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智谷趋势原文已被和谐。以下内容来自微信号 北斗(beidou2008)

作者:周炜乐 元淦恭

彭丽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第一夫人”,在2014年继续占据镁光灯的焦点。这一年,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涉及她的报道有160篇,是《人民日报》上“露面”次数第二多的女性,仅仅低于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1】

彭丽媛是1949年以来,在《人民日报》上“露脸”次数最多的歌唱家。扣除2013年以后她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在《人民日报》上的出现,涉及她的《人民日报》报道有286篇,这一次数远远高于其他著名歌手。

其他和彭丽媛相似的“主旋律歌手”,在《人民日报》被报道的篇数,分别是:宋祖英254篇,阎维文229篇,董文华184篇,李谷一170篇,谭晶116篇……

彭丽媛曾任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宋祖英现任海政文工团团长。彭丽媛来自山东,有着北方女子的大气端庄;宋祖英是南方湘西的苗家女子,有着少数民族独有的灵秀质朴。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她们并列为中国“政治歌”领域的两大“天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能够每年在央视春晚上都获得独唱整首歌曲(而非参加系列歌曲联唱)的女歌手,只有她们两位。

据智谷趋势(微信号zgtrend)统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彭丽媛在《人民日报》上的出现频次长期明显高于宋祖英。1998年之后,宋祖英的频次超过彭丽媛。而1999年,恰好是习近平升任福建省长的年份,正式跻身正省部级干部之列。彭丽媛在这以后,逐渐减少了出版音乐作品和参加商业演出的频次。

640 (1)

总体而言,彭丽媛和宋祖英在1999年到2007年间(2007年年底习近平当选政治局常委,此后彭丽媛较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因此2007年后的数据具不可比性),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次数差别不大,偶有交替。

640 (1)

另一位重要的主旋律歌手董文华,1985年因著名的军旅歌曲《十五的月亮》一炮而红,这一首歌的传唱度丝毫不逊于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几乎成为“50后”、“60后”的共同记忆。此后,董文华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次数很快直追彭丽媛。从1988年到1991年,董文华在《人民日报》上“露脸”的次数超过了彭丽媛。

董文华在《人民日报》上第二次出现的高潮是1997年以后。彼时,邓小平逝世不久,在各类政治性演出中纪念邓小平的节目几乎是“保留曲目”,作为《春天的故事》的原唱者,董文华参加的演出活动经常被《人民日报》报道,她在《人民日报》的风头再次盖过了彭丽媛。但2000年之后,董文华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她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次数也陡然下降,再也无法同彭丽媛相比了。

【2】

彭丽媛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日子非常特殊,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当天。

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右上角刊登了一则消息,报道了此前一天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青年大联欢活动,标题为《胡耀邦李先念彭真等出席 两国青年同台歌舞联欢活动达到高潮 首都各界青年盛会欢迎三千日本青年 把中日两个伟大民族友好相处和友好合作不断向前推进》。

此时的彭丽媛已有名气。1982年,彭丽媛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炮而红”。1983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彭丽媛也连年参加。在这次中日青年联欢活动上,彭丽媛和日本歌唱家芹洋子同台用中日两国语言演唱了日本民歌《四季歌》

在彼时中日友好的气氛下,这一次中日青年联欢规格极高,不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家主席李先念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都出席,而且特地安排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大庆的前一天,来访的日本青年都应邀观礼了第二天的国庆庆祝活动。而这次活动的总策划者,是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胡锦涛。作为这一场联欢活动的出席者,胡锦涛的姓名,也出现在了同一篇报道里。

智谷趋势(微信号zgtrend)注意到,有意思的是,23年后的2007年。是年6月,中日青年世代友好联谊晚会举办,已成为最高领导人的胡锦涛再次出席,《人民日报》头版对此专门做了报道。在这一次晚会上,彭丽媛再次和芹洋子合作,演绎的歌曲还是《四季歌》。

【3】

从1984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上关于彭丽媛的报道,有大约四分之三是围绕着她参加的演出、评奖活动以及她的音乐发行等消息。

640 (2)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上对她的报道还涉及到她出席公益活动等社会活动,以及参加全国政协等。有时,对其他人的专访以及在报纸上发表的文艺评论,也会提及她。

比较特别的是,《人民日报》曾三度刊登对彭丽媛的特写式报道。其中最早的一篇是1985年6月8日第八版署名周国安的报道,题为《追求者的声音——记青年演员彭丽媛》,该文介绍了彭丽媛从考取山东省艺术学校再到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过程,并指彭丽媛执着地希望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拿到国际乐坛上去,文末引述彭丽媛日记中的话:“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丽媛呵,你还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呵!”

