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秋   来源:日敦社幼师学院

“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到你家里,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能知道。”

前年冬天,如果你还记得这句“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里某老师对孩子说的话,也许那渗人的感觉还未散去。今年冬天,这个长长的望远镜,却转过头来伸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们和孩子们,你们做什么、说什么我都能知道。”

关于幼儿园安装实时监控摄像头,早已不是新鲜的议题,但新鲜的是深圳市将在全市幼儿园推行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和升级,重点区域监控还将与公安部门联网。

当很多家长拍手称赞此举让人安全又放心时,“放心”的背后却有着无数老师与孩子无法安放的心。

01 /

安装监控真的就安全了吗?

真的铜墙铁壁是爱心和责任心

这场是否安装监控摄像头的博弈,深圳市以“安全”的名义把“旗帜”插在了摄像头上。安全的事最大,在幼儿园安全事件频出时,我们确实要好好思考如何使我们的孩子不受伤害,但采用这种几乎反人权、透明化的管理方式,是否真的切合实际?安装监控真的就安全了吗?

比如,餐馆通过视频直播后厨操作,但为什么依然无法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老师真的想虐童,Ta真的绕不过摄像头吗?

虽然安装视频监控可能是最直接、快速、有效的办法,但与“快速、直接”紧紧伴随的往往是“简单、粗暴”,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放在教育这个本身就很复杂的领域,“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带来的弊端可能更大。更何况,监控本质上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仔细分析被曝光的一系列虐童事件不难发现,出现安全事件的园所大多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或是教师门槛太低,资质不全,或管理有疏漏,有监控无监管,或员工关系紧张,教师情绪不稳,或培训不到位,老师教育技能匮乏……

也就是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是否安全、是否被关注,本质上是靠管理,而非依赖监控。其实,真正的铜墙铁壁,一定是老师们用爱心和责任心,用敬业和专业共同搭建起来的,而冷冰冰的摄像头一定不是必然的选择。

02 /

视频监控 vs 隐私权保护

被剥夺的不止是老师的隐私

还有孩子们的隐私

对于是否安装监控,除了“安全”,争议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对隐私权的保护。有人说:“幼师觉得装了监控自己不被信任,大可不必这么玻璃心。马路上、地铁上、公车上、电梯里都有监控,难道市民都应该觉得不被信任?” 可隐私权并非只有那么简单!

关于视频监控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矛盾,简而言之是:我不想让你看(A)vs 我就要看着你(B)——那B到底能不能看着A?

A说:“我不想让你看,这是我的隐私权。”

这种“不想”的表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一是,在我的私人空间里,任何人想要看我,就必须征得我明确的同意。没有明确的同意,就表示我不想让你看;二是,在公共或半公共的空间,空间范围里的人都可以“东看西看”。我不想被人看,就需要我自己的明确拒绝(拉上窗帘、走进包间、带上墨镜口罩、刻意躲避)。明知有他人不可避免的视线存在,A依然不加遮蔽的走入该空间,我们通常默认——A是同意被该空间里的视线看的。

B说,“我就要看着你”是什么意思呢?

不管你同不同意,我有正当的理由要盯着你、监督你。我就是要知道你在干嘛,你不能遮掩或无从遮掩。你不想被看,就只能选择不进入我能看见的空间。

B到底能不能看着A ?其实就是在一方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另一方的隐私权之间进行平衡。是否允许B看着A,关键在于B通过“看”A这个动作要达成的目的,是不是合理、正当,是不是为了保护比A的隐私权更为重要的权利、利益。就算这种“看”有正当的目的,但B“看”A的方式、时间、范围、精细程度等等,应该是达成该目标的必须,不至于给A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进行过度监控。

教室是一个半公共空间,关于对教室进行监控,在欧美社会都有着非常广泛且有意义的讨论。例如英国卫报在2008年的一份调研显示,尽管52.9%的老师认为监控的安装让校园环境更安全,但他们普遍认为教室里的摄像头是对隐私的侵犯,干扰教学,让教师感到无时无刻在被监视和评价。在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的调查中,很多老师都为这样的场景而感到惊恐:学校被转变成零隐私的区域,教师变成了可疑的教育者,随时担心来自摄像机幕后人的尖刻评价和审视。

