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深 迟恩

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社会,薪酬保密都是颇为流行的职场文化,但这项企业管理制度却以“保护隐私”为由,不断掩盖企业对自己员工的歧视和剥削——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到底什么是薪酬保密制度?到底是谁在支持它,又是谁在反对它?对于薪酬制度,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做?

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实施奥巴马政府的“平等薪酬倡议”(该法案要求企业向政府公开不同性别、种族的员工工资数据,以便监测和解决不同性别和种族的企业员工的薪酬差距问题),此举引发美国女性团体的强烈谴责。

2015年,美国餐馆点评网站Yelp旗下送餐平台Eat 24一位25岁的女员工在博客上给公司CEO发了一封吐槽自己收入水平太低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很快就在网上大量转载,而这位姑娘也在两小时后收到了公司的辞退通知,因为此举违反了公司的“员工行为准则”。

在国内外,薪酬保密是企业中一种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作为一种文化被职场人士视作是理所当然的,在城市生活中,“不问别人的工资”成为了一项基本的社交礼节。但在人们对工资讳莫如深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批判,薪酬公开成为了一股强劲的呼声。

到底什么是薪酬保密制度?到底是谁在支持它,又是谁在反对它?遇到薪酬制度,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做?

硬币的两面:薪酬要不要保密?

人在江湖,靠劳动吃饭,薪酬关系到每个上班族的切身利益。薪酬保密,可以简单理解为雇主限制雇员之间就薪酬进行信息交流。据猎聘2017年6月发布的一份《职场人对薪酬保密制与薪酬公开制的支持度调研报告》,超八成职场人表示自己的公司实行了薪酬保密机制。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恪守的法则,无论会不会说,有没有用,都摆在那里。无论公司的企业文化多么“开放”,在薪资上都可能实施严格的“背靠背”。比如谷歌:

“谷歌的一位员工竟然在公司内网晒出了自己的工资单,并且号召其他同事也来晒一晒,希望用这种行动来唤起对‘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关注。结果,他被卡掉了奖金,并且现在已经离职。”

——中国广播网《谷歌员工晒工资丢饭碗引热议 薪酬标准该公开还是保密》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不过在实践中,薪酬保密实施的具体情况因企业而异,操作可以说是细致复杂。 在猎聘发布的报告中,当被问到“你的公司为了保证薪资的保密性,对相互打探工资制定了哪些不能踩的红线”,53.52%的受访者说他们的公司并没有明确的规定;27.07%的参与者表示会被批评、警告;而12.88%的人表示,这会被辞退,其他则称会被记过与罚钱。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员工小研告诉土逗:“(劳动)合同有特别的一项条款是说薪酬保密的,同事间与对外人都得保密。发朋友圈也是不允许的。”而有的公司即使不做明文规定,也倾向于制造薪资隐私化的氛围。

不过,对于薪酬保密,不同观点的持有者争执不下。

支持薪资保密的一方认为,薪酬保密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与员工情绪,而薪酬公开则风险多多。

“有一次公司招了几个新员工,其中有一个挺冲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直接在公司就说了自己工资多少,这下子老员工全都知道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工资竟然比新来的还低的不少,老员工一起商量过后,干脆一起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

——重庆时报《公司薪资保密,知道新员工薪水后,老员工全部辞职,公司一蹶不振》

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是按能力付酬,员工能力的不同,薪酬待遇自然不同。而一旦将薪酬公开后,员工就会认为执薪不公,没有做到同工同酬,这会加大公司人才的流动率。另外,人们总是会将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公平的感知。保密的好处就在于眼不见心不烦, 降低了内部冲突、嫉妒,大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会安心于工作。员工的工资,应当被视为一项个人的隐私来看待,不宜公开讨论。

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薪资公开能够反映员工的绩效与价值,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的发展方向。通过薪酬的上升通道,反映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使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能有职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对员工可以有更好的激励作用。

这两种主流的观点看似冲突对立,但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让员工更加心甘情愿的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多利益。

然而员工对这项制度似乎并不那么买账。小研和另一名公司员工小倪向土逗都透露,尽管公司不允许,但是他们平时还是会和同事私底下谈论工资。小研不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制度,但又感觉到一旦自己和公司产生劳动争议,这项制度会让自己陷入不利:“我们对我们薪酬不满意要告公司的话,我们又不能公开薪酬,如果公开会违约啊!”

你的工资要不要保密,看起来和你息息相关,你却没有丝毫决定权。这项制度到底从何而来?它是何方神圣?

为资本代言,打不倒的薪酬保密制度

薪酬保密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密制度历史悠久,早已成为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员工内部因薪酬不公带来的“不公平感”而导致矛盾与低效,是企业方做如此设计的主要考量。

这项制度在各种阻力之下顽强地生存着。关于薪资保密的争议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罗斯福执政期间(193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劳动关系法》(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就提到,私人部门的雇员有权利参与到“以集体谈判或其他互助保护为目的的协商活动中”( “concerted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or other mutual aid or protection.”)这意味着员工与同事可以讨论任何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包括工资。然而,员工的权利却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义务,薪酬保密仍被广泛采用。

1935年美国开始实施的《国家劳动关系法》。图片来源:NPR

上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化以后,一些西方国家企业中的薪酬差距迅速拉大,国家力量再度出手,通过薪资透明化以求缓和:

