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报和上海壹周的关门停刊,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然后又引起了一堆的感慨,还把过去的陈年旧帐都翻了出来。人都有追忆的好习惯,也没什么。

但其实也有不少人,搞不清上海传媒业到底是啥情况,以至于都还认为这是上海报业的那点事儿。

事实上,不是。

这篇,和诸位聊聊,上海媒业的前世今世。

你就当节假日随便看点八卦。有些也就是个流言。

话说,很早很早的时候,上海滩媒体属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各做各的。

后来出了一个人,姑且称为G先生。

G先生是东北那个文科职校毕业的,在职校里很有些人脉,流言说:职校乃是G先生的大本营。

G先生执掌沪上公关部老大一职,属于实权派。他做了一件当时很有些大手笔的事:将各路媒体整合起来,搞了一个解放集团和一个文新集团。

沪上本来有一张很市场的报纸,叫《新闻报》,被纳入到解放之中。是的,后来的晨午晚三报,系出同门。

G先生还干了一件事,就是弄了个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东方网。

东方网可是和北京的千龙网,做出过“东方模式”、“千龙模式”的。

千龙模式是9家京媒友好协商,吸引了民资注入,做的地方新闻门户。民资进入是看中了以后的上市。请注意时间:2000年3月7日(农历龙抬头),千龙成立。彼时,新浪搜狐网易都在上市过程中。

东方模式是14家沪媒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集资搞的,没有任何民资背景。2000年5月28日上线。

2000年7月,公关总部西山会议,规定新闻网站一概不得融资不得上市。千龙梦碎。

G先生之政策嗅觉和对大局把握,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G先生还为东北那个职校的宣传学院做了一个巨大的贡献:今天宣传学院所在地,就是G先生搞定的。那个市口可叫一个好。

G先生与长者之关系,江湖多有流传。不过,我想说的是,凡事不能只看表面。

哦,对了,离开SMG那位中国媒体大佬,乃是G先生当年的秘书。

解放集团、文新集团,是两个在业务上极其类似的报业。前者有一张机关报,正局级。后者有两张正局级报纸。不过,前者的老大是市委委员。

市民报上,解放集团下有新闻报,后一拆为三。再过了一阵子,午报放弃,被搞到SMG那疙瘩去了。主打晨报和晚报两张。晨报收益极好,七八年前都是年利数亿的主儿,还藏着掖着,不肯全报了。

晚报就没晨报那么牛逼了,所以后来上报成立,第一个下手的,就是晚报。

相比解放按时间搞都市报(晨午晚),文新则是按人口属性搞都市报。新民晚报是老牌的市民报,其收益,一直是上海媒业的翘楚。

而东方早报则针对的是都市市民中所谓“高知人群”,一开始是非常小众的媒体,亏损是正常的。但到底还是坚持了下来,早报也是一度能盈利的报纸,而且影响力因为定位的关系,可能是上海纸媒中,逼格最高的。

文新曾经也想走时间分类路数,搞过新民午报,但旋即失败。这件事的后果其实蛮严重的。当年出身职校宣传学院的一位领导,也是职校学生会主席——风云人物啊——在这件事上是栽了跟头的。不过,近年来兜兜转转,倒也混得不算差。流言说,即将出任地区公关部副总。

两家集团还有些报纸,比如解放有地铁报i时代、申江服务导报、报刊文摘等。申江和文摘,也都是非常赚钱的主儿。

解放旗下还有一家上市公司:新华传媒。一看名字就知道,这家公司依托新华书店,基本上垄断了沪上的教材教辅业务——这可是图书里最赚钱的一支。

解放一度还和西南某省报业一起搞过一张每日经济新闻,后来解放不玩了。这报纸一度被称为“上市狙击手”,风头很劲的。不过21出事后,收敛很多。

文新也有一些,有名的有外滩画报(11年改杂志了)、上海日报(英文报)、上海星期三(后改为新民地铁)、东方体育报等等。文新还有一本不赚钱但依然很重要的杂志:新闻记者。为啥重要呢?核心期刊啊!评高级职称有用。

但上海还有些报纸,不是解放的,不是文新的。

上海有个世纪出版集团,主要搞的是图书出版业务,但也有报纸。比如上海商报就是他们家的。上海壹周兜兜转转后也是他们家的。这次两张报刊关停,是世纪出版的事儿,不是上海报业的事儿。

世纪出版集团旗下还有一本杂志,叫《理财周刊》(不是21那个理财周报)。其实这本杂志是民营的,算是刊号挂靠性质。这本杂志的创刊人马,很多都是新闻报归属解放之后流散出来的。理财周刊曾经有非常辉煌的时候,它搞过理财博览会,在最风光的时候,曾经拒绝过农行入会摆摊——理由是:农业两个字,太土了。

搞广播电视的上海文广(SMG)旗下也有报刊,比如第一财经日报(周刊),它还有一张报纸,就是新闻午报。后来改名叫天天新报,去年5月休刊。

共青团也有张报纸,叫青年报。这家报纸前阵子传出消息说破产了,仔细一看,是经营公司破产。这一招玩得好,一破产就可以合法地将债务一笔勾销。青年报和北大青鸟有着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理出来绝对是一本不错的小说。