在英国数据保护法案(Data Protection Act)中,虽不禁止雇主视频监视员工,但必须确保员工的知情权。这里的知情权,不仅仅是知晓摄像头的存在,还包括谁在控制摄像头,怎么联系他,监控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什么行为会被监控。在数据保护法案下,如果雇主明确表示,安装摄像头是为了防止盗窃,那雇主就不能将影像用于评估员工的职业表现、监控他们的出勤情况。

就深圳将实行的安全监控系统建设中看,重点提到监控的“全覆盖、无死角”,这难道不是对老师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一种侵犯?即便并非实时监控,但“监控”本身对人的影响并不小,谁愿意在工作时被无数双眼睛分分秒秒盯着或记录呢?这种“透明人”待遇,有违教育规律,直接影响老师的行为举止和教育教学,即便是老师偷偷拉一下肩带调整一下内衣,恐怕也会顾虑再三。

此外,作为我们保护核心的孩子,也需要隐私。正如日敦社在给幼儿园做设计时,一定要考虑给孩子设置一个“秘密空间”,这样的空间对儿童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当孩子想要拥有秘密空间,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而秘密又促使儿童的内心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为秘密的意义并不在于守住它,而在于用身心去体验它、分享它。通过秘密的掩藏和展现,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智逐渐成熟。并且,这种秘密的私域有助于个人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养成。

一个社会的活力、创造力,正来源于这样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而如果有一天孩子一旦意识到头顶有无数的东西可以看到Ta时,这种监控感带来的不信任,可能会给这幼小的心灵埋下不良的种子。

更重要的是,家长绝不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监控摄像头来威胁孩子,以此来规范孩子在幼儿园的言行表现。比如告诉孩子:“你在幼儿园要乖,妈妈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一直能伸到幼儿园里,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能知道。” 这样的方式,更是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毫无安全感,还有可能使孩子形成一种控制性人格或奴性人格。

03 /

比起监控,更重要的是信任

在严密的监控之下,可能老师为了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为了以防某天视频被抽查,多少会存在表演的成分,上课姿态也不自如。并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监控会逼使老师在某些教育契机出现时,牺牲孩子的发展机会,选择最安全、最稳妥、最保守的办法去面对孩子的行为。

所以,对于教育而言,比起监控,更重要的是信任。正如南京鹤琴幼儿园的园长讲到关于监控问题的看法说:“作为园长,我深知教师就像孩子一样,她们需要的不是监督,而是信任。她们同样需要宽松的心理环境,才能心情愉悦地、充满创造性地和孩子共同生活。我强烈反对网上有人提出用所谓现代科技监视幼儿园教室的愚蠢建议。我们周围已经有太多的监控摄像头,然而它可以监视人们的行为,却无法监视人们的内心。”

老师可以说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之一,父母对老师是否信任,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老师的感情,只有当爸爸妈妈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年幼的孩子才会放心的和老师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而这种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质量。一个早期不能形成安全依恋的孩子,很难在以后的人生中信任他人,这进而会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生活。因此,信任老师,不仅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也是让孩子从小对周围的人产生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以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所以,当你不信任这个老师,不信任这个幼儿园的时候,监控不仅不能解决安全问题,也不能解决信任问题,甚至会造成信任危机。

再回顾一下历史,关于监控,从17世纪边沁的全景式监狱到18世纪福柯的监控社会,再到网络信息时代无孔不入的“全视之眼”,监控不仅使人类丧失了应有的权利,更使得监控下的环境变得冰冷而生硬。而对于幼儿园的监控,不过是社会监控的一个缩影,我们正在以“正当性”的目的,损害着镜头下本心存温暖与纯粹的老师和孩子们。

日光之下,我们不需要无处不在的眼睛。

资料参考:

蓝方《谁可以盯着我们看》

祁人的博客《幼儿园开通实时监控视频的利弊分析》

陆弃《在告密与监控中慢慢长大的中国孩子》

园长荟《监控下的幼儿园,羞辱的是幼儿教师!伤害的是孩子!》

花花《我为什么反对幼儿园安装实时监控》

马克斯·范梅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与巴斯·莱维林合著)

主编 / 晔子

副主编 / 施济

撰稿人 / 小秋

编辑 / 何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