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红卫兵举着毛泽东的肖像在北京的街道上游行。

1967年,红卫兵举着毛泽东的肖像在北京的街道上游行。

50年前的这一天,中共领导层发动了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陷入长达十年的血腥政治风暴。中共的重要报纸打破了媒体在这个纪念日问题上的普遍沉默,敦促民众接受此前对这一事件的定性,将目光聚焦于未来。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周一深夜出现在人民网上的这篇评论文章写道。当天官方新闻媒体对这个纪念日基本保持了沉默。“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

这篇文章是目前为止党内出现的有关文革开始50周年的最高级别的公开评论。为了清洗队伍,给共产主义重新注入活力,毛泽东在当时发动了文革,攻击自己的同僚,煽动狂热的学生激进分子“红卫兵”,希望实现他的初衷。

不过,这篇评论并没有体现出新的突破。文中坚称,中共在1981年通过的历史决议中对文革所做的定性“具有不可动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并呼吁人们团结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政策周围。

“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文中还写道。

这篇评论不太可能让历史学者和亲历文革的人士感到满意。他们一直在呼吁对这个历史教训进行更加开诚布公和更为彻底的审视。在审查的重压之下,中国的新闻机构几乎全都回避了这个纪念日,无从提及中国现代史上这一令人痛心的转折点——文革期间,可能有上百万人遇害。

“时间过去得越久,就越难承认这些错误,”居住在北京的社会学者戴建中说。当时他就读的高中是红卫兵组织的发源地。“知识的封闭,让更年轻的一代对过去几乎一无所知。”

另一个打破沉默的媒体是《环球时报》。这是一份热衷民族主义的报纸,其言论比大多数官方媒体更直接。周一深夜,该报也发表了一篇评论,驳斥了中国会再次经历文革的说法,呼吁人们将注意力放在党所取得的成就上。

“我们早就对‘文革’说拜拜了,”这篇评论写道。文章署名为单仁平,是该报主编胡锡进通常使用的笔名。“今天可以再说一遍,‘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

几十年前,中共就对文革进行了否定,但领导层一直不大愿意就近现代史上的诸多议题公开发表争议性观点。在习近平领导下,这种不情愿进一步加剧。

自2012年上台以来,他一直在力图巩固毛泽东作为共产党统治构建者的崇高地位。一些历史学者和经历过文革的人士表示,在文革发动纪念日问题上的普遍沉默,反映出了这种政治氛围。

“官方的总结非常简单——文革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郑义说。文革期间他曾是激进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现居美国弗吉尼亚州。“但如今中国甚至不鼓励研究文革这段历史和教训。”

他还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社会分化程度比当时更严重,领导层不喜欢暴露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丧失政权。”

毛泽东之所以发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因为他认为共产党逐渐变得腐化和妥协,需要进行一场严酷的大规模政治运动,以净化和复兴革命。

在1966年5月16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中共领导层通过了一份通知,文中阐述了毛泽东的信念:革命正面临来自内部的威胁。这份通知的完整内容直到一年后才正式公布,但它的影响很快就开始显现。批准这份通知的官员有不少后来被剥夺了公职,受到违背毛泽东意志的指控,而且大多遭到了红卫兵和激进官员极其严重的虐待。

随之而来的是多年的政治动荡。到了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他的继任者很快逮捕了文革的激进支持者。在1981年,中共正式对文革予以了否定,当时集中出现了很多回忆录、承认错误的声明和相关历史研究。但是在之后的岁月里,尤其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这种坦诚的态度又逐渐减弱。

然而,沉默并不是全部。

近一年里,自由派刊物和网站陆续发布回忆录和文章,呼吁对文革的历史教训进行更深刻的反思。然而,在中国的左翼网站上,不断有维护毛泽东政策的评论文章冒出来,有一篇甚至暗示这个国家需要来一场“2.0版本的文革”。(这篇文章后来从一个新毛派网站上删除。)

“几十年没有进行过有关文革的历史教育,不曾告知人们当时发生哪些可怕的事,产生了多大的破坏力量,年轻人几乎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所以比较年轻的官员和学生实际上并不懂什么是文革,”北京大学教授、文革历史学者印红标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1966年,他正在上初中,亲眼见证了红卫兵运动席卷和吞没北京。

