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今天都被“电影评分网站被曝恶评伤害了电影产业”,这则新闻及后续的一系列跟进动作刷屏了。

Sir不再赘述。

对于这种事,Sir从来只有一个立场,坚决拥护自由表达的权利,无论电影,还是评论。

各种观点你们一定听过不少,Sir以又一个例子(嗯,为什么说又呢)来证明。

一部可能高分的刑侦剧,是如何被限制到及格线水平的。

也许有人看过了——

《法医秦明》

今年最火网剧之一,据悉,第一季网络点击播放次数已突破12亿

豆瓣评分不低,7.1

最先发现它的是表妹,据说看了能减肥。

她没骗人。

高能预警,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

地沟油惊现人手。

杀人分尸再油炸。

夫妻双双家中惨遭剥皮。

看了这些重口味的画面,Sir的确饭量减了不少。

《法医秦明》根据秦明的小说《第十一根手指》改编,与其说小说,不如说是工作笔记。秦明本人就是一名法医,他写小说的初衷,只是想将自己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

观众看到的猎奇,不过是法医的日常。

在《毒舌电影》邮件采访中,秦明表示,种种“重口味”早已司空见惯。

甚至——“观众仅仅是遭受了视觉上的挑战,真实的法医们还要经受嗅觉、触觉上的挑战,以及心理的挑战。”

现实中,主人公破案,就是让尸体说话的过程。

举个例子。

一个在垃圾桶被发现的孩子,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上,呈现出形态不一的伤痕。

这些死后才被人发现的伤痕,指向的是这个孩子生前的轨迹。

脸上的挫伤是跟学校混混争保护费时被打的。

遍布双臂和身体两侧椭圆形的伤痕,是在做拳击陪练(人肉沙袋)时,被拳击手套抡出来的。

尸体上发现的致命伤口,是高跟鞋造成的。

法医再综合种种推理得出证据,缩小范围,揪出真凶。

其实,比起同类侦探剧脑洞大开的迂回与曲折,《法医秦明》朴实得过分。

二十分钟的剧情,更像《今日说法》。

案情回溯。

有死人

刑侦过程。

可以先以这些石灰石为线索查起

最后以罪犯的人生故事划下句号。

他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给的
如果没有我 他早就饿死了
是我让他活到了现在

朴实也有朴实的好,至少不会瞎编到离谱的程度,看多了,还能增强警惕性(比如表妹现在一到办公室就主动把窗帘拉下来)。

但到第9集之后,水准急速下滑,完全看不下去。

许多尸体画面莫名其妙被打上马赛克。

不知道的还以为Sir在看A片

被修改的不止是重口的画面,还有剧情。

看过的朋友都清楚,除了每集独立子案件外,贯穿全剧的还有一条关于秦明身世的主线:

第三集中,三人组来到工地查案,天下大雨,秦明不肯下车,同事林涛的解释是,秦明对下雨天过敏。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秦明在车里神色紧张,闪现对父亲的回忆。

还有贯穿全剧的臼齿——连续好几个案子,凶手都留下后槽牙。

乃至审讯室里凶手对秦明的逼问:

没想到连你父母的仇

你都还没有报

后槽牙、连环杀人案、秦明父亲之死,当这些线索纠缠在一起,指向的,既是秦明“反社会”性格的形成,也隐隐暗示出幕后大Boss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结果呢?

全剧终后,我们期待的爆点,沦为哑炮。

如网友吐槽,终极大boss仅仅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泼妇,她的犯罪动机堪称荒谬——她花上四年时间,布下重重谜局,就为了替未婚夫报仇。

她未婚夫因涉嫌强奸并杀害五个女人,在婚礼现场被警察逮捕,而案子的法医,就是秦明。

于是她认定是秦明毁了她一生的幸福。

这大概是Sir看过的2016最感动中国的告白。

我根本不在乎真相

他仍旧是那个我最爱的人

我不管他对别人怎么样

为了复仇,她不惜辞去医生工作,变卖家产;为了嫁祸秦明,她顺手替他查明父亲的死因。

又特地找了一个冤大头,帮他移植“仇人”的造血干细胞,传授犯罪手法,再嫁祸给秦明。

这年头,捐个造血干细胞还捐出仇人来了?

在回复采访中,作者秦明揭开了结局烂尾的一大原因。

原著的主线案件是不可能在网剧中呈现的,所以网剧必须要更换主线。

为什么原著的主线不可能呈现?

我们知道,原著小说中,真凶不仅是一个为爱痴狂的女人,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双性恋

她复仇的动机,也不只为强奸犯未婚夫报仇,更因为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被医生误诊后死亡,精神遭受重击。

换句话说,是极度的痛苦塑造了她极端的性格。

但在网剧中,这个由社会与个人共同参与的悲剧,完全被推卸到一个“非正常人类”身上。

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可理喻的女人,为了一个强奸犯,苦心谋划数年,搭上自己的一切,去毁掉别人。

与此同时,因为种种场外原因,比如不能动摇主角秦明身上的正义属性,诸多伏笔半途而废。

后槽牙梗有去无回;大boss偷偷提取秦明指纹之后没有照应;连秦明杀父仇人之死,也没有交代作案细节。

这不是刑侦类的影视剧第一次遭受如此待遇。

前不久的电影《少年》,警察张建宇和有夫之妇韩云这段车里的偷情戏被删除。

为什么,可能因为“会损害警察的公众形象”。

再早之前,《余罪》《灭罪师》《心理罪》等网剧被整改。

也因为触犯禁区。

《心理罪》导演五百曾透露,剧集遭下架接到的修改意见包括但不限于:警察不能骂脏话,审问的时候不能用暴力。连环杀手是精神病人,有歧视精神病人的嫌疑。

一方面不能歧视精神病人,一方面又不能完整呈现犯罪动机。

坦白讲,这道难题,无解。

怪不得在国产刑侦局中,我们看到的反派,大都是罪有应得的神经病,而正派,99%又是被伟光正架起的“完美人设”。

都是一帮没有血肉的木偶,我们看到一个个硕大无朋的符号漂浮在空中。

是被谁架空了真实,答案不言而喻。

Sir并不是说,摆脱审查,国产影视剧就能立即质变,但Sir敢肯定,如果一直被审查束缚,那国产影视剧将永远负重前行。

仅以我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两个榜样国家为例,美国与韩国,他们电影工业的起飞,都与废除审查、实行分级脱不了关系。

诡异的是,时至今日,仍有人为审查的合理性助威。他们的理由与审查的初衷如出一致,堵住“不好”的,这世界就能变好。

掩耳盗铃不是被我们当成笑话吗?

回到今天的争议,是谁让中国电影票房不进反退,是恶意的批评吗,如何界定批评是否恶意,难道堵住所有不好的声音,就能让中国电影突飞猛进?

在今天 ,又有哪一种产业是由闭关锁国实现繁荣的?

掩耳盗铃不是被我们当成笑话吗?

曾被封杀的陈佩斯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能限制观众看什么,但不可能强迫观众看什么。

这不让播,这不让评,那观众最后,只能选择什么都不看。

如果电影是艺术,那就尊重创作者的内心,不该任何妥协。

如果电影是商业,那它的审查者只有一个,观众。

除此之外,任何加诸在电影身上的声音,都是噪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