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辑注:本文为端传媒付费深度报道节选,阅读全文请订阅端传媒

十年前被埋在北川中学废墟下的男生告诉我,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总是把512过得喜庆。“我们都是踏着别人的鲜血走过来的,这应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四川什邡市穿心店地震遗址中设有一个纪念馆,展示了一些遇难学生的书包。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陈倩儿 林振东 发自四川

四川一个小镇的污水塘边,有一家米粉店。婆婆剥蒜,爸爸炖肉,妈妈煮米粉。一碗臊子米粉,泼上一层红油,洒些绿油油的韭菜,飘香方圆。

聊起来才知道,这家人本来不想将店开在这儿——那不远处的污水塘,十年前是一家中学,地震来了,校舍粉碎倒塌,他们15岁的女儿,被埋砖块之下,再没有醒来。一家人本来将店开得远远的,但房东加租,最后只寻得这地方,只能回到悲伤之地。

去厨房里添辣椒的时候,我问那爸爸怎么看。“政府派人来查过,最后都说学校质量没问题,”他语气平缓,觉察不出情绪,“我们都相信了。”

过了一会我问那妈妈。“我们都不相信,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们没办法啊,”她性格率直,说镇子上一开始很多人怀疑,有的人不是遇难学生家长,也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但最后都被政府打压。两年前,她的丈夫曾经和其他遇难家长一起去上访,才离家走了不远,就被“送”回来了。那爸爸站在一旁,拉着脸,不说话。

这一趟去四川采访,十多天里,我们遇见好多这样的人。十年了,灾区已经重建,当年的娃娃都出来工作了,失独的父母生了第二个娃娃,生活的河流,表面缓缓地流,但内里,始终翻腾不安。只要稍有缺口,悲伤和愤怒就喷涌而出。

在都江堰,我们寻找当年被广泛怀疑为豆腐渣工程的新建小学,开车的师傅说,他的儿子就是地震中在新建小学遇难的。车开到原址,那里已经改建成世界第一条以熊猫为主题的旅游街巷,到处都是熊猫雕像,比人还高。

这父亲说,他年轻时长年在外打工,最后一次见到儿子,是2005年。他很后悔。出事后他也怀疑——毕竟小学附近,很多楼房都没有倒塌,但他顾不上维权。他要补偿以前的过失。他不再外出打工,回到老家,和老婆生了第二个娃娃,埋头照管好家里的生计。

开车司机和米线店老板。我不知道在四川,还有多少这样的人们?地震中,死难学生有5335人,他们身后,至少有10670个爸爸妈妈,有21340个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到底有多少个如此隐忍,把悲伤和愤怒压在心底,挣扎着前进的人们?

也有人选择留守、抵抗。在富新镇,我们见到了10670个爸爸妈妈中的几位。他们睁大眼睛说,讨不回公道,死不瞑目。不过他们每走一步,现实就把他们拉回来几步。其中一位母亲,震后生了第二个女儿,几年后丈夫因病去世,现在一个人照顾女儿和四个老人,女儿又得了慢性病。她去找政府求助医药费,政府威胁她“不要再跑,慢慢就忘记了”。

她还是只能低着头,不说话,把本来该说的,都暂时埋在心底。

采访结束,返回香港之后,消息传来——汶川县政府将5月12日这一天定为“感恩日”,感恩“国家和社会”在重建和救灾方面的工作,感恩“全国大爱汇聚”。在一片和谐、热烈的红色气氛中,中国迎来了四川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那一群默默活着的父母,还有许多与悲伤为伴的人们,被迅速一抹,推到了悄无声息的阴影里。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