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梁莹教授,我更关心是谁让她成了长江学者?
原创: 李勤余 长城评论


她顺利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只要搜索一下数据库就能发现的疑点,为何当年的专家们都熟视无睹?

近日,中国青年报曝光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涉嫌学术不端、百余篇之前发表的论文莫名被撤事件。目前,南京大学方面已经发布官方声明,表示校方已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将会彻查此事。

梁莹的学术生涯确实存在诸多疑点,多到了让人无力吐槽的地步。真相究竟为何,她到底能否自圆其说,还有待官方的调查结果。令我诧异的,倒是这位教授的逻辑思维能力。比方说,她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且不说全中国的学者都有问题这个前提成不成立,即便如此,就能为自己开脱责任了。

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

又比如,梁莹说,“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研究生就可以不懂规范?这让如今寒窗苦读,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年轻学子们情何以堪?

“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这句话更是直接秒杀了世间所有的逻辑。在她看来,“我这条路难”等于“我可以为所欲为”。梁莹教授的思维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新闻报道中所披露的她让学生干私活、上课时玩手机等情况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可就是这位思路紊乱,连为自己辩护都显得力不从心的梁莹,竟拥有学术界中令人艳羡的头衔——青年长江学者,这还不够魔幻现实主义吗?比起谴责梁莹的学术不端来,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她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学术生涯的高峰的?多年来一直暗中帮助她的“贵人”,又是谁?

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那么,梁莹的科研能力强在哪里呢?无非是因为她发表的论文数量足够多。从相关新闻报道来看,当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因为她的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最终,梁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人才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显然是梁莹必须感谢的第一个对象。

梁莹主动撤稿的原因,到底是自认当年的文章水平不足,还是唯恐当年的学术不端被公之于众,诸位读者心中自有论断。不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工作人员都指出,撤下已经发表的文章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且一般不应由作者自行撤下。但最终,梁莹在“很不正常”的情况下成功撤稿了。还有一位学术期刊负责人透露,期刊方面并未答应梁莹撤稿的要求,但她的稿件仍然“消失”了。这里面的水究竟有多深?恐怕,我们很难不去怀疑,是某种“关系”在帮助梁莹撤稿。看来,学术界中重人情、不重程序规范的不良风气,是梁莹应该感谢的第二个对象。

梁莹的一些论文与别人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

值得玩味的是,梁莹论文中的问题以及相关数据中的漏洞,都是记者通过搜索挖掘出来的。可见,想要核实梁莹的情况,并不会难于上青天。然而迄今为止,她顺利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只要搜索一下数据库就能发现的疑点,为何当年的专家们都熟视无睹?

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或许,解答上述疑点的关键就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的一句话里:“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一面是可以为学校和学院带来荣誉的青年学者,一面是可能毁灭这一切的学术不端,这道选择题该怎么答?将学术利益摆在学术尊严之上的短视做法,是梁莹应该感谢的第三个对象。

如今,南京大学表示会“彻查此事”,那么,早干什么去了呢?如果没有媒体的曝光,这位青年长江学者将会风光到何时?问题到这里还没有完。漏洞百出的梁莹能够顺利获得青年长江学者的荣誉,这是否意味着在这顶光鲜的帽子之下,还有更多漏网之鱼?此时,他们是否和从前的梁莹一样,正在课堂上吹嘘自己的能耐?

长城评论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李勤余

编辑:郭慧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