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孩”与“甘孜男孩丁真”两起事件一样,细腻展现了权力对普通人日常生活掌控的严密。“成都女孩”个人信息和生活轨迹遭泄露引发热烈的网络讨论,四川省高层很快表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坚决制止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随着高层的最终定调,“成都女孩”事件告一段落。

从“网络暴力”始,以“保护隐私”终。成都当地利用舆论热点掩护,巧妙地规避了在病例发现效率、密接人员知情掌握等重要环节上可能存在的瑕疵。在这场将“成都女孩”个人隐私制造成猎奇秘密的事件中,掌握成都女孩个人生活全部隐私的有关部门不过是贼喊捉贼。

在成都女孩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轻而易举。似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有对个人生活的侦查与刺探,更有对群体行为的挑拨和生产。所谓群体行为,直观表现为舆情。信息的释放,让大众参与其间,引导人们说无关痛痒的话,做无涉大体的事。

毋庸置疑,成都女孩在成为新闻当事人之前,早就是万千“零隐私”个体中的一员。在成为新闻当事人之后,女孩还要自证清白,微博道歉,自己生产新闻的后续。大家热热闹闹吵了半天,最后发现都是大家自己的错。人们不该讨论别人的隐私,不该议论别人的生活方式。所有议题无涉权力自身。成都女孩不仅是病毒传播的躺枪者,还是舆情管控的挡枪人。

权力之严密,之精细,不止体现于技术手段的便利。成都女孩和其他人一样“零隐私”这种事,在网络和现代科技体系之下已然是手到擒来。更重要的,它能用同一种手段翻云覆雨,而你却不知不觉。前段时间丁真和马保国同在热搜,“耗子尾汁”力压“甜野男孩”,令甜野偶像屈居第二。于是,大媒社评就来了。

社评质疑马保国,“背后的人到底想干什么,明眼人都清楚”,于是马保国歇菜了。有好事者将社论里的马保国替换成丁真,发现文理上居然纹丝合缝,“丁真背后的人到底想干什么?明眼人都清楚,无非就是商业利益。推波助澜、炒作放大丁真的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什么?无非是流量至上,背后还是利益。”“热搜”早就沦为一种工具。

“成都女孩”与“甘孜男孩”的生活实在是普通人的生活。在这两起事件当中我们看到,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生活,一旦与权力规则结合,经过精细地揉捏,便被制造成了生活的戏剧,所谓“甘孜的天最蓝,成都的夜最嗨”。成都女孩无辜,甘孜男孩天然,但他们都是现代社会权力和个体生活关系的一个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