上海证券报,上交所主办新华社主管的一张有信披资格的报纸,在证券这一行里,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号称“三大报”。

13年下半年,沪媒发生了一桩大事,那就是解放文新合并,成立了上海报业。到了年底,出手关掉了新闻晚报。

这件事震动非常大。老实讲,后来的什么天天新报、上海商报、上海壹周,从体量上说,大概也就晚报一个零头。晚报关停后数百人分流。

上海报业搞了一堆的新媒体项目——对的,一堆,我也理不清楚。我曾经看到过一张表格,就是一堆。但出名的,就是三个:澎湃、界面和上海观察。

澎湃和东方早报几乎可以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来形容。澎湃一开始是考虑过媒体外资本引入的,但后来流言说不了了之,现在应该是上报的全资项目。

界面总部在北京,不过很重要的“钱袋子”,也就是财务一摊,在上海。界面有外部资本,而且还有外部非国有资本。如果说澎湃是上海报业的孵化项目,那么,界面就是投资项目。

上海观察是一个。。。行政项目。主要收入靠行政征订。由于人员不多,我琢磨着应该是盈利的。有一种商业模式叫2G(to government),上海观察当下应该是这个模式。

紧接着,沪媒又发生了一桩大事,传媒界大佬,有“中国的默多克”之称的L先生回归SMG。

L先生二进宫,其实已经做好了全身而退的准备。其一,召集员工训话时公开放话说我在外边还有一摊,不能全力投入在SMG上。其二,不签字。所有签字都交给集团书记W女士。故而后来抽身走人的时候,走得特别干净。没签字就不负责,离职审查特简单。

L先生在SMG,做了三件大事。其一是大小文广合并,其二是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弄出个千亿市值公司,其三是引入土豪阿里投资第一财经集团。第三件事做完后,我当时就觉得,L可以走人了,也算不负一号重托。

这三件事分指:组织高层结构理顺、娱乐资源整合、财经业务布局。手笔是不小的。

L先生在任上,还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做了浙报接盘侠投了财新——不过不是SMG名义,是他外边的那摊事儿华人的名义。一开始,据说财新的刊号要去挂到世纪出版下,算是沪媒。后来通过高层两位常务副总裁的运作,财新现在是全国政协的媒体,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央媒啊。

为什么投资财新是意义深远呢?自己琢磨去。

其实往下,我们应该还会看到有一些报纸会。。。嗯,休刊。

这里面可能影响最大的,是申江服务导报。申江当年可是沪上妹子们人手一张的报纸,但近年来的确下滑日甚。

申江也在自救,在上海搞了一些线下项目,咖啡馆饭店什么的。人家往虚拟世界里转,它往现实世界里转,倒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对了,申江的首任主编是今天上报的当家人Q先生。

外滩画报估计也是名单上的。外滩画报的徐沪生,已经跑出去单干,创业项目《一条》在江湖里赫赫有名。一条的投资方之一不是上报,是L先生。

其实东早的转型还是很成功的。以前虽然逼格高,但总是地区报业,现在已然覆盖了全国,是全国性时政媒体中的当红炸子鸡。东早的存续压根不再重要。不过流言说,几个有力人士喜欢看东早这张纸,故而“两块盘子一套人马”还得这么延续着。

至于其它小报小刊,关了也就关了。至多就是公众号里那堆搞媒体领域的号,再在那里做这样的文章:某报关、唏嘘感慨一番、罗列近年来关停名单。如果该报刊出过啥知名人士,配套再发一篇人物故事就是。

其实,压根没啥影响。

圈子里的人都搞不清这报纸是谁家的,你说老百姓会当回事?

沪上传媒业,整体风格真的是G先生定下的:保守化、行政化、集团化。

沪上传媒业里,最有势力的,是东北帮。更准确点说,是东北宣传帮。

这是事实,得认。西南那个技校,搞研究生单考班,不少沪媒人去读。但东北宣传帮的势力,不是一两年可以消解的,甚至不是一二十年可以消解的。而且东北职校,也有自己的单考班。

在未来十年,沪媒可能关的只剩下三张局级纸媒。

在未来二十年,沪媒可能关的只剩下一张机关报。

这都是有可能的。

什么?时间说长了?

唉,行政因素还是不容小觑的。

有件事各位不晓得注意到没。

沪上一号特别关注媒体这事。

说起来大老板关注媒体这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本来也不算太奇怪。

但沪上一号是“特别”关注,去媒体行当也特别勤快。要知道,他可是副总裁级别的。副总裁这么关注治下地方媒体的,可能真没他这种的。

按年龄,他或可再上一级做常务副总裁。但常务副总裁还是要分管一摊。

分管啥呢?

以他去媒体的那个勤快劲儿,可能真心要去分管公关部了。

长者?呵呵,跟你们说过了,凡事不要只看表面。

本文其实已经有个答案。

—— 首发 扯氮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