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款名为Tuber的浏览器通过官方审核,获得上线经营许可。网上流传的一则宣传广告说:“内地用户可以通过Tuber浏览器访问境外网站,包括:Google(谷歌)、YouTube、Twitter(推特)、Facebook(脸书)、Instagram、Netflix等”。

部分中国网民对这个消息感到惊喜。“国内自媒体新纪元要开启了。 ​”新浪微博上的一名用户说。

据称,这款浏览器暂时只供安卓手机使用,中国国内用户可以通过华为、小米、腾讯的应用商店和Tuber官网下载这款APP。

中国官方的《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Rita Bai Yunyi”在推特上写道,这是对中国开放的重要一步。

不过,Tuber的用户守则规定,主动浏览传播违反《七条底线》和《九不准》的内容,将会无条件封停账号,并将违法行为和访问记录提交给有关部门备查,这让一些网友感到不寒而栗。

另外,Tuber的隐私政策条款显示,该软件收集大量用户上网数据。用户使用协议说,收集“与国家安全、国防安全有关的”、“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利益有关的”个人信息不需经过用户授权同意。

用过Tuber的用户发现,即使翻墙成功,当局审查仍然如影随形,许多被中国官方视为敏感的话题在墙外被二次屏蔽。

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报道说,用这款浏览器在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搜索“天安门”、“习近平”等词条获取不到任何结果。

另外,注册使用Tuber需要中国的手机号,这意味着使用这款程序要求实名制。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高级研究员莎拉·库克(Sarch Cook)认为,“Tuber”的墙外审查和实名制特性,给那些希望浏览国际互联网的用户一种“有了选择权的错觉”(illusion of choice),特别是那些希望获取娱乐、休闲等不具政治敏感性的内容。

库克表示,这显然是当局对于上外网的一种“宜疏不宜堵”的管理手段。她对美国之音说:“通过协助和控制访问(外国网站),中国共产党能够确保用户的浏览确实停留在批准的范围内。相比之下,当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独立的VPN等翻墙工具时,即使他们在寻找娱乐内容,也很可能偶然发现更具政治敏感性的信息。

美国东北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两名学者所作的一项研究发现,2014年图片分享与社交平台Instagram突然在中国大陆被屏蔽时,中国用户纷纷想方设法翻墙访问,导致翻墙人数在短时间内激增数百万。许多初次翻墙用户在浏览Instagram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注意到了政治敏感度更高的的脸书、推特等外国网站,这一现象引发了当局警觉。

Tuber浏览器的发行者上海丰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引发关注。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70%的股份为聚越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持有,后者是中国网络安全公司奇虎360的子公司。今年9月,上海丰炫就已经推出一款要求付费的“绿光浏览器”,支持用户访问外国网站。

Tuber、绿光并不是首次首次获得当局首肯的翻墙工具。去年11月,一款号称“国内首款合法翻墙浏览器”的酷鸟浏览器,在一经推出就被注册和下载数十万之后,几天就被封杀。

“‘酷鸟’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需要拭目以待,看看Tuber以后会怎么样。”自由之家的库克说。她认为,Tuber也可能是一种修补“酷鸟”错误的尝试,“实名注册和禁止匿名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