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毛主席万岁」——延安整风的完成

一  「毛泽东主义」的提出与修正

1938 年 10 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成为中共第一号人物,在中共领导核心

中的地位已经牢牢树立,但是毛泽东的「理论家」名号却是在数年后才确定的。从 1940 年始,在延安的《解放》周刊和《中国文化》等刊物上,逐渐出现称颂毛泽东对马列主 义理论贡献的文章,陈伯达、艾思奇、和培元、张如心等纷纷撰文,赞颂毛泽东「深刻 地灵活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阐明中国革命的规律性」,使马列理论与中国具 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陈伯达、艾思奇、和培元都是毛泽 东当时所亲近的「笔杆子」,陈伯达、和培元更是毛泽东的秘书,由这批「秀才」率先 宣传毛泽东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中共高层领导不会不知其中的含义。

然而,对于中共领导层一班人而言,将毛泽东树为「理论家」却是一件新鲜事。长 期以来,他们都知道毛擅长军事指挥,也都逐渐信服毛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干。自长征 结束以来,毛泽东在政治方面的领导成为事实,也被众人逐渐习惯以至承认,但大家在 心理上,还是将「理论家」的名号与张闻天、王明联系在一起。尤其张闻天这位前党内

「总负责」现在也还在主管中央宣传工作和马列学院,所以当周恩来于 1940 年自莫斯 科返回延安后,也就情不自禁地将共产国际对张闻天的评价向毛泽东和其它领导人和盘 捧出,谁知周恩来的传达竟遭到毛泽东的当头棒喝,毛怒斥道,什么理论家,背了几大 麻袋教条回来!

既然张闻天都够不上「理论家」,那么与张闻天差不多的王明背回来的更是「教条」,

①和培元:〈论哲学的特性与新哲学的中国化〉。《中国文化》第 3 卷,第 2、3 期合刊,1941 年 8 月 20 日出版;和培元:〈论中国的特 殊性〉,《中国文化》创刊号。

周恩来称不上是理论家,至于康生、任弼时、陈云等更是与「理论家」搭不上边,在毛 的眼中,领导同志中除了他自己以外,具有理论眼光的只有刘少奇一人。

1941 年后,刘少奇似乎进入到一个「理论喷涌期」。他在盐城的华中局党校开始 频频作各种大报告,他不仅谈「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也谈党内轻视理论的经 验主义传统,刘少奇甚至学起毛泽东,站在哲学的高度谈论起「人的阶级性」,「人为 什么会犯错误」以及「人性善恶」等抽象命题。从当时毛泽东的立场和角度看,刘少奇 的大部分观点虽然都可以接受,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例如,1941 年6月3 日,刘 少奇在盐城参议会发表的演讲「我们在敌后干些什么」,1942 年 10 月 10 日在返回延 安途中于北方局党校作的「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报告都回避了毛的「新民主主 义论」,而大谈中共应坚持「三民主义」。刘在「人的阶级性」的报告中还发明了「封 建阶级党性」的概念。这些都是毛不能同意的观点,因此,即使刘少奇颇具理论水平, 但中共党内真正的理论家只能非毛泽东莫属。

进入 1942 年后,毛泽东在党内的权势已如日中天。2 月 8 日,延安举行「泽东日」, 徐特立、萧三作关于毛泽东生平报告,听众的千馀人。现在将毛泽东在理论上的地位加 以鼓吹,已刻不容绶。此时,一个原张闻天属下的留苏派马列教员张如心站出来为之起 劲摇旗呐喊,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张如心原名张恕安,于二十年代后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原属国民党左派,后 转变至中共阵营,三十年代初返国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后随长征到达延安,长期在张闻 天领导下的马列学院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的教学工作。此人政治嗅觉颇为灵敏,早在 1941年 2 月,即在其撰写的文章中首先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概念,可惜当时未引起 广泛注意(他的文章名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当时谈「布尔什维克」的文章比 比皆是,人们很难注意到张如心在这篇「八股腔」文章里宝贵的「诗眼」,但是有一个 人却注意到了。1941 年 12 月底,张如心被调至毛泽东身边,任毛的读书秘书。1942 年 2月8 日,张如心为「泽东日」作〈怎样学习毛泽东〉的报告。2 月 18 日,张如心又在《解放日报》上第一次对「毛泽东主义」作了阐释。显然未经许可,张如心不可能提出 这个概念,而在《解放日报》上提出如此重要的概念,陆定—、博古必定事先将其文章 送审,向毛泽东、任弼时请示汇报或打过招呼。

「毛泽东主义」的概念一经登报,马上流播开来。1942 年 7 月 1 日,邓拓在中共 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泽东 主义〉。但毛泽东经过全盘思考,感觉「毛泽东主义」一词有所不妥,遂于 1943 年 4月 22 日,覆信给凯丰,声称自己思想还未成熟,现在还不是鼓吹的时候,「要鼓吹只 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在毛看来,称「毛泽东主义」也 许有些刺眼,因为斯大林也只是提「列宁——斯大林主义」,还未敢提「斯大林主义」, 毛泽东似乎担心这个说辞会引起莫斯科的不快。再说,称「主义」虽然好听、好看,却