1990年6月13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刊登对彭丽媛的人物专题报道《在希望的田野上》。这篇稿件出刊的时间,恰在彭丽媛硕士论文答辩前夕。彼时,彭丽媛是中国第一个在读的民族声乐硕士。作者顾土谈及他和彭丽媛的一段对话,他问彭丽媛,为什么不乘正走红的时候多演出多赚钱,却偏要接二连三地去上学?彭丽媛回答说,中国声乐至今没有构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她上学是想将来做一些工作为中国声乐学的完善和发展尽一点力量。彭丽媛觉得演员的黄金时期或迟或早总会过去,但黄金时期结束后可以在中国声乐理论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传给更年轻的一代。她说:“大家可能还不知道,我很想做老师。”

在彭丽媛成为国家领导人夫人之前,《人民日报》最后一次对她进行专题报道是在2007年7月31日。正值建军80周年前夕,彭丽媛和阎维文等于7月30日在北京举行题为《我的士兵兄弟》的专题演出。在这场演出之前,她出版了同名专辑。

《我的士兵兄弟》是彭丽媛演唱生涯中的最后一张专辑,也是她唯一一张军歌专辑。报道中说,彭丽媛18岁当兵,27年来,已经不记得为战士演过多少场了,而有些“特定的场景”却让她刻骨铭心,比如1998年的九江抗洪和2003年的抗击“非典”。文章援引时任总政歌舞团政委张强对她的形容:她从来都把自己当作战士,一个随时走上战场的文艺战士。

就在这次演出两个半月之后,习近平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夫人的彭丽媛除了每年的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以及国庆60周年、汶川抗震等极重大的场合外,淡出了各类演出舞台。《人民日报》关于她的报道也渐渐减少。

【4】

《人民日报》上报道彭丽媛的演出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政治性的。

640 (3)

45%的报道,与彭丽媛参加节庆演出有关。彭丽媛曾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说,“平时还有一些翻日历一样的演出,像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月一、元旦、春节这样的,接下来一年再走”。此外,她参加赈灾和慰问演出、外事活动演出以及拥军演出,也屡见报道。

《人民日报》上对彭丽媛举办个人演唱会尤其是带有商业性质的演唱会的报道非常少,仅占总报道数的5%,这也反映出彭丽媛的个人特质,尽可能多出席政治性、公益性的演出活动,而不忙于通过商演赚钱。

【5】

2012年之前,《人民日报》上关于彭丽媛的报道,有138条出现在前四版新闻版,占到报道总条数的48%。其中,有29篇头版报道中提及“彭丽媛”的姓名。

640

1996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在《人民日报》头版涉及彭丽媛的报道中,最为特殊的是1996年12月21日。当天《人民日报》报道了前一天时任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与文代会作代会代表联欢的情景,江泽民与“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王昆、吴雁泽、彭丽媛合唱《祖国歌》。《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大幅特写照片,彭丽媛就站在江泽民的身边。

640 (1)

2011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彭丽媛的影像最后一次作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配图,是2011年6月30日。前一晚,她在庆祝中共建党90周年晚会上演唱了《江山》。演出结束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演出人员合影,彭丽媛站在胡锦涛和温家宝的中间。

【6】

据智谷趋势(微信号zgtrend)统计,从1984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上涉及彭丽媛的286篇报道中,有78篇涉及到彭丽媛演唱过的具体曲目。

640 (4)

这些报道涉及了彭丽媛不少的代表作。其中,有9首歌曲出现了两次及以上,即《父老乡亲》、《在希望的田野上》、《十送红军》、《祖国歌》、《珠穆朗玛》、《我的士兵兄弟》、《世纪春雨》、《江山》以及日本民歌《四季歌》。

《父老乡亲》和《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人民日报》上提到的次数最多,这两首歌可能是她最广为人知的两部作品。《父老乡亲》表达了热爱家乡土地的情怀,而《在希望的田野上》则是使他“一炮而红”的成名作。

2001年5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周末文艺”在报道是年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到铁路生产一线慰问演出的情景时就说,彭丽媛在演出中原定唱其他歌曲,但工人们都想听《父老乡亲》,于是就马上进行调整。

1999年,彭丽媛在参加凤凰卫视《明星三人行》节目时曾说:“我唱的歌曲都是和老百姓特别贴近的歌曲……特别我有一首歌曲叫《父老乡亲》,这跟大家就比较贴切,这歌词就写得非常深,而且跟我的成长道路是很贴切的,我就是在一个小县城成长起来的这么一个歌手,而且我认为里面有句歌词写得最好,就是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就是说你在世界上位置再高,你总会去寻根,总会忘不了你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甚至于你小时候吃糠咽菜的地方,喝一杯茶的地方。”彭丽媛认为这歌词和老百姓就非常地贴切,“所以他们对我就比较厚爱一些”。

