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xia先生們、女士們,我在這兒替劉霞謝謝到場支持的每一位;謝謝歷史悠遠、藝術地位至高無上的馬丁·格羅皮烏斯展覽館(Martin-Gropius-Bau);謝謝館長、策展人的慧眼和良知,也謝謝布展團隊的無私付出。記得2014年4月4日,藝術家艾未未有史以來最大的個展《證據》在此開幕,我作為流亡作家受邀,并有幸與館長和策展人相識,進而談到劉曉波和劉霞的險惡處境。我提出在此舉辦個展是劉霞最大的願望,不料不足一年,您們就幫助她夢想成真。

上個世紀末,劉曉波第三次出獄前夕,劉霞平生首次攝影展在藝術家艾未未和荷蘭投資人漢斯.梵戴克創辦的“藝術文件倉庫”舉行,一大堆異議份子都被私下邀請。當時我在漂泊途中,接到劉霞電話,就跳下火車,穿過好幾道鐵軌,又躥上另一列火車。天色晦暗不明,沿途都是黑白風景,如同劉霞的攝影。在我這個底層流浪漢看來,黑白攝影最大的好處,就是過濾骯髒,哪怕垃圾、糞坑和腐屍,在黑白之間,也凸顯出蒼涼的詩意,如同上帝的巴掌覆蓋一切,我們只能瞅見指縫中的現實,指縫中的夢境。

劉霞的失眠眾所周知。無論監控她的警察,還是關注她的朋友,都把通宵達旦的孤燈,當成她的替代物。當酒和安眠藥交替,換來些許指縫中的殘夢;當上帝的巴掌幻化作監獄柵欄,進而幻化作丈夫指縫的煙卷,她要麽拿起筆寫詩,要麽抬起相機拍照。那是一臺使用膠片的舊相機,每拍一張就喀嚓一響,不可塗改,不可選擇。劉曉波沒坐牢的時候,常常離開電腦,過來幫助妻子舉燈,布景,擺放道具。他們家最多的是書,雖然被抄家多次,許多書被當作違禁品拿走了,但書架依舊被夫妻倆不斷填充得滿滿。於是書和漢字是日常道具,而最主要的道具卻是玩偶,嘴巴和眼睛空洞地大張著,像脫離了河流的魚兒,透過鏡頭,我們似乎能聽見玩偶們的喘息和哀號。

我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道:“有形監獄裡,住著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無形監獄裡,住著他的妻子劉霞。於是她的攝影產生了。各種形狀的玩偶,來自世界各地,玩偶沒有生命,玩偶卻是自由的;劉霞有生命,劉霞卻沒有自由。她曾經與丈夫多年隔絕,也曾經與丈夫一道被軟禁在家,於是這些挾帶著自由氣息的玩偶留在了她的膠片上。缺乏自然風景,這對於攝影家,肯定是遺憾的,但只能如此——在監獄之間往返,他們的愛情也沒結出果子。所以更深的屬於女性的遺憾,通過玩偶,也留在了膠片上。”

多年以前,我從長江下游坐火車折回北京,參加劉霞的首次攝影展。那個名叫“倉庫”的展廳,頂棚和墻壁挺高,也挺破爛,感覺不像“藝術文件倉庫”,倒像人民公社堆糧食的倉庫。劉霞的攝影,大約有十幅左右,稀稀拉拉懸在墻上。我和忠忠、孟煌、馬少方、黃峰等人簇擁著劉霞進場,周圍全是異議份子,外圍全是警察,大約異議份子中,還混雜了不少國安局便衣。沒有主持人,沒有開幕辭,只有大夥兒的高聲喧嘩,似乎不是來參加影展,而是三教九流的江湖碰頭會。孤身漂流過黃河的作家王力雄提議我即興吹簫,來替代開幕致辭。我正遲疑呢,劉霞就催促道:“快點呀戲子!把真正的觀眾吸引進來呀。”於是我灌下半瓶酒,從隨身行囊中抽出洞簫,猛勁兒一吹,洞簫竟啪地裂了。急得我轉過身,臉朝著牆,使出吃奶力氣吼道:“走勒走勒走,背井離鄉找自由,自由有沒有?地下的日子人不如狗……”

才幾分鐘,喉嚨一陣刺痛,劈了。大夥兒陣陣驚呼,管理人員赶過來提意見。於是我們撤退。可沒想到,那次還真賣掉一幅,買主是一長期關注中國人權的西方收藏家。劉霞高興壞了。一轉眼劉曉波也出獄了。我們再次相聚。記得撤展之後,劉霞將帶框的作品當作禮物,送給我、王力雄、忠忠等。我的那幅,玩偶背景是幾千年前的甲骨文圖案,酷似出土文物,我掛在家十餘年,直至劉曉波第四次入獄,直至我倉惶逃離祖國。