①《刘少奇年谱》,上卷,页 357-58。

②《毛泽东年谱》,中卷,页 434-35。

无什么创新,这可能也是搁置「毛泽东主义」的一个原因。 就在这个时刻,王稼祥似乎觉察到在「毛泽东主义」问题上出现的微妙的僵局。1943年7月5 日,他率先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并且作了阐释。整风深入后,王稼祥 作为原党的领导人之一,处于被整地位,心情压抑,他对由他负责的国际问题研究室的 工作不闻不问,对其下属的请求汇报一言不发。此时,王稼祥竟挥笔写文,谈起「毛泽 东思想」,向毛泽东献上一份厚礼,再明显不过是企求毛泽东网开一面。但是,王稼祥 作为「错误路线」代表人物,又不深刻检讨,仅凭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想溜之大吉, 是万难成功的,有资格对毛泽东在理论上的贡献加以总结的人,只能是党的正确路线的 代表人物。

这个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党的第二号人物、「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刘少奇的肩 上,无论是张如心、邓拓还是王稼祥,资历和地位皆不够格,只有刘少奇才堪此重任。

1943 年 7 月 6 日,刘少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清算党内的盂什维主义思想〉, 继而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即著名的〈论党〉),刘少奇在报 告中,提到「毛泽东」的名字达 105 次,全面地阐释了毛泽东在理论上对马列主义所做 的贡献,正式提出中共的思想理论基础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从此,刘少奇成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首创者——版权归刘少奇。以 至二十多年后,刘少奇被毛泽东抛弃,遭受残酷批判时。还抱曲叫冤,声称「毛泽东思 想」是他首先提出,并号召全党奉为指针的。

二  刘少奇等对毛泽东的颂扬

在中共党内,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抑或是江西苏维 埃时期,都没有颂扬党的领袖的传统,对党的领袖进行大规模的颂扬、赞美,始于四十 年代初。首先开创这个先例的是中共中央领导层内毛泽东的同僚,他们率先对自己原来 的同事毛泽东进行热烈的赞美,迅速地将毛泽东捧成凌驾于中央集体之上的「尊神」。

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中,第一个站出来吹捧毛泽东的人是王明。1940 年 5 月。王明 发表〈学习毛泽东〉一文,对毛的「革命意志」,「非凡的革命胆略」,进行全面的赞 颂。然而,毛泽东看透了王明讨好的用意,一点也没放松清算王明的准备工作。王明的 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不仅讨好的目的未达到,还徒增毛泽东对他的轻视和鄙夷。

从 1942 年开始,中共重要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赞美已形成高潮,几乎所有党的领导 人、各大区党和军队的领导人,都加入到歌颂毛泽东的大合唱中。

刘少奇写道:

……我们的党在这二十二年中,在三次连续不断的全国性的革命战争中,是 经过了各方面的严格考验的……而特别值得提出的,就是在二十二年长期复杂的 革命斗争中,终于使我们的党,使我们的无产阶级与我国革命的人民找到了自己 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是二十二年来,在各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

中经过考验的完全精通马列主义的战略战术的,对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解放 团结抱无限忠心的坚强伟大的革命家。①

朱德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党,它吸 收了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综合归纳起来的宝贵经验,它继承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积 累下的优良遗产,它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三大阶段中锻炼了自己,丰 富了自己,在这剧烈无比的锻炼中,它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了,把历史遗产进化为 适合于现实社会的需要了,这种光辉的成就,体现在我们党有了伟大的领袖毛泽 东同志,及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②

彭德怀写道: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几年中,对于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有持久战的理论和新民 主主义的理论,〈新民主主义论〉就是辉煌的杰作……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 论〉,既不混同于旧三民主义,又不混同于假空喊社会主义,而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正确的提出于中国目前的具体环境及历史阶段,成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指针。③ 陈毅充满激情地写下他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体会:

这是一百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上及社会实践问题上其中新旧争论的最正确的解 决,这是一本马列主义的新创获的著作,也是一本马列主义的古典著作。这是中 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光荣代表。

他还说:

因此二十一年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过的布尔什维克的党,他的党员 和干部,他的领导中枢,党的中央和他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都是久经考验的能征 惯战基本上已经走上完全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对一切斗争环境均能适应,一 切斗争方向均能掌握。

陈毅对刘少奇也作出高度评价,他说:

刘少奇同志许多关于党的论文恰可作全党在这方面极优秀的代表。④

罗荣桓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报告中称颂道:

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民革命的领袖,不是自己封的,他是 代表党的正确的方向,胜利的方向,而与党的整个视野相结合,成为不可分离的 关系而得到成就的……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思想。在民族化方面, 有了他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来自群众中,再到群众中去」,因此, 他是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教条主义所不了解的。⑤

①刘少奇:〈肃清党内盂什维主义思想〉,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苏中出版社,1945 年),页 1。

②朱德:〈「七一」二十二周年感言〉,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1。

③彭德怀:〈民主政治与三三制政权〉,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14-15。

④陈毅:〈伟大的二十一年〉,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8、12、11。

⑤参见《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22;另见《文献和研究》,1986 年第 5 期,页 321。

除了刘少奇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外,在延安的毛泽东的密友们也积极参加了歌颂毛 泽东的大合唱。

