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秘密警察的五天:搞垮监控系统顺带把自己变成了通缉犯
原创: 编辑组 NGOCN君

作者 | 小田、关山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这么一张照片:英国作家奥威尔故居前所安装的摄像头,告示写着:“24小时运作”,和作家笔下时刻监控人民的电幕异曲同工。

对奥威尔来说,一个好消息是,这图是摄影师Steve Ullathorne通过后期合成制作的,他故居门前并没有这摄像头。不过,根据BBC的说法,英国的CCTV监控网络之大,位居全球前列了。

在奥威尔家门前“装”摄像头,这讽刺意味不言而喻。那么,如果政府把一套监控系统命名为奥威尔呢?

没想到还真有人这么做了!

这是一款以奥威尔命名的游戏,玩家会操作一套同样叫做奥威尔的监控系统,来调查“恐怖组织”

我在游戏中加入到“The Nation”的监控队伍中,工作就是操作这套奥威尔监控系统,查出恐怖分子。

侦查还是罗织罪名?

一开始以为,“The Nation”是个像大洋国一样的极权国家,没想到完全不是。它和现实没有多大区别,看上去还是个发达的民主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看似挺丰富,还能集会抗议。

和我们一样,“The Nation”的国民也每天离不开互联网,爱泡社交媒体。 “The Nation”也喜欢稿人脸识别和天网式安全,下面这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

不过,奥威尔系统也没老大哥的电幕那么神,监控运作全靠庞大的数据抓爬和入侵技术,它还是个“活雷锋”——整个监控计划都在地下进行。监控人员通过公开线索去找资料,上传档案分析,还有拿到电话、银行账号、电脑编码等,方便窃听到更多信息。操作起来酷似最近热议的电影《网络谜踪》,一步步通过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拼贴起事情的全貌。

可以即时监听到电话通话

上班第一天,我便接到一项重要任务:调查一宗发生在自由广场的炸弹恐袭案,要阻止新的袭击并且查出真凶。

随着我的调查铺开,嫌疑锁定到一个社会团体“思想”上。有意思的是,“思想”官网主页上是一句奥威尔的名言:“假如自由真有什么意义,那应该就是指把人们不想听的说给他们听。”而奥威尔系统的界面上,则是政治家Courtney说的:“自由的代价是永恒地警觉。”

两句话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也是游戏设定中矛盾的二元。

“思想”由一个大学传媒专业的学者创立,成员有学生、艺术家、崇尚自由的黑客,也有受体制压迫者,他们搞网络博客、读书会,也组织集会,简直是“异议团体”的标配。“思想”组织取名源自一首德国民歌《思想自由多》,值得一说的是,这首民歌是真实存在的,据传最早在18世纪的传单中出现,其后谱写成歌,旋律轻快,颇有感染力,也曾被用于反抗纳粹。

Die Gedanken Sind Frei

00:0001:45

演唱:Pete Seeger

不过,除了批评政府的技术集权,这个提倡非暴力的团体似乎没有什么危险——我上司却把它定义为恐怖组织。当抗议现场出现暴力时,创办者还在博客上讨论起这个问题,并强调思想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更不能攻击他人,但他的非暴力反思在系统上却被识别为危险行动信息。

这样的解读模式比比皆是。例如最初监控的画家,曾在一场抗议活动中袭击警察,因此留下了案底,官方媒体以“这女人是恐怖分子吗?”为题撰文,一顶帽子盖下来,但窃听其电话得知,她的攻击是保护同伴的自卫行为;又或者黑客在邮件里写,“我对政府没有爱”,则被系统分析为反政府主义。

随着监控对象被捕甚至死亡,我的工作意义被动摇了,如其说我是在侦查,不如说是罗织罪名。

上司的工作套路是“大胆假设,有罪推论”,他早已设定好侦查方向——监控对象一定和爆炸案有关,关键是找动机、找罪证(通常是反对言论或和嫌疑人过从甚密)。我只能在这个框架里做填坑题,递交信息,不能有自己的分析和意见,宛如一部答题卡涂写机。如果信息偏离任务方面,还会遭到上司臭骂或反问你,这值得相信吗?

更令人不安的,是秘密审讯制度。

从各方信息看,这个国家都是个法治国家,但通过我收集情报而被捕的人,却不需通过一般的法律程序,不能会见律师,以要挟其亲人来套口供,甚至无需开庭已经几乎被断定有罪。可见,我的工作其实早已超出侦查,只要我收集的料足够,这份档案将经由电脑系统去判罪。

询问时,不仅不能见律师,还马上拿出嫌疑人家人来套口供

当危险是真实的,你还会反对监控吗?

可是,这些监控对象其实也没有最初想的那么清白。

炸弹的确是存在的,也害死了无辜的人,而且炸弹还真的和“思想”组织密切相关,这个一开始处处宣扬非暴力的组织,其实也会为达目标放下原则。难道我的良心都白痛了?

奥威尔的游戏设定,毫无疑问是在影射斯诺登所曝光的“棱镜计划”。这是一项由美国国安局发起的计划,是911事件后的恐怖分子监听计划的升级版,政府可以到各大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服务器获取资料,参与此计划的公司包括Facebook、谷歌、雅虎、苹果等——不过计划曝光后,这些公司全都否认“棱镜计划”的存在。

现实世界的设定可比《1984》复杂得多,《1984》是完全的极权国家,人民不仅被监控,更被奴役。但游戏中的世界,以及现实中那些声称用技术反恐的国家,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你可以自由地上网、可以有艺术活动、在被容许的范围内抗议一下也没关系。那么,活在其中的人会不会也愿意用部分隐私和自由,来换取更低的犯罪率?

