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始有省委书记抢录音笔;2015年,又见副市长抢照相机。不由想起当年的《新闻界学界就李鸿忠事件报全国人大书》。正因为“布衣之怒”无力捍卫舆论监督,不仅“鸿忠抢笔”事件如李鸿忠其后接受采访时公然说的,“不涉及道歉”,“慢慢就过去了”,而且,类似的戏剧性事件的出现,也几乎成为命定。

《新闻界学界就李鸿忠事件报全国人大书》历数李鸿忠治下的湖北“纷攘轰动事件”,其实贵州在这方面也形象堪忧。有网友说,感觉“贵州领导和群众的形象,不是群众放火烧政府,就是领导暴力镇压群众”。2008年瓮安事件发生后,省委书记石宗源痛定思痛,3次向居民鞠躬道歉。瓮安居民深刻记得,石书记鞠躬时头顶那片稀疏的发丝。

如今,鸿忠依旧,而宗源安在?被指带头抢相机的贵阳市副市长徐昊,又为抹黑贵州的形象划下了重重的一笔。他就不怕网民搭“舆情便车”么?庆安官员教训犹在,想来这位副市长该后怕。可问题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促使他本能地伸出那只本应指挥抢险的手,而径直奔向了记者的相机?

请君今日重读《新闻界学界就李鸿忠事件报全国人大书》。旧闻在中国永不过时。

新闻界学界就李鸿忠事件报全国人大书

作者:新闻界学界签署人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府及监督政府,写入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言犹在耳,即发生湖北省长李鸿忠抢夺记者录音笔一事。

舆论哗然,为强夺举动心惊,更为其后狡辩之词心寒,“我们就担心她不是记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了”。在国会高堂上,一方大员出演暴力丑剧,不惮以轻浮言论搪塞天下,公然背弃总理承诺,但凡有良心人士,莫不出离愤怒。

李鸿忠主政湖北,单就社会民生领域,纷攘轰动事件一起再起。邓玉娇案本是乡镇恶吏作奸犯科,地方官府持续欺瞒,以杀人罪起诉受害人,监视、殴打、驱赶记者,不惜牺牲法治遮掩官员颜面。石首事件引燃街头骚乱,李鸿忠畏缩诿责于前期,后以强力收拾残局,坊间余恨迄今未平。再有荆州挟尸要价场面,惨状惊悚国人。湖北公共治理警钟频传,行政乱象可见一斑。

两会既开,民众叩问国事。李鸿忠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理应检视执政得失,思量与民为善,践行和谐社会治国战略。察李鸿忠言行,疏远执政训导,迹近自我骄横。强夺事件,受害者绝非当事记者一人。媒体权利折戟,新闻界蒙羞,大众知情权受挫,执政党形象受累,国家议会声誉玷污。李氏表现,难当中央重任,辜负民众信托。于国,于党,于公,于民,流弊昭然。

李鸿忠骑劫新闻界尊严,此为媒体人之奇耻大辱。坐而论道不如起行谴责。老报人周瑞金仗义执言,中宣部新闻局原局长钟沛璋逾80高龄,于病榻之上书写驳斥文章。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媒体不分类型,记者不分南北,请坚决报道后续事态,迎向此次荣誉之战。若求清洗耻辱,新闻界必须以团结为上。

在此郑重呼吁,新闻界与知识界同声相应,知耻而后勇,合力声讨李鸿忠事件的恶劣影响。盼望媒体领袖及有威望的各界人士领衔,希望新闻人振臂声援,欢迎公民附议此封“新闻界学界报全国人大书”。忍无可忍,无须再忍。让天下人知道尚有新闻记者,让天下人知道尚有新闻学院,让天下人知道尚存新闻人格。李高官暴怒在前,也该让他听到并目睹新闻界之怒,亦是布衣之怒。

吾辈请愿行动均是公开而为,依法而为。李鸿忠事件肇始于一次个人德行危机,他却屡屡错失修正机会,导致舆论愈演愈烈。殷鉴不远,缺乏内省,放纵局面偏离正确轨道。个中演化逻辑,与石首事件无异。吾辈责难李鸿忠,凭借的无外乎是非感和公义心。新闻界诉求目标有二:要求李鸿忠立即向新闻界道歉并辞职;吁求全国人大主席团和秘书处立即启动对其调查及弹劾程序。

因此,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查勘李鸿忠不当言行,关注事态发展;请求专门调查并完整公布李鸿忠强夺记者录音笔的事件真相,责成李鸿忠公开道歉,严肃核查其全国人大代表是否适格,并责令其引咎辞职。

媒体诸同人,抗议不必苛求胜算,但求无愧于心。一旦放弃抗议,大陆自此将羞谈新闻界,休谈新闻良知。同业侧身之报馆、广播电视台、网络公司将败为蒙辱之地。诸君亦再无资格正视新闻学子和社会大众。窃以为列位对事件负有道德义务,不可怯懦无作为,更不可冷漠无信心。请共襄义旗,守望相助。为新闻界争尊严,亦是为民众争尊严。

签字名单略

(更新于2010年3月13日18:20,合计355人,以收邮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