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消失几个月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刚刚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发表文章,题为『占据道义制高点 提升国际话语权』,要彻底解决中国在国际“挨骂”的问题。

这篇文章的有趣之处,是这位言词犀利、对记者毫不客气的外交部发言人居然也倍感中国的话语权还很不够。她在描述中国话语权在国际社会的现状时说,国际舆论格局总体上是“西强我弱”,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可是话语权与实力不匹配。

她说:“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进了世界舞台中央,但手中尚不完全掌握麦克风,时常处于有理说不出、有声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她认为,虽然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要真正强起来,彻底解决“挨骂”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华春莹表示,“既不妄自尊大,咄咄逼人,也不妄自菲薄,畏畏缩缩”,有网民评论,不妄自菲薄,不畏畏缩缩,外交部发言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给人的感觉恰恰是不顾事实,妄自尊大。曾经任VOA驻华资深记者东方说,“亲身经历发言人指责、讽刺反诘外国记者的场面。外交部不但没有和西方主流媒体的记者搞好关系,反而把关系搞得很僵,把外国记者看作是敌对势力”。

既然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怎么办?华春莹认为,中国应该借鉴世界各国构建和运筹话语权的经验,尽快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牢牢把握解读中国的权力。

有人分析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要让中式特色、中共文化的语言浸漫世界,而且要牢牢抓住解读中国的权力不放。就是说自己解释自己,不容别人解释,这做得到吗?另外,中国到底做的如何,听取世界的看法,而不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不是更好吗,你做的好何须自我标榜?否则,还需要提升国际话语权吗?提升的只能是某种形式的霸权。

华春莹的结论是,要“占据真理和正义的制高点,赢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信任,要确保中国话语第一时间占领道义高地”,

如果一个国家真的拥有真理和正义,用得着去抢占制高点吗,制高点的核心在以高制低,有制住他人凸显自己霸气的意思。另外,你如果拥有道义,为什么要确保中国话语第一时间去占领这块高地呢,不是说有理走遍天下?说到底可能还是害怕别人批评心理作祟,需要自我加持,甚至自我吹嘘壮胆?

华春莹的文章里最奇怪的一句话是引据习近平的表述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成为推动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话语权提升到关键。

据说,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华春莹结束四个半月的培训后,仕途将会更进一步,可能会当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华春莹的文章出来后,搜狐网未被删除的议论除了说好话的也有另外的评论:搜狐天津网友妙手回春说,“能解决挨骂的问题吗?欧美西方发达国家也一直被骂。我们越发展会越有人骂我们。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要调整心态,做好自己的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另一位叫生哥的则认为:“不怕被敌人骂,骂的越凶说明我们做得越正确,世界上没有不换骂的胜利者。”,但是骂你的如果不是敌人,怎么办?他没有说。

有人问,不知华春莹是否记得,她有几句出名的怼记者的话广为流传。比如有记者就『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使用的苹果手机遭到中俄间谍监听一事提问时,华春莹的反应是:“如果担心苹果手机被窃听的话,可以改用华为手机”。华为手机当时正被西方怀疑开后门,有与中国间谍部门合作的嫌疑,华春莹这番话被指有点“引火烧身”。

2013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大肆删改,有记者问是这否有悖于中方口口声声提倡的新闻自由,华春莹一句“在中国不存在所谓新闻审查制度,中国政府依法保护新闻自由,也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和公民的舆论作用”,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忘记。

其实,她的外交部同道此类话语不少,比如刘为民说“中国是法治国家”,姜瑜“法律不是挡箭牌”,唐家璇“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光荣伟大正确,那为何13亿人愿意投胎到中国?”

有人认为,中国要想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是坏事,先从中国外交部做起,第一步,文明说话,文明待人,回答记者问题再也不要恶言相向,能回答的回答,回答不了的不回答亦可,无需讥讽挖苦对方。有一句话叫做“只有愚蠢的回答,没有愚蠢的提问”,不懂可以问,提问是记者的天职,可是中国外交部从部长王毅到发言人,甚至驻外使节,往往以记者为仇雠,非要怼到墙边才感到痛快不可。他们的那种处处想堵住人嘴、颠倒黑白的说话方式,想要隐藏什么的姿态,真的有朝一日主导了国际话语权,“掌握了麦克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