1993年,联邦证券监管局首次强制一些上市公司被披露高管的薪金及津贴等详细资料。这样做的想法是,一旦薪酬公开,董事会就会不再愿意给髙管们支付天文数字的薪金和福利了。监管人员们希望这样做能制止公司高管薪酬飞涨这一顽症,因为无论监管机关、立法机构还是股票持有人的压力都没有将它解决。不错,这种情况确实需要制止:1976年主管们的平均薪酬是普通工人的36倍。到了 1993年,主管们的平均薪酬已经上涨到工人的131倍。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

这项政策实施后,那些企业高管的薪资被暴露在媒体上,有的企业高管因此提出要求并成功加薪,然而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贫富分化却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后面的日子里差距继续拉大:“现在公司主管们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普通工人的369倍”。

至今,西方国家的薪资保密制度也并没有因为政策的限制而消失,并向全世界扩散。

在中国,薪酬保密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后引入。计划经济时期,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执行薪酬公开制度,员工工资“明码标价”,根据国家经济计划有一套详细的工资量表,从数据上来看,当时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不是很大。

改革开放后,国内企业私有化,劳动力市场开放,工资制度也开始了市场化的改革,我国的薪酬差距开始拉大。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式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逐渐占据主导,从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开始,薪酬保密制度逐渐在中国的私人企业中流行。

从历史角度来看,虽然政府不断质疑这种制度,它仍势头不减,甚至扩散到全世界。在这当中,企业资本总是在充当薪酬保密制度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企业管理者为何对薪酬保密制度如此执迷?连国家都难以撼动的这项职场文化制度,可以由谁来突破?

薪酬公开,劳动者对公平的呼唤

薪资保密制度制造了利于资本利益的文化霸权,而完全的薪酬公开常常不受资本欢迎,却有利于为员工赋权。

工资信息公开意味着职场不公正的暴露:

谷歌前员工艾丽卡·贝克建立了一个表格,把自己的工资填写到表格中,并将其上传到谷歌内部的社交平台。其他员工同样可以填写补充表格。这个表格很快就传遍了谷歌,导致谷歌内部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浮出水面。

……

艾丽卡就是如此,她曾说:“在科技行业身为黑人,感到自己被隔离开了。”(To be a black person in tech is isolating.)在她系统阐述自己同谷歌恩怨和过往经历的文章《身份多样性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Diversity)》中,“黑人”(black)一词出现了21次。通过对艾丽卡的表格中员工自行提交的数据进行分析,薪资不平等现象确实可能与员工的性别和民族有很大的相关性。

——航通社《为什么薪酬保密制度注定会产生》

作为利润为王的企业方,雇主有动力禁止员工讨论薪酬,并将员工置于不利的境地。薪酬保密是要掩盖职场中的潜在的不公平,而薪酬保密又会给企业雇主制造不平等提供了空间。薪资保密制度制造了雇主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雇主一方对谁拿多少工资了如指掌,而员工一方则知之甚少,这也就是意味着雇主在招聘、年度涨薪以及职位晋升的环节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雇主通常在薪酬保密制度的“保护”下实施差异化薪资,为自己节省人力成本。

而员工也通过争取薪资公开来反抗职场不平等。特朗普宣布暂停实施奥巴马政府的“平等薪酬倡议”的举动引发美国女性团体的强烈谴责,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在工作场所之外的Glassdoor、Payscale等公共网络空间共享自己的工资数据,并且给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公开声明会对男性和女性支付平等的工资。

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在中国,在网上晒工资也在近年流行起来。2006年9月北大副教授阿忆于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月收入4786元的工资条自己,晒工资条开始在网络流行。据2007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的调查一项有2769名网民参加的调查显示,47.5%的人上网看过工资条,还有8.4%的人“逢条必看”。有媒体评论,晒工资条的背后,是底层民众对物价飞涨、工资不涨以及不公平收入的抗议。

工资信息公开化是对薪酬保密制度的对抗,让员工发现职场内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在一些情况下,也激发员工采取制约资本的争权行动。

广西某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最近就不断接到下属增加工资的要求。据了解,加薪压力的来源就在于有职工综合比较分析了网上下载的其他城市同行业工资条,还有不同城市的物价水平,乃至几年来的物价上涨速度,认为工资过低。同样,广西某事业单位的员工还采用了网络联系、“集体怠工”的方式,给中高层领导施加压力,起因是通过“晒工资”一线工作人员发现,自己比中层管理干部收入少了近2万元。

——百度百科

据网友爆料,2015年2月7日,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河北钢铁集团舞钢公司近万员工举行罢工,要求企业涨工资,工资透明化,提出合理分配制度。大量警察到场戒备。据了解,该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长期偏低,平均工资才1800元左右,现有在岗职工16000余人。

——西陆网

图片来源:西陆网

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薪酬公开导致员工的情绪激动,而是剥削关系与劳资矛盾本来就存在,矛盾的暴露,也不过是掩盖它的遮羞布被扯开了。

薪酬保密,是一种雇主驯化员工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的场域中,它不由员工与雇主共同决定,而是资本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必然选择;它并非在好意保护员工隐私,而更多的是为资本的“为所欲为”做屏障。薪酬保密作为一种资本的意愿,通过嵌入企业管理制度而成为一种职场文化,看起理所当然,实际上却在掩盖资本剥削与职场歧视。

很多时候,公开意味着公平,而在一个充满歧视、贫富分化的社会,既得利益者总会热衷于制造秘密。这种情况下,拒绝沉默并与同伴跟更多地沟通与联结,才不至于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