康生在 1943年7月 15 日作的〈抢救失足者〉报告中,号召以毛泽东的革命精神去 肃清一切反革命。他鼓动道:

一切忠实的共产党员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与实际,以坚决的 革命精神去进行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 去反对党内一切公开的、暗藏的投降主义,以坚决的革命精神,去进行革命与反 革命的斗争!①

陆定一说:

假如我们对于日寇的战略不是主张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持久战,而主张速决战; 假如我们对于大资产阶级反共派,或者只有斗争无联合,或者只有联合无斗争, 或许抗战的情景就已经不堪设想。不但如此,在毛泽东同志的四部著作中,在中 央的许多决定指示中,可以看见我们党的中央确是掌握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 已经有本领善于把马列主义应用到实际中去了。 原国际派代表人物在歌颂毛泽东方面更是争先恐后,试图以此向毛表示他们的忠心。

王稼祥率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说辞,他说:

中国民族解放整个过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 同志的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中所指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 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③ 博古写道:

我们有保卫的力量,我们有八十万党员,我们有五十馀万在党领导下的军队, 我们有巩固的根据地,我们有二十二年斗争的经验,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拥护,我 们有无数身经百战的干部,最后异常重要的是我们有党的领袖中国革命的舵手——毛泽东同志,他的方向就是我们全党的方向,也是全国人民的方向,他总是在 最艰难困苦之中领导党和人民走向胜利与光明,我们有取得胜利的一切条件。军 事威胁不足以征服共产党,挑拨离间不足以分化共产党,相反我们将更亲密地团 结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周围,在毛泽东旗帜下战斗并且取得胜利。④ 邓发在毛泽东的「帐簿」里是一个经验主义者,长期以来邓发与毛没有亲近关系,1943 年邓发也写文章向毛表示敬意:

青年们!我们究竟走「中国之命运」的道路呢?还是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 道路呢?我想一切有国家观念、有民族天良的热血青年,为了他的理想,为了他 的人格,为了保持他那纯洁的良心,他们绝对不愿意走那法西斯黑暗统治的「中

①《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19。

②陆定一:〈为什么整风是党的思想革命〉,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13。

③王稼祥:〈中共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5。

④博古:〈在毛泽东旗帜下,为保卫中国共产党而战!〉,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20。

国之命运」的道路的,我相信中国青年是会选择引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民主 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道路的。① 在延安的理论家们对歌颂毛泽东更是责无旁贷。艾思奇写道: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结合的过程,是根据了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和中国工农群众广大人民的斗争 经验的……这一切事实和思想,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分 不开,到了今天,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 了和具体化了的辩证法唯物论,才是能够把「中国之命运」引到光明前途去的科 学的哲学,才是人民的革命哲学。② 在延安的一些党的元老,如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也纷纷写诗、撰文,表达他们对毛泽东的尊崇。 徐特立写道:

朱毛在国际在苏区外最大多数的人都以他们两人一定是英雄,是怪物,是天 上的,但是苏区的群众却认为他们是老实人。而且联系到说中央政府,中央局负 责的,都是老实人。我曾听得江西群众唱的农歌有一句,「好人朱德毛泽东」。 又有一次,我参加瑞金的群众大会,有人在会场上说:「朱总司令毛泽东是老实 人,中央政府都是老实人。群众的认识,是十分正确的。……现在我来作一个结 论,毛主席的工作作风是列宁的作风。列宁的作风是俄国的革命精神和美国的实 际精神相结合的作风。③

吴玉章欢呼中共有毛泽东作领袖:

我党得此领袖也同联共有斯大林同志一样,有了高明的舵师,革命一定会胜 利的。 ④

在这一系列对毛泽东的赞美中,以周恩来 1943年7 月在延安中央办公厅为欢迎他 从重庆返回的招待会上的发言最为引人注目。周恩来当着毛泽东的面,对毛大唱赞歌: 我们党在这三年中做了比过去二十年还要伟大,还有更多成就的工作」,「这是全党团 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得到的」!周恩来慷慨激昂地说道:

没有比这三年来事变的发展再明白的了,过去一切反对过、怀疑过毛泽东同 志领导或其意见的人,现在彻头彻尾的证明其为错误了。我们党二十二年的历史, 证明只有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贯穿者整个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 化,也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毛泽东同志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的路线,就是中国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⑤ 周恩来的颂扬有着比其它人更重要的意义,作为党的几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领导人,

①邓发:〈谁爱护青年?谁戕害青年?〉,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17。

②艾思奇:〈《中国之命运》的愚民哲学〉,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请毛泽东思想〉,页 21。

③徐特立:〈毛主席的实际精神〉,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5。

④吴玉章:〈我的思想自传〉,载《吴玉章文集》,下,页 1337-38。

⑤周恩来:〈在延安欢迎会的演讲〉,载《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代序。〈论毛泽东思想〉,页 17-18。

周恩来对毛表示心悦诚服,对其它老干部将有看重要的示范作用,如今周恩来都向毛泽 东表示了忠诚,党内还有谁不能低下他们高贵的头呢?

