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发文批评马保国之后,B站很快就把马保国相关的视频限流了。现在在搜索栏里输入「马保国」三个字,引入眼帘第一条便是那篇雄文,标题中不容辩驳的祈使语气闪耀着威严的光辉,如同冬日刺眼的阳光一般敲打着人们,叫他们不要忘记谁才是老大哥(当然是人民)。

最近可不缺事写。前有王攀拟恢复招生,后有蛋壳公寓雷暴租户被扫地出门,可人民锐评这个栏目偏偏挑了马保国来做文章。往前看几天,上一篇被锐评的对象是某部抗战神剧,更往前就几乎都是涉港问题了。在惊讶于人民锐评令人捉摸不透的议程偏好设置之外,我总觉得这篇雄文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膈应感。

马保国是个骗子,这点不仅人民锐评清楚,B站的up主们清楚,玩梗的诸位也都清楚。可偏偏有人对这些视而不见,拎出几个为他洗白的文字加以发挥,说什么骗子洗白啦、大家开始崇拜他啦、错误的价值导向啦云云。

这种对「审丑」的批判总是受到正襟危坐的评论家们喜爱,而这种批评所依赖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审丑对道德的影响。从凤姐到Giao哥,从药水到孙笑川,评论家们无不痛心疾首,觉得这些人物形象的流行将会带偏社会风气。事实上,这种负面影响仅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主流舆论从来都是以不屑的眼光来打量这些人的。

年轻人玩马保国的梗,真的是在「追捧」他么?显然不是。鬼畜区的「力比多」从来不是意义而是解构,从来不是崇敬而是嘲弄。人们觉得马保国的骗术荒诞可笑,所以愿意加入这一场互联网狂欢,一起消解马保国所代表的那种「传统」权威的形象。他因黑而火,所以绝对不可能洗白;他能火起来,恰恰说明年轻一代的价值观没有出现问题。

有人说马保国利用流量恰烂钱,所以需要制止。如果真是这样,我举双手赞成。但是要知道,流量存在是一回事,流量流向哪里是另一回事。马保国的流量很大,但是大部分都流向了进行二次创作的up主们和平台那里,而这部分流量是马保国不能直接利用的。他只能间接依靠up主们创造出来的影响力,去直播,去带货,去参加节目,甚至去拍电影,流量才会流向他。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为了不让他恰烂钱,那只要让这部分流量不流向他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影响B站二次创作的生态。可我们看到的是,B站鬼畜区马保国的视频被全数雪藏,既不会出现在首页上,也不能被搜索到。马保国的梗被连根铲除,「不许追捧马保国」这一律令是实际履行效果更像是「不许嘲笑马保国」。

马保国的梗背后反映的东西太多了,他所代表的的那种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反智的大师和专家们举着各种各样的旗帜大行其道:这面旗子可以是中华武术,也可以是保健养生;可以是国学女德,也可以是网瘾戒除。大师们谈着「传统」「品德」「感恩」「智慧」等高贵得不能再高贵的词,却干着无比荒谬的事,轻则让孩子争喝马桶水,重则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与之相比,马保国不过是开开武馆骗骗钱,倒显得有些「高风亮节」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少假大师竟然可以毫发无损地活跃至今,还备受追捧。如果不是B站鬼畜区让马保国出圈,进入大众视野,他的混元形意太极门说不定还能继续招生、武馆依旧会生意兴隆,他也可以数着钞票安度晚年了。

马保国的走红,恰恰是对这些骗子的威慑。很多人认为马保国走红之后,会引发人们效仿,觉得靠哗众取宠就能赢得众人的钦佩。这种思路完全错了:骗子一直存在,而且他们一开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骗钱而不是为了走红;恰恰相反,骗子们最害怕引来不必要的关注与曝光。与其担心莫须有的效仿和价值观扭曲,到不如多关注一下那些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却依旧活跃在暗处的假大师们。

遗憾的是,这篇人民锐评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对马保国进行了冷处理,掐灭了进一步讨论的火苗。为什么打压对骗子消费与嘲弄,而不去追问是什么给骗子的存在创造了土壤?究竟是不想让骗子骗,还是仅仅是不想让骗子火?难道是因为马保国打着传统功夫的旗号,盯着批判有碍于建立文化自信?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面对马保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具有代表性的现象,相比于单纯地树典型进行封杀并且无差别地殃及二次创作者,人民日报作为官媒本可以表现得更好,能说的东西也更多:与其消灭对假大师的嘲弄,倒不如想想如何消灭假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