這是又一個夢境嗎——當我站在這聞名天下的藝術殿堂馬丁-格羅皮烏斯展覽館(Martin-Gropius-Bau),為劉霞攝影展致開幕辭,不禁想起劉霞多年前的首次個展,我以吼叫替代開幕辭的情景。那時候真傻啊,中氣真足啊。人與事在劉霞的膠片裡,雪花一般匆匆飄過。1999至2008,劉曉波在外面呆了九年,雖然大半光陰在軟禁中,可夫妻倆必竟形影不離,或者是彼此的彼岸。劉霞説,她曾製定了系列人物拍攝計划,想讓最熟悉的朋友一個個與玩偶搭配,在黑白反差中,表現生命、思想與無生命、無思想的反差。可因為長期監控,“系列人物”變成“唯一人物”,模特、工人、丈夫、國家敵人、劉曉波集於一身。她指派高大的他,扛一弱小玩偶,雖然弱小,卻如厲鬼,拼盡全力發出無聲吶喊。劉曉波非常熱愛這幅作品,他曾對我說,那個玩偶,那個小鬼,在他夢中揮之不去,哪怕夏日陽光刺破厚厚的窗帘落在床頭,他也感覺徹骨的冷。我明白,要治癒他的心病,他的噩夢,除非祖國實現民主,天安門大屠殺的眾多亡靈得到真正安息。

從他眼裡我看見世界最初的光在閃爍……他輕輕地躺下,越過山峰,在草地的下面,愛著,然後生長……房子的每塊木頭都屬於他的,像他擁有他的書一樣,但是他死了,僅僅為了內心的創傷……整個世界的災難像鵝毛大雪……覆蓋在他的肩上……

這是英國醉鬼詩人迪蘭.托馬斯《挽歌》裡的詩句,不,是我酒醉之後經常篡改的迪蘭.托馬斯的中譯詩句,七零八落。那些年,劉曉波讓我朗誦了上百遍,他和劉霞也寫了許多獻給亡靈的《挽歌》,直到《零八憲章》誕生,他被捕入獄,多年不歸,整個世界的災難真的像鵝毛大雪,覆蓋在他的肩上了。

而劉霞也多年不歸。不,她還在原地,只是與世隔絕了。自從獄中的劉曉波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國家也在她周圍築起無形的高墻。這次攝影展包含一個視頻,劉霞在丈夫入獄不久,接受了著名紀錄片製作人艾曉明的秘密採訪。

“你是否知道要出事兒?”艾曉明問道。

“我早就有預感。”劉霞回答,“自從《零八憲章》初稿到了我家,曉波開始埋頭修改,我就知道要出大事兒。”

“你看了內容嗎?”

“我沒興趣看,但我知道要出大事兒。我提醒曉波,沒用,也沒辦法,只能像前幾次那樣,耐心等待。”

這就是一個藝術家的生活。

獨裁體製不變,這種生活將沒有盡頭。

膠片越來越發黃,記憶越來越模糊,膠片中的記憶越來越渾濁,難以保存。如果有一天,她的老相機喀嚓一下,不是拍下新的作品,而是喀嚓一下墜在地上,碎了,那麽……

我聽說劉霞心臟出問題,送醫院搶救過,劉曉波卻絲毫不知。“這個坐牢的傻瓜,”她笑道,“現在是我們家過得最幸福的人。”

2015年1月29日於柏林

說明

2015年2月20日至4月19日,被長期軟禁的詩人和藝術家劉霞的攝影個展,將在馬丁-格羅皮烏斯展覽館(Martin-Gropius-Bau)舉行,這是柏林最重要的展覽館,同時也是國際頂級展覽館之一。博物館建築在1989年之前緊鄰柏林墻,前身是手工藝博物館,它的名字則取自包豪斯著名建築設計師Walter Gropius的一位伯父。

這座偉大的建築於1881年建成,系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二戰結束前的最後幾周,它曾遭到轟炸。1966年它被列為重點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重建工程始於1978年,2000年博物館被再次修繕(中文鏈接:http://laibolin.com/berlin-tour.php?inid=45)。

劉霞的這次攝影個展,囊括了她散落在海外的全部攝影,共70餘幅。藝術地再現了她的絕境生存術,枯木新芽般對自由的嚮往。艾曉明教授對劉霞的深度採訪視頻也將反複播放,在此對她表達敬意。同時也對眾多默默奉獻的朋友,如廖天琪、孟煌、A.D.科爾曼、吉姆(jim.glanzer)等表達敬意。

迄今為止,這座權威性質的展覽館,僅接納了艾未未和劉霞,這兩位中國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