延安整风展开后,毛泽东对党内昔日同僚的精神优势已完全建立,以往那种平起平 坐、随意交谈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一般情况下,高级领导人已不能随时见毛泽东, 除非毛召见,他们需要电话请示或写报告,依程序呈交,毛泽东则为了显示其至尊地位, 开始有意识拉开与昔日同僚的距离。毛泽东在一片颂扬声中,悄悄采取与原同事拉开距 离的措施很快见效,当美国记者白修德(Theodore H.White)于 1944 年 10 月访问延 安时,他所看到的是:毛泽东发表演说,一班高级领导人聚精会神手执笔记本奋笔疾书, 其状似一群恭敬的小学生在聆听老师的教诲,而周恩来则坐在毛面前的「第一排,有意 高高地举持小笔记本,稍微有点晃动,引人注目地在记录那篇伟大的讲话,以便主席和 所有其它的人都看到他对伟大导师的尊重」。

三  摧毁「两个宗派」:对王明、博古、周恩来、彭德怀等人的清算

中共高层干部对毛泽东的赞颂,从 1942 年后,日益形成风气,不管是在延安的领 导干部,还是各大战略区的军政领导人,每逢重大纪念日,照例会撰文鼓吹毛泽东一番。 但从毛的角度看,这一切并不完全说明中共领导层已对自己心悦诚服。写文章、作报告 赞美、称颂毛固然很好,但很难说每一个人都能心口一致,只有结合实际——也就是从 每个领导干部的既往历史,特别是对毛泽东本人的态度来进行检查反省,进而彻底否定 原来的「自我」,才能表明是真正服从毛泽东。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名正言顺,即通 过检讨党的历史——「学习路线」,明确何谓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何谓「错误路线」, 进而联系领导干部的个人实际,对号人座,如此方能真正解除领导干部的思想武装,使 他们失去最后的阵地,从而使党的领导干部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灵魂和精神方面,毫 无保留地听命于毛泽东。

毛泽东借讨论中共历史问题而树立自己权威始于 1941 年 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随后因王明表示异议,会议于 10 月暂停。紧接着,毛正式在全党鼓动反教条主义,中间 穿插了批判王实味,召开整肃文艺界的文艺座谈会,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领导部署审干反 奸,继而在 1943 年 3 月,改组中央书记处,正式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 处主席的职务,毛泽东在政治上的主要对手——「教条主义宗派」早已溃不成军。但是, 上层斗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为除王明、博古、张闻天以外的一大批领导干部还未被 触及。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在毛泽东的命令下,从 1943 年 9 月到 1944年4 月,连续召 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贯彻、实现毛泽东整肃中共上层的意图。

毛泽东指令召开的这次会议,名曰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参加者却并非都是政治局 委员,还有在延安的重要军政领导干部及来延安的一些大区领导人,计有政治局委员、

①白修德着,马清槐、方生译:《探索历史》,页 163。

候补委员: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周恩来、陈云、康生、彭德怀、张闻天、 博古、邓发;中直机关、军直机关、西北局及各大区领导人:彭真、李富春、杨尚昆、 林伯渠、吴玉章、高岗、王若飞、李维汉、叶剑英、刘伯承、聂荣臻、贺龙、林彪、罗 瑞卿、陆定—、陈伯达、萧向荣和胡乔木。毛泽东开宗明义,宣称要打倒「两个宗派」, 一类为「教条主义宗派」,另一类为「经验主义宗派」。毛首先拿王明、博古开刀,再 炮火横扫周恩来。切人点是 1938 年中共长江局所犯的「新陈独秀主义」、「阶级投降 主义」的「路线错误」,再引向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

1943 年 11 月,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热闹非凡,为了配合正在举行的中央政治局 整风会议,中央总学委在康生、李富春的指挥下,正在这里连续举行包括中央机关所有 工作人员和来延安参加七大的代表参加的批判王明、博古的「反右大会」。1943 年 11 月1 日,大会勒令曾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过的李国华在会上揭发王明在共产国 际所犯的错误,李国华在「抢救」运动中已被打成「特务」,让李在会上揭发王明是 给其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11月2 日,王明妻子孟庆树在大会发言,坚认〈八一 宣言〉由王明起草,她说,今天有人在会上肯定,〈八一宣言〉是康生写的,我要问一 问康生,他敢不敢承认这是他写的?孟庆树继续说:我想问问大家,共产党员应不应该 知羞耻?在孟庆树的追问下,康生一言不发,当场并有高自立(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化 名周和森)站起来作证,但他的发言被会场上的口号打断。孟庆树情绪激动,泪流满 面,直扑坐在台下的毛泽东,要毛主持公道。毛表情严肃,「一动不动」,坐在毛身边 的张闻天夫人刘英立即判断,毛泽东对批判王明已下定决心。这一天的大会因孟庆树 的发言,造成与会者思想的极大混乱,完全离开了会议揭发、批判王明的主题,遭致毛 泽东的震怒,他当众斥责大会主席李富春,指责大会充满低级趣味,毫无教育意义,下 令停止召开这类大会。从此,王明、孟庆澍再也没有在大会申辩的机会了。