在游戏里的官方数据显示,犯罪率真的下降了,而我作为监控系统的一员,在依靠监控成功拆除炸弹后,确实能获得强烈的正义感和满足感。上司也在利用这种感觉来引导我,当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艺术家被审问后,上司反问我:“难道你会更愿意不去救这些人吗?我们在做正确的事。”

我被迫塞进了一个思维的圈套:让一个人或几个人承受秘密审判和拆除炸弹救更多人之间,必须作出选择。

当工作到第五天时,我面临一个更大的选择,“思想”组织的人直接来策反,希望我当斯诺登,这时候“思想”组织和奥威尔系统的存亡,就看我如何抉择。

在斯诺登泄密后,关于他是国家敌人还是英雄,我们要隐私还是要安全的讨论争持不下。游戏里,我的选择同样会带来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个人命运亦必然卷入其中。

如果我选择继续兢兢业业调查“思想”,最终我会把这个“恐怖组织”一网打尽,成为人民英雄,而奥威尔系统——在之前已经被黑客曝光于众了,也因为在此案立下大功,从地下转到地上,成为维护安全的重要设施。

那么如果我倒戈向“思想”,把主导奥威尔系统的高层黑幕曝光出来,那么高层下马、奥威尔系统被叫停,而我则成了通缉犯。

两个结局看似截然相反,但关键一脚其实都与游戏贯彻始终的隐私和自由无关,只与最后呈现于公众的结果的好坏有关——监控有效则大力推广,系统腐败则叫停,这是不是暗示着不管如何选择,隐私权和自由都是难以获得的,甚至公众根本不在意它?

游戏中也处处可见舆论操纵的情况,当官方媒体把“思想”定性为恐怖组织后,其官网被死亡恐吓包围

上面两个结局解锁的技能分别是“2+2=5”和“Doublethink(双重思想)”,字面上即可感受到游戏设计者的想法。不过,游戏还有另一个结局成就“Thoughts are Free(思想自由)”,这放到后面再说。

“为了人民的安全”

“感谢你,为了保障国民的安全”,每次登入奥威尔系统,都会出现这句话,给我这个监控者打气。

此外,我的上司也很爱用这个说法,每当你上传了一些重要资料,或者令监控对象置于危险时,他就会说,这是为了安全、我们救了那些人、国家安全就靠这个系统。

可是,细节上却处处透露出这光环的虚伪。

当我的疏忽导致嫌疑人跑掉后,上司马上显得暴跳如雷,“不如你来坐我的位置?”、“我不想失去这份工作”。

可见他在意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人民的安全。后面的发展也让我大致理解他的“精神紧张”,在奥威尔系统里,每个员工都同样被监控着,而且随时可能送命——上司身份被黑客曝光后,便在家中离奇死亡。

而主推这一计划的高官,则一直在强调我们要证明“奥威尔系统在保护人民”、“人民的安全就依靠它了”,如此自说自话,到底还是想用“职效”来证明这套监控系统的正当性。

发展到后来,更曝光出政府内部的黑幕,当我想追查时,高官直接唬我:“你想因成为叛国者而被捕吗?”

如果只是为了国家安全,理所当然应该追查所以可能的线索,并上传到系统,可是当线索触及到高层利益时,就彻底变味了,高官的恐吓更透露了另一层含义:权力所有者有办法让威胁自己的人,都变成恐怖分子或者叛国者。

从这个角度看,又回到了一个老话题里了,技术可以是中立的,但使用技术的人不是,当权力对技术的使用不受监督时,问题必然产生。这也是游戏中抗议者的立场。

常有人说:“你没做见不得光的事,那怕什么被人看到?”可是,有哪个持这一观点的人,会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公开在网络上?

其实,我们不需要经过如何精密的论证,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都需要隐私,背后的眼睛会令人不悦。

在游戏中担任监控者,你就会明白,即便工作目标是追踪罪犯,你依然会兴致勃勃地想窥视他们的私生活——就像你工作间隙去刷淘宝一样。至于当监控者为了完成上司的任务或者为了个人利益时,你“见得光”的举动也可能被解读成罪名。

黑客把主推监控的官员PS成这样

更重要的是,即便监控系统只是在默默收集资料,不对你做任何事,都已经对你的自由造成影响。因为担心监控,你可能会变得疑神疑鬼,哪怕是一对一的网络交流,都有很多话不敢说不敢评。

游戏中可见,尽管奥威尔系统是秘密计划,人们也会自觉担心自己被当成恐怖分子,一个艺术家在网络发言后,朋友会主动来劝她删掉。

那么,解锁“思想自由”的方式在哪里?

通过黑入“思想”创办人的电脑,我会发现他曾经参与奥威尔的项目,并且留下了图中这段话,他直接点出了奥威尔系统的问题:“在这个系统中,调查者某种程度上把每个人都当作可疑的,把他们的喜好/癖好都往“真相”上面靠。 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没有看到人本身,就给人们打上了标签。”

这段话告诉我,我自己其实也在被监控之中,系统同样会对我进行有罪推论,并且一一记录在案。如果我能持续地上传我自己的资料档案,将解锁第三个结局:把整个监控系统公诸于世,在民众的抗议下,政府最终会取消这个监控系统。

但这一结局也没想象中完美,当我重复玩了多次后,终于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如果我选择忠于政府,那么我将成为反恐英雄;如果我选择投靠“思想”,我将成为民主英雄。但如果我坚持真相,一边举报“思想”成员放炸弹,一边曝光监控计划,我就只能变成通缉犯。

最吊诡的是,即便在奥威尔系统被叫停的结局里,最后一个画面依然是我自己被记录在奥威尔系统上,我唯一能做的操作,便是把自己的资料上传到系统里……

-老大哥正看着你-

扫码订阅NGOCN精选邮件

看到真实的世界

如非特殊说明,公号文章内容均为NGOCN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