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沉,快去捉住某些记忆,别让它消逝在黑暗里。

 

那还是世纪初始,我刚到《南方周末》做新闻没多久,就掂量出这个职业的真实斤两——臂力还不如蚂蚁呢,奢谈什么推动和改变。然后,就开始转向非虚构写作,转向记录。我和同人常挂在嘴边的说法是,为历史留存一点细节。

 

采写生涯里,我一直偏爱琐碎,偏爱凡俗,它们也是历史的一种写法。

 

能进入历史的瞬间并不会很多,2018年的3月11日下午无论如何算一个。回忆了一下,这一天的下午三点左右,我坐在自己的金色雪铁龙私家车里,它在西三环上跑了一会儿,有些烦了,就朝西一拐,进入了昆玉河边半封闭的那条道,与当年君主们前往皇家园林的方向一致。

 

这里是北京,能见度尚可,从六里桥能看到中央彩电塔,霾不太重,但空气显得脏而暗淡。

 

坐在车里,我盘算着晚上吃什么,也会想想正在上演的盛大。晚上吃棒子面粥吧,加点咸菜,我这么想着,严重雾霾来临前,食谱通常会更清淡一些。

西三环不同平日的一点,就是外地车的比例高出许多,前后左右没看到几块本地车牌。那些外地车大多开得不太流畅,我的雪铁龙就躲开了它们。

 

右前方出现了一辆同色同款的车,开得稍慢,我的雪铁龙超了过去,时速大约70迈。我回头瞥了一眼,那车的驾驶位被贴膜遮蔽,只看得到雪白羽绒服的下摆,像年轻女性的着装。这时,对方“滴”地鸣一下喇叭,随即右转,换了线路。“滴”的意思,可能是你好,是再见,也可能是你瞅啥。

 

这是历史性瞬间里的我。现在,我不是新闻人了,我只是我,琐碎和凡俗的一份子,能为历史提供的细节只有这么多。我想知道,你在这个下午做了什么,有哪些碎屑一般的细节与经历?

 

我想尽可能多地收集这样的瞬间,聚拢在一起,成为不重要的一点什么。

 

对,你越是觉得不重要,我这里越欢迎。雄奇须以琐碎烘托,辉煌须以卑微映衬。夜已深沉,快去捉住某些记忆,别让它消逝在黑暗里。

 

你可以直接写在留言里,也可以发送到本人邮箱guanda111@gmail.com 

我会在“把关”之后推送一些留言,至于呈现全部,希望并相信会有那么一个合适的日子。

——————

顺便建议一下,以最为私人的、个体的形式——做爱或自慰——在这个恢宏而整齐的夜晚,说点什么吧

 

相关阅读:

中国数字空间|包子露“宪”

中国数字空间|昨日重现

中国数字空间|敏感词库

长平观察:习近平在倒车还是飙车?

那个局外人 | 那些执念于“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人后来怎样了

美国之音 | 海外中国留学生发声:习不是我的国家主席

知乎:如果司机疲劳驾驶不换班,乘客怎么做?——下架!

【旧闻】纪念袁世凯同志逝世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