杨家岭「反右大会」上出现的曲折,对毛泽东执意批判王明、博古丝毫不发生影响, 对毛而言,需作改变的仅是不开大会,不给王明等有在公众面前声辩的机会,小范围的 揭批会则照开不误。政治局整风会议期间,在毛泽东的强势进攻下,除了毛泽东、刘少 奇,以及几个毛、刘的亲信康生、李富春、高岗、彭真等,几乎所有领导干部,只能按 照毛泽东开的方子,对号人座,分别给自己贴上「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标签, 进行自我谴责。

「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识别标签并不难辨。毛泽东在 1943 年 10月6 日政 治局整风会议上直言不讳道,现在的中央是以王明、博古时代为基础的,「大宗派来实 行篡党」,除了他和刘少奇,其它的人都拥护王明、博古的路线。毛并警告道:「不要 像《西游记》中的鲤鱼精,打一下,吐一字」——意在告诫周恩来等休想逃脱。这样,

①《谢觉哉日记》,上,页 550。

②《谢觉哉日记》,上,页 550。

③王明:《中共五十年》,页 146-47。

④刘英:《在历史的激流中——刘英回忆录》,页 128。

⑤王明:《中共五十年》,页 148。

⑥《胡乔木回忆毛泽东》,页 289、290。

凡是与王明、博古渊源较深,从莫斯科返回后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如张闻天、王 稼祥、凯丰、杨尚昆等皆属「教条主义宗派」,而曾经与王明、博古有过合作关系的周 恩来、任弼时、彭德怀、邓发、李维汉、叶剑英等则属「经验主义宗派」。某些领导干 部则身兼「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双重特征,如刘伯承等。毛泽东张起的通天大网, 将几乎中共所有领导干部都一网收尽。

王明、博古此时在中共高层已是人人皆可唾骂的对象。在紧张的斗争气氛中,王稼 祥、凯丰皆病倒,不能参加会议,凯丰的妻子也因「经不起诱供、套供、连环战,得神 经病死了」,王明早在 1941 年 1O 月后就停止参加中央一切会议,只有博古与会接受 批判。博古连续两次作检讨,进行自我鞭挞,仍未得到毛泽东的宽恕。毛疾言厉色,尽 情发泄心中的怨恨之气,竟信口将王明、博古称之为「篡党」。致使博古一段时期精神 极度压抑,甚至已作好最坏的准备。王明后来回忆说,当时博古曾被威胁道,若不检讨, 将被逮捕枪毙,博古痛哭一整夜,才被迫写了交代材料——王明这段话是否真实,笔者 不能确定,因为博古早已离世,特录之待考。

与博古相比,张闻天的境遇要稍好一些。早在 1941 年 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张 闻天就开始检讨自己的「错误」,1943 年后,张闻天虽身为政治局委员,但是却没有 担负任何实际领导工作,只是主持政治材料室,编辑国际、国内参考资料。1943 年 9 月政治局整风会议开始后,张闻天又向毛泽东面呈长达四万字的自我批判的「反省笔 记」,获得了「表扬」。在这次会议上,张闻天又加大自我批判的力度,将自己从方方 面面予以彻底否定,以显示他「跟真理走」的决心。

周恩来是首次参加这类点名道姓的高层检讨会议。1943 年夏返延安后,周恩来调 阅了 1941 年 9 月政治局会议记录,至此他才明白当年会议的详情。从 1943 年 9 月至1944 年春,周恩来写了大量的反省笔记——他当然知道,作为几个时期党的重要领导人,自己难逃干系。周恩来既然早已认清形势,于是只剩下反省检讨一途。1943 年 9月 1 日,周恩来在政治局会议上报告三年来大后方工作,周借此向刘少奇表示敬意。周 说,白区工作时期的暴露政策与跑街路线是错误路线,而刘少奇同志的言论是正确的。

周恩来多次检讨,对自己犯下的「经验主义」错误深切忏悔,但是仍遭到毛泽东、刘

少奇等的严厉指责及与会者的批判。周恩来在会场的紧张、高压气氛中,仍然小心坚持 一、两个阵地——周恩来顶住与会者的压力,为 1928 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作了 辩护。

在这些会议上,毛泽东每次都直接上阵,对所谓「两个宗派集团」左右开攻。刘少 奇、康生则紧密配合,为毛摇旗呐喊。刘少奇在 10 月 24、25 日的会上详细讲述抗战以

①刘英:《在历史的激流中——刘英回忆录》,页 128。

②博古虽然在 1943 年 9 月后的政治局整风会议上作了检讨,但仍未被毛泽东放过,毛在 1943 年 12 月 28 日发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 的电报中,将王明、博古捆在一起鞭打,该电报对王、博均不称「同志」,并说「现在除了王明、博古以外,一切领导同志都是团结一致的」。 由此也可看出博古当时境况的险恶。参见王明:《中共五十年》,页 149。另参见李志英:《博古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年)页 453。

来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以王明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的路线斗争。康生 当面责骂博古,攻击王明、周恩来、博古领导的武汉《新华日报》是国民党报纸。毛 泽东并耸人听闻地宣称,王明、博古宗派至今还有破坏活动,党有被分裂的危险,威逼 与会领导干部支持自己。

