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都是坏人,我们真的误会了人家铁道部,因为我们不是吃两条线的人,不懂得一系列的专业政策和维稳手段。我在拥挤但相对安全系数非常高的公交车上看报纸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那个被埋的动车车头并不是永远长眠于地下,人家又刨出来了,然后拿去研究事故原因了。

我竟然能强忍着剧烈的恶心和不适应感写下《人民日报》一般的文字,足以证明这个社会的荒谬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界限,并且正将我等这块国土上的公民也锻炼得百毒不侵。要知道,听闻这样的事实,相关专家摇着手说: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天大的玩笑。

还真是天大的玩笑,铁道部就是这么做的,先埋起来,让你们看不着,而后再挖出来运走,让你们找不着。警匪片里一直有这样的台词:现场会说话,尸体会说话,尸体不止是尸体,还是证据。可惜在那座竞争了惨剧的大桥上下,没有证据,只有功绩。所有毁灭证据的行为,都是功绩。那里连个装模作样的警戒线也未曾拉起,悲哀的车厢只能任由挖掘机的利爪在自己身上肆虐。而现在,一切烟消云散得如此迅速,画面里显示,已经有周围的百姓进入现场自己动手挖掘残骸,更有人对着日本电视台的镜头说,我挖这些就是拿去卖钱。如果这是可以证实的画面,只能说,生存的压力远比生命的尊严更重要,更何况是自己生存的压力和别人生命的尊严。

还好,在这些日子里,总有人坚持不懈,从无尽的碎片中寻找着哪怕一丝真相或者闪光的东西。有媒体拿出来的温州特警队的文件,证实了是他们的据理力争,没有让铁道部直接切割车厢的想法得逞。有媒体还原两个大学生的动车之旅,直到最后一刻打给妈妈的电话响起;有媒体还原事发之后司机和调度之间的举动,依稀勾勒出了大致的轮廓,让我们开始期待找到那个调度台的叫停人;还有人找到了现场参与抢救的普通民众,他们说:那种情况,能救一个是一个,不救那还是人吗?还有媒体一语双关,一张悲痛的面孔,一声泣血的叹息——原谅我已无能为力。

上面的同志,你还真是太乐观了,铁道部就没把自己当人,而是庞大的公司机器,他们用造高铁的速度恢复通车,用拆迁组的手段拉拢家属,用中宣部的名头恐吓媒体,用不开口的办法应对质疑,反正你能想到的,他们都用了,你想不到的,他们也用了。比如说,在编织袋笼罩的车厢残骸内,明明还有人手出现;比如说,他们的官员背对诸多记者,拿起电话声音洪亮:“打个电话给中宣部,让中宣部给个名单,名单上的记者才放进来。”听听,放进来,这让我想到了读书时反复背诵过的革命烈士诗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直到今天,碎片依然是碎片,依然无法完整拼接,依然无法看出真相,甚至说,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连死亡人数到底是多少都无法得知。家属要接受协议、其实就是接受铁道部的封口条款,才能够让自己遇难的亲人入土为安,这是怎样的设计?有了实名制却拿不出名单,请了专家组却给不出说法,一切都是幌子,一切都是拿纳税人的钱要纳税人的命,反正现场救援的工人只能喝4毛钱一瓶的矿泉水,而官员和专家组们却住在温州最好的香格里拉酒店,一天食宿开销就要30万。30万,如果按照赔偿标准,就是多半条人命。

用余华先生的话说,现实的中国社会,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断壁残垣。或者说,中国这个舞台上,常常半边上演着喜剧,另外半边正上演着悲剧。小时背诵过的鲁迅先生文章里说,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思痛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流氓文人扮演的角色,又使我觉得悲哀。同胞鲜血染红了那座桥梁和下面的农田时,有所谓的精英分子专注辟谣,拿着自己的练就的英文秀自己的道德优越感和理智制高点。更有像染香这样的同志,叫嚷着中国还是充满阳光,不能只看到中国的黑暗,还是有阳光。当然,原本以为只是长得像畜生的凤姐,这次我发现她不仅长得像畜生,而是真畜生。

723的碎片,铁道部永远收不光,它会长埋于这片土地,明晃晃地闪耀着灵魂的光芒,映衬出我们的心灵。那些碎片也许就是遇难同胞难以瞑目的双眼,注视着这里,看着灯火通明的动车从这里疾驰而过,他们原本也该在其中一列上,前方就是自己的家。

最新的消息是,总理要去现场了,要去慰问伤员了,但一切已经不复存在,总理去了能看到什么?簇拥的官员,列队的官兵,审查过的记者,清理过的现场,但真相却可能永远缺席。冒昧地说一句,我们不需要总理说什么——我们来晚了。我们只盼总理能够排除阻力,查清铁道不理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还大众一个真相,给那些贪官污吏玩忽职守的人一个审判,以不负湛湛青天。

来源:王勇

链接:http://wang-yong.blog.caixin.cn/archives/22830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7143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喷嚏周刊】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