姿态得到强大的民意支持。

他预期西方会首先眨眼。鉴于一些欧洲国家的犹疑态度,这种猜测并不过分。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Matteo Renzi)告诉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他代表“一半欧洲政府”要求减少对俄制裁。如果你把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算在内,那么伦齐或许说的没错。

这就是决心的意义所在。在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的仪式上,默克尔表示,那一刻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梦想可以成真……没有什么东西是必然要保持原样的,无论障碍有多高”。这番言论鼓舞人心,但只有在政治领导人将耐心与决心结合在一起时才符合实际。

只有在俄罗斯确信西方不会退缩的情况下,制裁才能改变俄罗斯的思路。如果做出最后决定的似乎是伦齐,而非默克尔的话,俄罗斯为何应做出让步?然而,如果制裁变成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新常态”的话,普京或许会停下来思考一下。

目的并不是要打又一场冷战。地缘政治的现实意味着,西方必须继续与普京打交道,包括与伊朗就展开核谈判,以及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残暴的逊尼派极端分子。但美国和欧洲不应放弃自己的价值观。戈尔巴乔夫难道没有承诺苏联解体将带来自由和民主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