1943 年 12 月 28 日,毛泽东决定正式向全党高级干部公布有关王明、博古的「错 误」,将对王、博「错误」的几个判断传达下去,以统一全党的认识。在这一天,中央 政治局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并各区党委发出关于研究王明、博古宗派机会主义路线错 误的指示电,毛在这份电报中告诉全党高级干部:内战时期,王明、博古宗派左倾机会 主义路线造成「白区损失十分之十,苏区及红军损失十分之九。抗战时期(1938 年), 这个宗派的右倾机会主义(投降主义)造成项英的失败,华中、华北在其影响时期的损 失。王明的主要错误是:一。主张速胜论,反对持久战;二、迷信国民党,反对统一战 线的独立自主;三、主张运动战,反对游击战;四、在武汉形成事实上的第二中央,并 提倡党内闹独立性,破坏党纪军纪。在政治局整风会议期间,毛泽东发出此电报,就 是指望通过上下夹攻,逼使中央层的领导干部全部缴械投降。

1943 年 11 至 12 月,毛泽东等对王明、博古的进攻达到最高点。在这个时候,已 经出现王明等是国民党「内奸」,王明是执行国民党「破坏」中共政策的代理人,以及 王明在历史上曾被国民党逮捕,以后又被放出,其历史有疑点等各种论调,只是在接到 季米特洛夫干预电报后,毛泽东才在表面上放松了对王明的指控。

在紧张、高压气氛下召开的 1943 年 9 月至 1944年4 月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基本 实现了毛泽东所要达到的目的,从周恩来开始,重要的领导干部一个接一个检讨、反省。 然而,唯有彭德怀与众不同。

彭德怀于 1943 年 10 月上旬奉命返抵延安,此时距抗战初期出师山西、华北已近六年。彭德怀回到延安后,参加了 1943 年秋至 1944 年春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政治局整风 会议。他虽然也作了「自我批评」,但是秉性倔强的彭德怀,并没有像其它高级领导人 那样,做违心的自我鞭挞。对于这一切,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毛泽东一向对彭德 怀存有芥蒂,将彭的直言、坦荡、自尊视为对自己的冒犯,因此执意要将「火」烧到彭 德怀的身上。

彭德怀与一般中共高级将须确实有所不同,他所关心的问题远远超出军事斗争的范 围,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妇女等广泛领域,并不时就某些涉及全党的重大战略 问题向毛泽东提出自己的建读,颇有军人政治家的风采。1942 年 12 月 18 日,彭德怀 就中共与国民党的斗争及根据地工作问题致电毛泽东,提出:国民党有长期历史影响, 且有一定社会基础,战后我党与国民党的斗争仍是长期的。战后中国人民的政治动向是

①《刘少奇年谱》,上卷,页 430、433。

②《胡乔木回忆毛泽东》,页 286。

③〈中央关于学习《反对统一战线中的机会主义》一文的指示〉(1943 年 12 月 28 日),载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943—1944),第 14 册,页 142-43。

「自主自由」,「和平建国」,谁能满足这一愿望,谁将取得最后胜利。1943 年 2 月 8 日,彭德怀又在中共北方局太行分局高干会议上发表有关民主教育问题的谈话,认为 民主教育在今天中国来说,就是反对封建的教育,而民主革命的共同口号则是「自由、 平等、博爱」。彭德怀认为中共应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制度,在人与人之间发扬互爱、互 敬、互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保障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合法的束西。目前 则要进行「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教育,灌输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在返回 延安后,彭德怀又于 1944 年 5 月 4 日致信毛泽东,就边区财经问题发表意见,认为延 安「对这方面还欠明确方向」,并写了一篇〈论公营商店〉的文章,希望毛修改后,「最 好以社论名义发表」。凡此种种,都引起毛的不快,在毛的眼中,彭德怀的这些言行 足以说明他不守本份,有非分擅权之念,已对毛构成了「压迫」。故毛在 1943 年 6 月6 日电示彭德怀,明确表示不同意他的有关民主教育问题的谈话,批评彭的讲话「从民 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的定义出发,而不从当前抗日斗争的政治需要出发」。毛且 将彭德怀的〈论公营商店〉一文转贾拓夫、高岗、贺龙、陈云讨论,结果是,「实行彭 文方针似不可能」,此文最后也未能正式发表。

但是如何处置这位为中共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德怀,毛泽东又颇为棘手。毛既要倚重 彭德怀为自己打江山,又要削弱彭德怀在军队中的巨大影响,杀一下彭的傲气,以树立 毛本人在军队中的绝对权威。于是从 1945 年 2月1 日至7月 25 日,以召开华北地方与 军队工作座谈会的形式,时断时续地开会四十馀次,对彭德怀进行了为期四十三天的斗 争。

华北工作座谈会开始之初,薄一波被推举为会议主席,彭德怀在其所作的关于华北 七年抗战的报告中,检讨了受到毛泽东批评的他在 1943 年 4 月发表于《新华日报》(华 北版)上「关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讲话。彭德怀表示自己原先的观点基本是 错误的,并对自己在华北工作的其它缺点也「进行了严格的白我批评」。彭德怀还回顾 了他对毛泽东认识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大哥——老师——领袖。他说,自己早已认识到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发展了马列主义,今后要向毛泽东学习。尽管彭德怀已对 毛表示了心悦诚服,毛却不准备让彭过关。在 1945 年 3 月后,对彭德怀的批评突然升 级,为了打击彭德怀的威望,毛泽东有意将会议规模扩大。毛泽东派康生、李富春等十 几位在中央机关和其它大区工作的负责人前来参加会议,对彭德怀的批评指责已突破华 北的范围,变成了对彭德怀的总清算。