【7】

中共十七大之后,彭丽媛在《人民日报》上“亮相”的次数逐渐减少。

这个阶段,《人民日报》上报道的彭丽媛在国内的演出活动,大都在春节前的“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和2009年的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前后,唯一的例外是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她到四川德阳的慰问演出。这也是2007年年底之后,彭丽媛唯一一次见诸《人民日报》报道的在京外的演出活动。

《人民日报》还报道了一次她在海外的演出活动。2008年8月30日,彭丽媛领衔主演花木兰一角的中国原创歌剧《木兰诗篇》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木兰诗篇》是第一部登上世界顶级歌剧圣殿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对彭丽媛和她所在的总政歌舞团有着重要意义。

2009年,彭丽媛升任总政歌舞团团长,此后她更多从台前转向幕后。她担任了多部重要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总监。这些作品包括她曾亲自首演的《木兰诗篇》,也包括大型舞剧《铁道游击队》、演唱会《名家与经典》等。

其中,《木兰诗篇》无疑是被报道次数最多的作品。在2008年赴欧洲演出后,《木兰诗篇》又曾赴日本等国演出,随着彭丽媛交棒给下一代歌手,谁代替彭丽媛演绎“花木兰”一角备受关注。《人民日报》两度报道接替彭丽媛出演“花木兰”一角的女歌手,一次的标题是《谭晶、雷佳:“木兰”新传人》,这篇报道说,彭丽媛创造了完整的民族歌剧艺术的典范“花木兰”形象,而在她培育下,谭晶和雷佳的表演,既保持着木兰表演艺术的精髓,又各有千秋。

事实上,在此后《木兰诗篇》的演出中,大多数时候扮演花木兰的都是雷佳而非谭晶。2011年5月6日,《人民日报》第17版文教周刊再次专门刊文《雷佳:从林徽因到花木兰》,介绍她从演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的林徽因,到挑起《木兰诗篇》大梁的全过程。文章说,她“在彭丽媛的悉心传授下,咬字、吐词、运腔等戏曲技巧深入其中,与民族声乐互为依托,当代中国歌剧的精华被完美地表达出来”。

雷佳作为彭丽媛“继承者”的身份,近年来正逐渐清晰。2009年,新中国第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公演,在这部史诗中演唱彭丽媛成名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正是雷佳,此后,她成为第二代“花木兰”。而在2014年,雷佳在各类重大活动的演出中风头无两,接连成为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峰会上唯一一位独唱的民歌手,在2014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她又演唱了彭丽媛的另一首代表作《父老乡亲》。

除了和文艺相关的活动,《人民日报》还报道过彭丽媛的公益活动。2009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12版报道了彭丽媛和姚明成为控烟形象大使的消息。

【8】

2013年之后,彭丽媛在《人民日报》上的曝光度达到新高峰,其原因众所周知。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人民日报》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了前两任第一夫人。

根据中国政治的惯例,领导人夫人只在领导人参加外事活动,以及出访或到访港澳地区时才可陪同。领导人在国内的其他公开活动,领导人夫人都不参加。

在丈夫当选国家主席的当年,《人民日报》提及彭丽媛的报道多达83篇,是2003年时任第一夫人的四倍。

在丈夫当选国家主席的第二年,“彭丽媛”在《人民日报》上露脸次数仍然远超她的前任们。这一年,彭丽媛出现在《人民日报》的160篇报道中,比上一年几乎增加的一倍。

《人民日报》对彭丽媛公开活动的报道,与她的前任们一样,仅限于外事活动。彭丽媛在2012年之后公开出席过一次内政活动,即2013年10月15日,她以习近平之父习仲勋亲属的身份出席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但《人民日报》关于座谈会的报道按照惯例,只提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姓名,而没有提到彭丽媛的名字。

彭丽媛“露脸”次数之多,反映出二十年来中国的外事活动越来越频繁。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带来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习近平上任前两年,出访国家的次数和国家数,参加多边会议的次数以及在国内欢迎外国领导人来访的次数,都远远超过了江泽民和胡锦涛任期的前两年。

另一方面,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展示“硬实力”之外的“软实力”。“第一夫人”作为中国柔软力量的展现,在中国外交版图上地位日益吃重。彭丽媛的大方、亲和,与习近平的大战略视角互补,展现出更完整、立体也刚柔相济的“中国形象”。

【文章来源:智谷趋势 元淦恭 北斗知名撰稿人、专栏作者。曾任职《新世纪周刊》,现智谷趋势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