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田

在前一篇文章《春节回乡见闻,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中,我们收录了众多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效果不错。有个意外的感觉,前几年经济发展还比较快的时候,回乡见闻却略显悲观。在经历了去年的调整之后,虽然经济复苏还比较微弱,但是见闻却多了些乐观。这究竟是为何呢?

农村建设

在邓安庆写给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文章中,他提到,过年返乡,最大的个人体验就是,为什么好似家家户户都在盖新房子?在文中,作者借父亲的回答写道:“在乡下,人活着就是为一口气!人没气,别人瞧你不起。在外面挣钱是做什么呢?就是要回来盖一栋房子,别人一看就会说:这家人有本事!搞到钱了!你要是生活在这里,都在攀比,你不比人家强,人家就会压着你。”

@成熟大米的微博 也提到:“年初二去海宁美丽的新农村走亲戚,适逢妹妹家庭乔迁新居。妹夫说,这个五层楼房,所有的建房加精装修、家具,一共才100万多一点。拆迁的赔偿款尽管不够,但也只添加了几十万的积蓄。600平米建筑面积的五层新楼房,外墙贴了漂亮的石条,客厅配备了真皮沙发和红木家具,除了有一到五楼的楼梯之外,还在三四楼建了跃层,设了旋转楼梯。”

从网友的见闻观感中,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的农村,对于居住环境的提升需求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因为有攀比、炫富、家族群居等因素的存在,往往在住房建设方面,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发达地区建了多层楼房,也可以用来给村上镇上的工厂工人出租。旅游地区可以还可以办民宿创收。

除了在乡村建房外,许多人还有在县城、地级市市区,或者省会城市投资购房的需求——毕竟许多下一代除了偶尔逢年过节回去居住,平时已经习惯城市的生活。中西部地区农村没有办法和东部比如江浙一些农村比,主要是没有配套,距离城市区域太远,需要公共服务(比如医院、学校)的时候,很难短时间到达,这就约束了农村人口的集聚。举个例子,在杭州我可以找个地方住,享受一下农家乐,开车到城里也很快。但是到了中西部省份就不一样了,开车到城里太远。

农村的其他建设现在看,当然也在改进。比如说道路硬化、安装路灯、光纤到户、垃圾分类等等,确实可以看到工作在做。但是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即便是在日本,也面临农村吸引不了人口的压力。田园诗歌般的生活终究是一个梦想,人口的迁徙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城镇化/城市化/超级都市圈。

城镇化 – 都市圈的发展

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提出,提升优化开发区域城镇治疗,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虽然雾霾、高房价、生活压力等笼罩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空,但依然无法阻挡人群的涌入。春节期间,所谓逃回北上广的说法在网上流传甚广。引用某段书评中的话:“环境污染从来难以忽视,冒着风险的抗议也不少见,但是鲜有用脚投票的现象发生,富人留在北京,是因为他们可以使用资本保护自己,穷人留在北京,是因为这里的脱贫机会最多,显然交房租要比保护环境更为重要。”

2016年,上海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GDP增长6.8%,达到27466.15亿元,是2008年以来首次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个城市又一次重新走了回来。在本地论坛KDS上,针对外地人的攻击正在减少。而在光环的旁边,很多人会忽略的是,在上海附近的江苏省苏州市,刚刚结束的市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上,市长曲福田公布,2016年苏州地区GDP预计达1.54亿元,增长超过7.5%。这是什么概念呢?可能许多人还不理解。也就是说,苏州的GDP超过了吉林、云南、山西、贵州、新疆、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十个省。同时,苏州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060万人,是江苏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从人均来看,苏州甚至已经超过上海。如果不是在上海边上,以苏州的规模在西部成为一个直辖市的资格都有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使得上海-苏锡常-杭州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人群向这个地区流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来看广东。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占据了全广东省68%的GDP。广州深圳均接近2万亿。排在广东省第五位的惠州,刚公布的2016年GDP为3412亿,几乎是第四名东莞的一半。也就是说,一出珠三角,其他地级市立即进入了中部省份城市的水平(当然也与广东地级市面积不大有关),完全看不出来是经济大省的广东城市。珠三角对于产业、经济的集聚,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前篇回乡见闻中,我们也提到,湛江这样曾拥有全国前列深水港的城市,至今甚至没有通高铁,由此可见广东发展之不均衡。粤北山区,还有贫困县的存在,这亦是很难想象的。在网友@燕舞如风的评论中,说道:“两个月前去湛江就觉得蛮意外的….整个城市感觉跟10年前差不多….再去到雷州,感觉一夜回到30年前…”

城镇化 – 中西部经济成长

应该说,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展更快。无论是人,还是资源,都在向省会城市集聚。武汉、成都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个城市GDP都超过1万亿,几乎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强。武汉常住人口一千多万,接近湖北省全省的五分之一。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武汉以11912.61亿元的GDP总量,占全省比重36.88%,宜昌、襄阳分别以3709.36亿元和3694.51亿元,分列二、三位,合计占比22.92%。“一主两副”占全省经济总量59.8%。这个占比在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动,略有上涨。趋势显示,经济格局就是以核心城市为主。在微博的评论中,许多湖北的网友甚至说,湖北人混得好不好就看在武汉有没有套房。话虽然偏激了点,但也可见一斑。

隔壁的湖南,长沙的经济指标也非常亮眼,2016年实现GDP 9323.7亿元,跨过了9000亿的台阶,成为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第6个GDP总量过9000亿的城市,按照长沙的增速,2017年将突破万亿。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发展势头都很猛,逐渐成长为省内经济的火车头,也对省内人口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些地方的省会,实际上就相当于省里的“北上广深”。随着省会经济的发展,一线城市所具有的基础设施,包括地铁、轻轨、大型商业地产、高档住宅小区、国际学校等等,这些城市都会享有。可以说,在这些城市生活,对许多人而言已经相当可以。

这里要说的是,江西南昌、山西太原,离中部省会竞争对手比,差距还比较大。

可以说,看回乡见闻,或者说看草根调研,会发现中国经济之复杂和纵深,远超人们的想象。对二三四线城市乡镇农村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北上广深只是那一撇。在那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能发现的不仅仅是机会,更是一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