对彭德怀的指责包罗万象,从攻击彭德怀领导平江暴动是抱「入股」目的,「投机 革命」,到内战期间拥护王明、博古。康生等更将斗争矛头指向彭德怀领导的华北军分 会在 1937 至 1938 年制定的「运动游击战」方针,指责彭德怀执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①《彭德怀年谱》,页 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②《彭德怀年谱》,页 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③《彭德怀年谱》,页 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④《彭德怀年谱》,页 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⑤《彭德怀年谱》,页 275、280-81、289-90、281、290、295。

⑥《彭德怀年谱》,页 275、280-81、289-90、281、290、295。

路线」。康生声称彭德怀背着中央发动「百团大战」,从而「暴露我军力量,导致华北 根据地遭到日军巨大压力,根据地大大缩小」显然没有毛泽东做后盾,康生绝不敢公然攻击像彭德怀这样声望卓著的军方重要将 领,并重点指责由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其实由康生嘴里讲出的指责「百团大战」 的话,最早也来源于毛泽东。毛泽东其人讲话经常前后不一,出尔反尔。1940 年 7 月 22 日,八路军总部以朱德、彭德怀、左权的名义下达战役准备命令,并报延安军委,8月 20 日,战斗打响,毛闻捷报,大喜过望,给彭德怀打电报,谓之「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象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1940 年 12 月 22 日,毛泽东致电彭 德怀,叮嘱「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传结束」,因为中共要「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 对蒋介石的反共新高潮。 然而毛泽东说变脸就变脸,当 1943 年底,八路军主要领导 人陆续返回延安后,毛泽东在和军方主要将领的谈话中就开始表达他对彭德怀领导的百 团大战的不满。毛泽东指责对「百团大战」的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日本侵 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 们的警惕」。 毛泽东在 1945 年重新挑起「百团大战」的话题,只不过是为了在更大 的范围打击彭德怀的威望。

华北座谈会对彭德怀的斗争是有目的、有预谋和有组织的,彭德怀参加中共革命以 来的历史及功绩,几乎被全盘否定,彭被指责为「一贯反对毛主席」(证据之一是彭德 怀在讲话和文章中,很少引用毛泽东的话)。彭德怀的人格也受到恶毒的污辱,彭是中 共及军队高级领导人中生活艰苦、节俭的典范,竟被指责为「虚伪」。彭德怀原名「彭 得华」,也被罗织为其志在「得中华」,即意欲与毛泽东一争高低。由于得到毛泽东、 刘少奇等的支持,许多与会者都参加了对彭德怀的斗争,罗瑞卿即是其中最积极的人之 一。对于横加在自己头上的各种罪名和指责,彭德怀并未接受,他说,「毛泽东同志有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正确的,难道就没有百分之零点一的错误吗」?中共七大期间,彭 德怀在大会发言中,对领导八路军的「缺点」、「错误」作了检讨,却仍然不被毛泽东 放过。毛在和师哲谈话中,说彭德怀的检讨是「勉强的」——毛泽东对彭德怀确实非常 了解,彭德怀只是为了党的团结才违心地做了检讨。毛泽东一语道出他对彭德怀的不满,

「此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事实上所有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就是因为彭不能 像其它识时务的领导人那样,对毛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因为毛泽东决不能忍受在中共 军队内有彭德怀这样一个具有强烈自尊、且享有巨大威望的统帅人物。正是毛泽东的狭 隘和嫉妒心理作祟,在「七大」闭幕以后,又继续对彭德怀进行斗争,直到日本投降前 夕,中共面临国内局势的剧烈变化,必须全力对外,这一斗争才停止下来。当毛泽东打

①《彭德怀自述》,页 238。

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年),页 14。

③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页 507。另参见薄一波:〈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1988 年 6 月 30 日),载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

(增订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页 139-40。

④参见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增订本),页 368-69。

击了彭德怀的傲气,在军队领导干部中搞臭彭德怀的目的初步实现后,面对新的形势, 毛仍不得不起用彭德怀,致使一些原先积极参加批彭的人都一度迷惑不解,「没想到彭 德怀又起来了」。

