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最近出台政策,非沪藉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虽说只是试行,但已经引起网上一片哗然。这一阵儿,各大城市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可谓一波又一波,比着来。有的城市,到底是为了突破限购壁垒,拉人买房呢,还是为了吸引人才,让人有点看不清楚,但上海这个政策,似乎跟房地产关系不大,真的就是为了拉清华北大的毕业生。

不可否认,就高考录取而言,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的确是高。而且清华北大的师资力量,每年的经费,也一贯是独占鳌头。在中国的高校金字塔上,属于立在塔尖上的两颗明珠,集政府的千般宠爱在一身。尽管如此,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就一定会压倒其他大学吗?这还真不好说。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一个城市,需要用户口作为吸引人才的凭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原本就大有问题,尤其是号称中国最现代化的都市的上海这样做,就更是令人无语。走出中国,这样事儿,难道就不怕别的大都市笑话吗?户籍壁垒,原本就是一个落后的象征,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挥舞着这种旧时代的裹脚布,当做展示自身优势的旗帜,别说发达国家会笑话,怎么样面对上海开埠时的开拓者,也是一个大问题。当年上的那些工商业巨子,有几个是冲着上海的户口来到这里的呢?他们有上海户口吗?

退一步说,就算能把落户上海作为一个优惠条件,这样的招聘,也理应面向所有的人才,不分毕业的学校和学历。莫非,上海当局眼里的人才标准,就是清华北大的毕业证吗?什么叫做人才,诺大的上海,居然没有人知道一、二、三吗?吸引人才的标准,居然只剩下两所大学的毕业证,这样的招聘,能不涉嫌歧视吗?招聘的歧视,有性别、年龄,地域,当然也有学历和学校的。就算你能证明,清华北大的所有毕业生,都可以压倒其他大学,列出这样明显排他性的条款,依然是歧视。暗中的歧视,哪儿都有,像这样明晃晃地公开歧视,大概也只有上海有这个胆气。因为,人们公认,上海的户口含金量高,比北京还高。

但是,尽管如此,歧视就是歧视,在当今之世,一个城市,敢把歧视性条款明晃晃地挂出来,说明这座城市,不仅傲慢无知,而且缺乏法治意识和人权观念。跟上海这座东方的明珠,中国最现代化的大都市,完全不匹配。说句不好听的话,简直是丢人。决策者头脑之冬烘陈腐,到了惊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