“一些人将自己对现在的不满投射到过去,”印红标说。“所以在他们看来,毛泽东时代的生活似乎反倒更好。”

附:

人民日报 | 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作者:任平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应该如何认识“文革”?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两次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以坦荡的历史胸襟和客观鲜明的政治态度回答了当时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一年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结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个决议对“文革”的政治定性和原因分析,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具有不可动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历史已充分证明,“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历史决议》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同作为政治运动的“文化大革命”区分开来,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同这十年的整个历史区分开来,有力回击了借否定“文化大革命”来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正是有了这种正确态度,我们党从挫折中警醒,重申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开拓了改革开放新征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阔,不会也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革”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革”问题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历史、面向未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中央确定的目标、方向和任务是明确的,深得党心民心,深受人民的拥护。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办好,把我们的既定目标实现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矢志不渝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环球时报 | “文革”已被彻底否定

作者:单仁平

互联网上有一些关于“文革”的谈论。那场持续十年的内乱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在“文革”发动5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出现一些讨论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若是把这种讨论看作一种认识上的“撕裂”,恐怕与社会真实思想面貌不太对得上。或者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看待“文革”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中共中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作出彻底否定的权威定性,从那时起,几代中共领导人都坚定维持了《决议》的结论,党的所有正式文献也都未出现过任何异议。彻底否定“文革”,不仅是全党上下的认识,而且应当说是中国社会整体上相当稳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也在爬坡过坎的突破中不断接近。从当年“被开除球籍”的焦虑,到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还有不少,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获得感”是真实的,对今天所走道路的认同是真切的。公众在这个时候尤其不会把“文革”重拾为样板。应当说,站在今天的高度上,中国人对“文革”的集体认识比那个时候更加清醒而坚定。

“文革”在中国不可能重演。十年浩劫给中国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也让许多中国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伤痛。那份集体记忆无法抹去。“文革”结束后,山西农民、棉花专家吴吉昌对新华社记者穆青动情地说:“老穆,俺不怕穷,只怕乱。今后可不能再折腾了,越折腾越穷,将来国家靠啥呀?”彻底否定“文革”,有助于中国社会对各种失序的危险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最近这些年,不少发展中国家持续发生内乱,但却难以撼动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革”的惨痛教训给中国人带来了某种“免疫力”。没有人比我们更害怕动荡,没有人比我们更渴求稳定。

舆论场变得开放后,各种各样的声音一直都存在,这样的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更为显著。而“文革”发动50周年又是一个“难得的命题”,网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也不足为怪。这些声音虽然有的调门不算低,但它脱离了中国人的现实关切,终究掀不起大浪。

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带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组织上、法律上已经对“文革”做了深刻反思,对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案主犯进行公开审判,既清算了他们的罪行,也教育了更多的人。那一场大反思,奠定了中国全面走向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随后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则彻底覆盖了“文革”,它大大超越了否定“文革”的政治评判。

可以说,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是从“拨乱反正”迈出的第一步。在思想上是彻底否定“文革”,在实践上则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30多年来,我们憋着一股劲“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发展走上正轨,生活也变好了。大家一起谋发展、向前看,这为国家的前进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巩固社会团结减少了不少困扰。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这个道理经实践反复磨砺变得愈发强大,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文革”那一页彻底翻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跨度前进把中国带到全球化的前沿,我们用一心一意做实事,创造了与外部世界相比的赢局。而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是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无论是严惩腐败、依法治国,还是发展民生、缩小社会差距,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做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探索者、实践者。这方面,我们理应有“三个自信”。在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不忘“发展才是硬道理”,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干扰或许很难避免,但只要我们有排除干扰的能力,有不为干扰所动的定力,中国的前进就不会被打折扣。

我们早就对“文革”说拜拜了,今天可以再说一遍,“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中国今天的格局中已根本不再有“文革”的位置,关于它是否会重演的争论,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计算机联网的时代,何须担忧算盘会不会涨价。中国人的集体思维升华了不知几个维度,人们绝不会允许“文革”那一套再追上来纠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