在毛泽东要整肃的干部花名册中,除了彭德怀之外,陈毅是另一个需要「补课」的 高级领导人。1944 年 3 月,陈毅从华中根据地返回延安,这是他自 1934 年与中央分别 后,十年来第一次与昔日的同志会合,但是陈毅来延安后却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1943 年 10 月,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在新四军军部领导层,就陈毅在红军初期与毛泽东不和的 旧事,对陈毅展开斗争,饶漱石等指责陈毅一贯反对毛泽东。饶漱石是刘少奇的亲信, 1929 年刘少奇即与饶漱石相识。当时,担任满洲团省委书记的饶漱石曾陪同刘少奇同 去哈尔滨指导工运。刘少奇在干部使用方面极重个人渊源,1938 年后,随着刘少奇在 中共党内地位的上升,刘逐渐将历史上与其有旧谊的同志集合在自己的身边,予以提拔 和重用。1942 年,刘少奇奉命前往延安之前,委派饶漱石接替他所担任的中共华中局 书记和新四军政委两职。饶漱石在三十年代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无论从党内资历和贡 献看,饶漱石均不能与陈毅相比。刘少奇在新四军依靠文职干部出身的饶漱石掣肘陈毅 等,这一切当然都被毛泽东看在眼里,毛乐得借刘少奇、饶漱石之手,打击当年曾与自 己意见相左的陈毅。因此,饶漱石在对待陈毅的态度上,十分骄横,有恃无恐,显然没 有刘少奇、毛泽东的明谕或暗示,饶漱石不可能也不敢对陈毅开展批判。在陈毅与饶漱 石的矛盾、争论中,毛泽东非常明显地袒护饶。毛向陈毅明确表示,不愿听他谈与饶的 争论,实际是在等待陈毅主动作出自我检讨,也就是向毛低头认错——1929 年红四军 第七次党代会上,由陈毅取代毛之前委书记的错误。为了当年这一「过错」,陈毅已付 出沉重代价。1929 年后,陈毅一直受到毛泽东的冷遇。在 1930 至 1931 年的「肃 AB 团」 的镇压中,毛泽东的亲信、红一方面军肃反负责人李韶九准备对陈毅下手,陈毅对此已 有预感。不久,陈毅果真被扣押,并遭到殴打,硬要陈毅承认是「AB 团」,刚好被路 过的毛泽东发现,才被救下。以后,毛泽东将打土豪得来的一些金子交陈毅保管,陈毅 才知道自己已无生命之虞。1932 年初,周恩来抵中央苏区后,陈毅受冷遇的情况也没 有得到明显改善。周恩来为了安抚毛泽东,没让陈毅重回红一方面军,陈毅仅担任江西 军区司令员,远离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与毛泽东的关系也比较疏远。时隔十年后,对 于毛泽东的冷淡,陈毅完全明白其中之原委,陈毅难抑心中的郁闷,多次向一些重要领 导干部解释当年红军内部争论的内情,并且承认自己对此负有责任。陈毅性格豪爽,认 为十年不见的毛泽东确实比其它中央领导人高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毛泽东为中共领袖 的事实。陈毅并努力去发现毛泽东对中共革命的贡献,1942 年陈毅远在盐城新四军军 部时就发表文章,满怀激情地称颂毛的创造不仅对全民族具有伟大意义,甚至还可供其 它各国所效法。返回延安后,在参与起草七大军事报告的过程中,陈毅提出了「毛泽东

①1945 年彭德怀对薄一波说,他这个人是「高山上倒马桶,臭气出了名的」,参见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战争岁月》。 页 367。

②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页 560-64。另参见薄一波:〈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1988 年 6 月 30 日),载薄一波:《领袖·元帅·战 友》(增订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页 139-40。

军事学派」的概念,并且相应批评红军时期某些重要军事领导人的「错误」,在 1945年 3 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讨论陈毅起草的〈建军报告〉时,一些被陈毅的报告所 触及的军队领导干部,「有人潸然落泪,有人唏嘘」。

毛泽东对于陈毅的态度有别于彭德怀。相比于性格孤傲的彭德怀,陈毅对于毛泽东 显出尊崇、信服的态度。毛认为陈毅心直口快,而彭德怀则城府很深。所以,陈毅除了 自我检讨外,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斗争。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完全信任陈毅,在陈毅与饶 漱石的矛盾中,毛有意逼迫陈毅向饶低头。中共七大结束后,陈毅仍滞留延安,「天天 下围棋」。当薄一波前去探望陈毅,问他为何不立即返回新四军时,陈毅回答道,「他 们不让我走」。他们者,毛泽东、刘少奇也。毛、刘非逼陈毅表态服从饶漱石,才肯 放陈毅返回华中,然而陈毅硬是不表这个态。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陈毅 表示愿去东北,并陈述在华东「没有事做,不起作用」,但陈毅的要求却不被毛泽东、 刘少奇批准。毛命令陈毅前去华中,党内职务为华中局副书记,仍在饶漱石之下。毛此 举除了有意造成陈毅与饶漱石之间的互相牵致,也还有疑忌陈毅的另一层涵义。是故, 1949 年后,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都是由各大军区司令员担任,只有华东例外,由饶 漱石担任。

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还策划召开了一系列中共各革命根据地、各部队历史问题座 谈会,这些座谈会的宗旨只有一个:检查历史上谁反对毛泽东,谁支持毛泽东。在这类 座谈会上,一些原党和军队领导人,如邓发、朱瑞、杨尚昆等均受到与会者的批评。在 当时的紧张气氛下,一些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被戴上「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帽 子,遭受指责和冷遇。

毛泽东整肃内部,重建新权威,一路凯歌行进。现在,毛泽东在心理上已彻底征服 了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毛泽东「改造中央」的前提——宣布中共政治路线在遵义会议前 为左倾机会主义性质,已被党的领导人所接受。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也纷纷作出检讨,下 一步就是通过正式的会议,将这些用党的文件形式固定下来,毛终于决定召开中共七大 的预备会议——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①《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编:《陈毅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年),页 323。

②薄一波:《领袖、元帅·战友》(增订本),页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