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11月4日刊登文章“狠批”近来媒体上频繁出现“偶遇”一些领导干部乘地铁、坐公交、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等,显示其作风低调、务实、节俭的报道,指出这些报道实际上揭示了这些干部沽名钓誉的心态。

《人民日报》11月4日发表署名文章,狠批一些沽名钓誉的“官场坏习气”。文章说,一段时间以来,“偶遇新闻”频现。有“偶遇”领导干部乘地铁、坐公交的,也有“不经意”得知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的。文章指出,偶尔一起不足为怪,但“偶遇”成风则令人起疑。一些领导干部制造“偶遇”,无非是想宣扬自己低调、务实、节俭,彰显转作风成效,但“偶遇”太多、刻意做作的本身却泄露了一个秘密。那就是,从这些干部请人给自己代写文章,到频频制造“偶遇”新闻,不论宣扬的手法怎么变,给自己造势的意图没有变,沽名钓誉之心没有减。

文章进一步指出,有些人把升迁看得比什么都重,不惜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者拉关系、找门路,甚至跑官要官买官。有的人把职级待遇放在首位,争名夺利在前,吃苦受累在后,得名获利的事少一点都不行。有的人以名利得失为干事的依据,看到有名有利的事情就积极作为、扎堆作为,反之就视而不见、相互推诿。凡此种种,皆因名利观扭曲,给官场带来不良风气,使名利当道、实干靠边。

《人民日报》网站上还列举了网友近来的一些“偶遇”事件。例如,渭南新闻网前不久报道,10月9日早上,有网友在公交站偶遇到了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正在等公交车;

又如,8月30日,一位网友在毓秀山登山时偶遇新余市委书记刘捷正在清捡路旁的垃圾。该网友直呼不敢相信,呼唤小伙伴们都到毓秀山求偶遇!

此外还有,郑州电视台《郑州新闻》去年12月30日的一则新闻称,当天早上,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郑东新区开完会后,临时决定乘坐地铁返回市委。与秘书在会展中心站自助售卖机前买票时,被正在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认出。上车后,吴天君在地铁内与市民交谈,听取建议。20分钟后,他在绿城广场站下车。这则“记者偶遇市委书记”的新闻,在次日遭到了网络舆论质疑:真的是偶遇吗?确定不是安排的?

海外中文网刊“中国事务”的主编伍凡认为,官员这些虚伪的作秀行为,进一步显示了他们的不务正业:

“官员拿了纳税人的钱,应该做职务里面规定做的事情。要想做奉献的工作,那不应该在公家时间里做,而应该拿业余的时间做。官员拿公家的时间、公家的钱来做秀,那叫不务正业嘛,当然会引起人家嘲笑。可以做秀, 但你得拿业余时间去做。”

中国网络上不乏网民批评调侃官员作秀的评论。一位叫“刀砍天下”的网民8月15日在新浪博客文章中说,据媒体消息,最近有人发微博称赞扬州仪征市委书记骑摩托车到真州镇走访,说这种做法是当地干群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一道亮丽风景,还附上了图片。但有网友质疑是作秀,并指出包括书记在内的4个人均未戴头盔,属于违章行为。随后就有不少文章为仪征市委书记辩解,让大家不必在意是不是戴了安全帽,是不是作秀。不过搞笑的是,大家争辩一开始,那条为市委书记唱赞歌的微博就删掉了。

“刀砍天下”的博客文还说,官员作秀出糗的事已经屡见不鲜了,单说作秀似乎确实没什么不好,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明明完全不需要作秀的事务,为什么非要靠作秀来完成,作秀究竟掩饰什么?就拿官员下基层来说,如果非要靠作秀来体现干群“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那么其本质就是可疑的,既然平时并不玩“心连心”,那就基本可证明官员并不真正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仍然是玩官僚老爷的那一套。

“刀砍天下”博客文还说,不对官员作秀进行深刻而广泛的批评和谴责,一味地赞美,这些事关民意民生的东西就会被忽略,同时也与中央当前的政策形势相左。文章说,看看那些落马的贪腐官员,哪一个不是作秀的高手,哪一个少作秀了?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就中国官员作秀这个问题表示,中国媒体频频“偶遇”并报道官员作秀,清晰地显示了中国媒体的不独立:

“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是中国缺乏新闻自由和独立造成的, 因为这些媒体都掌握在官员手里,因此他们想怎么作秀,就怎么作秀。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解放军为了给自己做宣传,就派负责宣传的人到各媒体送礼,并告诉他们就军队做好的报道和宣传。中国目前的有关体制不改变,官员作秀和媒体‘偶遇’的问题不会改变。”

就官员作秀和媒体‘偶遇’的问题,记者还在还在中国网络上找到了网易新闻4月9日发表的一篇署名张燕、题为“中国官员过度作秀就该遭反感”的文章。张燕的文章也指出,近年来,但凡官员作秀,特别是恰巧被媒体偶遇,或者有摄影在一旁拍摄,都会引起舆论风波。公众对官员作秀的反感,一方面是对这种形式主义的不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公众对官员评价不高、信任度低的反应。

张燕的文章还说,官员需要做秀可以理解,也是现代政治运作中常见的事。但非要把作秀包装成“偶遇”,或者有摄影在一旁献媚式地拍摄,这容易导致公众的反感。因此,作秀报道至少应该克制,偶遇和过分做作大可不必。如果作秀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和公众平日里对官员的认识不一致,甚至判若两人,那么过分作秀只会适得其反。最终损害了官员自身形象。

文章指出,官员的职责说到底就是做好他该做的事,只有认真做事,兑现政治承诺才真正对公众和社会有益。而相反,如果官员天天忙着作秀,即便是秀得再漂亮、坚持得再久,其实际意义也有限。从这个角度而言,四川叙永县委书记王波就算天天去扫街,其意义也有限,反倒耽搁了工作时间,也证明不了王波治理叙永县的成绩和能力。

那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狠批”官员作秀行为和媒体频频“偶遇”官员的各种作秀,能否起到杜绝这些不良现象的作用呢,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认为,在中国目前的体制和大环境下,官员作秀和“偶遇”问题都不大可能被杜绝。

(记者:希望; 责编: 吴晶)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