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和新华社记者在新闻发稿中,误将习近平写成“中国最后领导人”,新加坡传媒指涉事的编辑李凯面临停职。图为习近平出席人大闭幕会议。(法新社图片,2016年3月16日)

两会期间和新华社记者在新闻发稿中,误将习近平写成“中国最后领导人”,新加坡传媒指涉事的编辑李凯面临停职。图为习近平出席人大闭幕会议。(法新社图片,2016年3月16日)

虽然现在离开中共19大召开的时间,还有一年多,但人事安排的权力斗争需要时间,因此现在已进入关键时刻;中共领导层的职位,除了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还包括政治局委员、各省市的一把手和军方要职,要争夺的至少50至70个,每个职位都是各派必争之权,所以需要时间部署。8月上旬举行的北戴河会议,又是各派盘点人马和安排卡位的一次重要战场,会议的结果将会显示习近平权力的最新情况。

到了2022年卸任前,习近平宣布他的「中国梦」大计未完成,要多做五年

中共的体制,基本上是一权力组织,一切以权力为依归;这种体制至少有一特点:政府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例如,经济政策由去年夏天到今年第一季不断在「改革」与「成长」之间徘徊,不但反映出党内各派对经济的不同意见,而且最后拍板的政策,往往就是权斗的结果。又如,南海政策时软时硬,也反映了不同派系的意见,最后的决定也往往是权斗的结果。

南海和经济两个问题,最近双双从危急转趋缓和,等于让习近平过了两个难关,而难关安然度过,又使他的权力得以更进一步。权力更进一步,不但有利于他对19大的人事安排,更可能影响到「接班人」和「常委制」的安排。

7月中旬,国际法庭对南海问题作出仲裁,否定北京的「九条线」,指南海并非中国领海,中国所建岛礁也没有海域主权。仲裁对北京造成一个外交危机,西方传媒全面支持仲裁,认为中国必须依法而行,不应再一厢情愿地说,南海是中国所有。北京认为仲裁无理也无效,只是废纸一张,对于西方的抨击,完全不为所动,在强大的民族主义支持下,北京表示,将继续进行岛礁建设,军方更声言准备打仗。

习近平的强硬政策很快就收到效果,不但提出仲裁的菲律宾妥协,宣布愿与中国会谈,东盟国家也不愿介入纠纷,避免得罪中国,美国最多只能继续派出军舰到南海巡弋,欧巴马卸任在即,「无心恋战」,在南海问题上做文章。南海问题从危急到缓和,使习近平的强硬政策过了一关。

习近平

当然,更重要的是,习近平的权力得以更进一步;中国军方的鹰派投向他,党内对南海政策有不同意见的派系,在全国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下,只能暂时偃旗息鼓,让习近平的强硬路线成为北京的唯一路线。

去年夏天到今年初,中国经济出现空前动荡,先是去年6月到8月的两度股灾,加上去年8月的人民币贬值,再到今年初的股市熔断危机;期间,北京的经济政策进退失据,不时传出要加快国企和债务的改革声音,但是却一直犹豫不决,迟疑不前,直到今年3、4月,终于有了决定,先求稳定成长,以阻止经济下滑为主,国企和债务的改革则暂时放一边,重新放松信贷,使国企和企业得以借贷,重新回到以投资为主的中国模式,去带动成长。

习近平这一告别改革和先求成长的政策,也很快收效,经济动荡和下滑之势止住了,所以到了5、6月,中国经济已传出一片回稳之声,7月公布今年第二季经济成长率为6.7%,与政府订下的目标完全一致,虽然让美国的经济学家奇怪不已,因为中国经济如此动荡,成长率却完全与政府预设目标吻合,但经济专家仍不得不承认,中国第二季的经济确有回稳之势。

习近平先成长后改革的经济政策,也为他争到进一步的权力,因为去年夏天到今年初的一段时间,他因为经济政策失误和经济下滑而受到党内其他派系的攻击,权力一度受到挑战,包括曾经两度出现「倒习」公开信。但现在危机显然已经度过。

当然,习近平连过两关,权力得以更进一步,将直接影响到他对19大的人事安排,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他集大权于一身,是否会取消邓小平留下的集体决策制(即常委制)?二,他如何安排他的接班人?他会让他上台前已有共识的胡春华做接班人吗?抑或他会谋取更大权力,打破最高领导人只任两届的潜规律,延后安排接班人,到了2022年卸任前,宣布他的「中国梦」大计未完成,所以他要多做五年?

敬请点击这里下载翻墙利器萤火虫代理,Windows版,Mac版和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