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玩摇滚,你玩它有啥用啊?”二手玫瑰乐队的歌词,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搞艺术的有“用”吗?或者说,文艺作品能够改变世界吗?

《美国社会学评论》近期的一篇论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几位学者研究了一部在2010-2013年轰动美国的纪录片《天然气之地》(Gasland),这部片子以令人震撼的方式描绘了“水力压裂开采页岩气”这一行为给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部纪录片不仅成功影响了公众舆论、特别是社交网络上的舆论,更能促进环保运动,甚至间接推动美国多个地方颁布了禁止水力压裂技术的政策。

水力压裂,是指用水压将岩石层压裂,以释放出岩层中的天然气。这样教科书一般的介绍听起来是不是很头疼?的确,普通百姓很难了解、或许也没有兴趣了解什么是水力压裂。然而许多环保人士认为,水力压裂会污染周边水源和环境,因此号召公众能参与到反水力压裂的运动中来。

其实,对于“水力压裂是否对环境有害”这一问题,至今并没有确凿的科学定论。一方面,天然气公司积极宣传水力压裂是安全的、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环保主义者认为天然气公司故意将环境问题轻描淡写。《天然气之地》则直观地展示了水力压裂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甚至拍下了开采井周边的居民将自家的自来水点燃(说明自来水已经深受污染、混入了大量可燃气体)的画面。该片通过HBO在美国大规模放映,一时引起轰动,甚至在2011年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同时,许多社区也组织了这部纪录片的公共放映。

研究者认为,《天然气之地》创造了有利于环保运动的舆论环境,从而间接帮助运动取得实际的政策成果。原本公众可能并不关心水力压裂、也不知道什么是水力压裂;社会上也有一部分声音坚持认为,水力压裂技术没有环境风险。但这部纪录片的放映,让公众更相信环保主义者的观点,相信水力压裂就是危害环境、需要制止。这样的舆论氛围,又推动了反水力压裂的抗议示威行动、提升了许多地方出台水力压裂禁令的可能性。

首先,《天然气之地》引起了大众对水力压裂的关注、为“反对水力压裂”的舆论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该片的全国放映和奥斯卡提名,互联网上对于“天然气之地”和“水力压裂”的搜索热度显著攀升,说明公众确实提高了对水力压裂问题的关注度。同时,社交网络上——尤其是推特上——用户关于“水力压裂”的讨论数量同样出现了显著增长。

《天然气之地》不仅提高了有关“水力压裂”的讨论数量,而且塑造了公众对于水力压裂问题的讨论方式:一方面,社交网络上的公众开始更加关注水力压裂带来的环境风险(尤其是水污染);另一方面,公众也开始积极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比如出台禁止水力压裂的政策)。自动文本分析表明,随着《天然气之地》的全国放映和奥斯卡提名,推特讨论中“水源”,“禁止水力压裂”等字眼的出现频率也相应增多。

而在传统媒体那边,《天然气之地》也使得对于水力压裂议题的报道有所增多。然而,尽管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力增加,媒体在报道水力压裂议题时,却没并没有更加关注水力压裂带来的环境风险或者禁止水力压裂的政策倡议。总体而言,传统媒体的报道更少提到“水源”、“禁令”等词汇。为什么呢?研究者认为,一方面,传统媒体比较讲究“平衡”,对于水力压裂的支持和反对声音都想照顾到,即使事实上反对一方的声音更得到公众支持;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更易被有钱有势的团体(如天然气公司)“公关”。因此,在社交媒体时代,如果我们还只把目光停留在报纸上的话,会错误地判断舆论走向,至少是低估公众对于某些议题的支持或反对程度。

除了塑造舆论,纪录片会不会带来更加“实际”的影响呢?纪录片除了激发大家在社交网络上“打嘴炮”之外,有没有让人们更愿意参与反水力压裂的社会运动呢?研究者们发现,组织过记录片公开放映的社区,反对水力压裂的后续行动显著增多,虽然这样的促进作用只能持续大概四个月。这说明,许多社区的反水力压裂运动,都将《天然气之地》当做一种有效的动员工具。另一方面,当一个地区的人们更加积极地在社交网络上讨论水力压裂时,这个地区发生的反水力压裂行动也更多,说明舆论层面的动员确实能转化为实际的运动能量。

更重要的是,这些反对水力压裂的抗议示威行动有效地影响了政策。数据分析表明,那些示威行动更多的地区,政府更有可能随之出台水力压裂禁令。换句话说,纪录片的放映和社交网络上的舆论,通过引发抗议示威行动,间接促进了水力压裂禁令的通过。同时,一个地区的反对行动也会影响周边地区:一个地区通过禁令的可能性,也随着邻近地区通过禁令而上涨。

《天然气之地》的例子表明,一些文艺作品能帮助社会运动人士动员公众、打破沉默,可以成为社运人士的一种策略。事实上,《天然气之地》一经流行,天然气行业便出资制作、宣传了另一部与之针锋相对的纪录片《真相之地》(Truthland),对《天然气之地》的内容可信度提出质疑。纪录片,成了天然气行业与环保运动之间互相交锋的战场。

当然,除了纪录片之类的文化产品,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社会运动的结果和政策制定。比如,研究者们也发现,社会组织规模较大、民间力量比较成熟的地区也有更多抗议示威行动、也更有可能推动水力压裂禁令的出台。

这样看来,文艺作品确实有可能影响世界。不过,哪种文艺作品更可能带来实际影响呢?为什么有些纪录片被人遗忘、有些却会影响政策?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待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Vasi, I. B., Walker, E. T., Johnson, J. S., & Tan, H. F. (2015). “No Fracking Way!” Documentary Film, Discursive Opportunity, and Local Opposition against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0-2013.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0 (5): 934–959.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点击这里,使用SYNC分享软件穿墙阅读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