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告别时政专栏,离各种话题漩涡远了许多,太阳底下无新事,以我四十啷当的年纪,竟然对新闻与时局有了厌倦之感,那些不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再打就是重复劳动。但脾性是改不了的,不合时宜的人一张嘴,就能带来风暴的气息。近日做客一档电视节目,聊起南海和赵薇,就招来不少辩手,颇有奇葩说的风采。

这篇小文无意探讨是非曲直,这年月说服别人也超出了我的能力,我只是想起了出版于1951年的《狂热分子》。

埃里克·霍弗,这位7岁失明却又15岁复明的码头哲学家,以他罕见的敏锐直觉,以码头工人为解剖样本,写出一部关于群众运动的圣经。当然由于自学成才,以及对蒙田的崇拜,《狂热分子》的结构松散和散文风格,让它缺少哲学的严谨,但天才的感知力,对群众运动肌理的深入观察,对群众运动进程的“神预测”,让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每一次群众运动,都会把“狂热分子”这几个字擦拭一遍。

近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和运行失衡,社会情绪不太稳定,加上有人对社会情绪的有意拨弄,民族主义:民粹:个人崇拜等武器也被搬了出来,让狂热分子欲来越多,“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种时候,翻开这本小薄书,心中难免有一大群羊驼跑过。

可惜,这样警醒世人的好书,看到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我喜欢一句句抄书,这种搞摘要的笨功夫,对没时间看书的人有价值,影响一个是一个。

摘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安全,这么有力量的话不是我说的哦,书里抄来的,书是您审过的。

那么,我就摘录出一些句子出来,列出二十二条,读给对这个时代若有所思的人们听,就当抄经了,有人抄《金刚经》,我抄的是运动经。

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

一条:说来不可谓不奇怪,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却又是一种可以让社会和国家振衰起弊:死而复生的神奇工具。

二条:一个人愈是没有值得自夸之处,就愈容易夸耀自己的国家:宗教:种族或他所参与的神圣事业。

三条: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四条: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

五条:历史这个游戏的玩家一般都是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只有在台下看戏的份。社会低等成员之所以能对社会发生重大影响,是因为他们对“现在”全不尊重。他们也渴望通过某种惊心动魄的集体事业,去掩埋他们已经败坏和了无意义的自我。

六条:这些被遗弃和被排斥的人往往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原材料。

七条: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以致一种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言辞人是群众运动的铺路者。

八条:一个群众运动若遇到正在分崩离析的家族:部落或国家,就会有机可乘,满载而归。

九条:每个群众运动中最重要的三种人:言辞人,狂热者,务实的行动人。言辞人是群众运动的铺路者,他们会动摇政府威信和让大众兴起改变现状之念。当言辞人攻讦既有的体制和信仰时,会在幻灭的群众中间创造出信仰的真空,以致让狂热者有了可乘之机,当他们宣扬新口号时,幻灭的群众会振臂相迎。于是狂热者将群众运动领向高潮,他们破坏现在,描绘未来,吸引大批虔诚的信徒和追随者。而行动人则将群众运动固定下来,将其制度化,并获得具体的成果,比如一个新的政权或新的宗教。

十条:言辞人分为许多种不同的类型。他们可以是教士:先知:作家:艺术家:教授:学者或一般的知识分子。若是一个言辞人的崇高地位受到当权者恰如其分的承认,他往往会找出各种高尚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站到强者一边,打压弱者。

十一条:有自卑感的人特别容易看出别人的短处。如果别人身上有我们自己竭力隐藏的那种瑕疵,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去加以揭发。

十二条:哪怕是在合理悲愤的情况下,恨意仍然不是来自别人的伤害,而是自己的无能和懦弱,换言之是源于自卑。

十三条:当我们抛弃自我,成为一个紧密团体的一部分时,我们不仅抛开了个人利益,同时也抛开了个人责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恐惧:犹豫:怀疑和是非感,他会变得有多残暴和冷酷,令人不敢想象。当我们在群众运动中丧失了自我独立性,我们就得到一种新自由——一种无愧无疚地去恨:去恫吓:去撒谎: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这毫无疑问是群众运动的部分吸引力之所寄。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而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这种权利具有人所无法抗拒的魅力。

十四条:对群众运动的领袖而言,见解的精辟与否看来无关宏旨。真正重要的是他敢于摆出自负的姿态,完全漠视别人的意见,不惜一个人单挑世界。

十五条:人们之所以会允许他们自己被席卷到大规模的事件中去,是为了不必再对他们的生活负任何责任,并且希望能够摆脱现实中的平庸或苦难。一场兴起的大众运动为人们的焦虑:思想上的空洞以及个体存在的无意义性提供了庇护所。

十六条:在一个极权社会中,革命会爆发,一般都不是因为人们对压迫和困苦的怒火趋于沸腾,而是由极权架构发生松动所导致。

十七条:一种教义的有效性不由它的奥妙性:崇高性或正确性决定,而是取决于它把个人隔绝于其自我及世界的彻底程度。

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

十八条:想要培养出人们随时准备好战斗和赴死的心态,诀窍在于把个人从他的血肉之我分离出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

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

灌输他一种贬抑“现在”的态度。

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

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

十九条:狂热的爱国主义和宗教或革命的激悄一样,常常可以作为罪恶感的抚慰之所。

二十条:在所有团结的催化剂中,最容易运用和理解的一项,就是仇恨。

二十一条:毫无疑问,通过举办游衍:检阅:仪式和典礼之类的活动个群众运动可以引起每一个心灵的共鸣。哪怕最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看到壮观的群众场面而动容。参与者和旁观者都会感到溢于言表的欢欣雀跃。失意者大概要比自足者更易于受群众力量与光辉的感染。这是因为,逃离自我的渴望会让失意者极愿意在壮观的群众场面中隐没自己。

二十二条:想要把-个人完全同化到集体,对个人特殊性的抹杀必须彻底。他的欢乐与哀愁:骄傲与自信都必须源自团体的机运与权能,而不是源于他个人的前途和能力。特别重要的是,不能容许他有孤立感。哪怕是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他都必须仍然觉得处于团体的注目之下。要让他觉得,失去与群体的关联不啻于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