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武几 | 评论(1) | 标签:王小波, 上世纪末, 华语, 文坛, 伟大, 智者

(一)我就是一个王小波门下走狗

如果当初没有读到格林童话,我是鄙视童话的。如果当初没有读到余华、王小波的小说,我是鄙视小说的。如果当初没有读到图雅的散文,我是鄙视散文的。如果当初没有读到卡尔维诺的文学作品,我是鄙视文学的。

我是如此的崇尚王小波,以至于每每欲要以努力习取和刻意模仿的方式来表达言述心中无比的敬爱与仰慕。我甚至徒劳的寻找存在于罗兰.巴特、德里达与王小波之间的结合点,并试图从中切入,将其作为适合于自我创作的新途径。

其文艺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熟练而亲切的语言运用和他基于充分完美的创造和体现汉语言美的目的而采用的创作方式。这一种创作方式,只可能属于当代的一个能够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写作的作者。王小波是那种有天赋的作家,而不是那种有才能的作家,同时也是那种非常舍得投入、极其卖命卖力的进行自我完善的作家。

王小波的艺术作品体现的是一种属于个体和组织的共同的悲剧美。理解他的读者可以从他身上体会到自己,也可以从自己身上体会到他。作者和读者,皆从自身出发,然后才找到了这些。他让理解他的读者感到并不孤独。

(二)文学上,肯定王小波的价值

在王小波那里,我看到一个个由语言、语音、思维、思想、乐趣等等混合吹起的大大小小的彩泡,当它们一个个撞击地面而爆破,只留下散落一地的赃污与虚无。彩泡仍然被吹起,但仍然散落了。他已经不是一孩子,而是一个45岁的成年人,文字成为他脑中犹如彩泡一样的游戏,他对那游戏还没有厌倦,他还要吹起更多更大的更漂亮的彩泡。然而,生命结束,彩泡的游戏也就结束。假如单单从乐趣本身的意义上来说,其实没有意义,其实也没有乐趣。有过的,不过是人生的无奈与无聊。很少人洞察那文字表面的快乐所掩盖下的秘密。王小波的小说所真正要表达的,却不在于乐趣本身,而是乐趣的反面。

要谈王小波的文学贡献和文学价值,首先要知道的是,他是一个小说家。

很多左派对王小波持完全的批判的鄙弃的态度,其实是很不得人心的。王小波对于青年一代的影响力太大,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持久的。

黄纪苏在《中国不高兴》一书中评价王小波的时候也自称并未阅读王小波的小说,而只是读过他的文章。王小波的文章,在数量上,在其全部作品产出总量上看来,只是其全部作品的很小的一个部分。王小波的小说,才是其创作的主体部分。评价王小波如果只是从其文章入手,就实在是以管窥豹,完全是一种偏见了。客观的说,评价王小波,必须要从其小说着手。王小波的小说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贡献之巨大,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革命性的小说来说,很多人会写小说。很多人不会写小说。很多人会读小说。很多人却不会读小说。那些会写小说的人是以写小说的思维去写小说的。那些不会写小说的人是以写文章的思维去写小说的。同样,那些会读小说的人是以读小说的思维去读小说的。那些不会读小说的人是以读文章的思维去读小说的。如果以写文章的思维来写小说,王小波就写不出那样好的小说了。客观的评价,无论从思想意义方面看来,还是从艺术意义方面看来,王小波的文章并无什么价值。同样,如果以读文章的思维来读王小波的小说,就根本读不懂读不通王小波的小说了。

很多人总希望从小说中读出什么思想,特别是什么独立的思想什么伟大的思想什么自由的思想,这只能说明很多人对于小说这种文体有着完全无知的态度和想法。这些人都是小说盲。

其实小说你只管他写的好不好,而根本无需费劲的琢磨他写的是些什么。好的小说,只需从中随意的挑拣一个段落,一阅即知。

学习外语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只在于学习的对象是否是整体性的外语而非作为一个部分的外语,将一种语言的语音和书面语言割裂开来进行学习,是达不到学习目的的,这也正是中国人之所以大多数学不好外语的原因所在。王小波的小说,所使用的语言,正好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而非作为一个部分的语言。当代华语作家,极少具备这种对于文学语言的应有的自觉和睿智。从这一个意义上看来,王小波已不愧为当代最为聪颖的华语作家之一。

王小波先生语言的锋芒无可比拟,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其小说语言是纯粹的、干净的,就如一个美貌的美女,一个可爱的小孩。将语言内涵的思想洗涤干净,剩下的就是一幅给人带来外观上的美感的毛笔书法作品。

我从未见过其他人像他一样在小说这样一种文体中纯熟的运用着现代汉语,这样一种能力令人惊讶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膜拜。他的小说是对现代汉语的一种创造性的贡献,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言运用天赋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颠覆性试验和终结性展示。就其全部我已经完成和未完成的作品,可以盖棺论定的是,没有人能超越王小波,现在还没有出现,将来也不会有。

这个人有他的语言天赋,这一语言天赋与人类文学史上极少数天才诗人的语言天赋一样难得。这个人有时那么的努力和勤奋,甚至于视写作为生命。历史不会比小说更可信。我们的生命本身,不会比小说中所描述的一切更真实。王小波因他的作品而永存于作品之中,作品就是他的生命,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生命。从王小波的小说中,我们所看到的是:“用生命来写作,视写作为生命”的生命的实践和写作的实践。

他的作品是他的大脑中无数个艺术生产过程所产出之无数个版本的竞争结果,犹如亿万争先恐后奋战上前,最终只能有一个胜出。每一个孕育的过程都是痛苦至极而无比兴奋的。那种创造的过程,比之电脑的复杂运算过程还要复杂万倍。那是电脑所无法进行的过程那是电脑所无法完成的过程,也是电脑所无法体验的过程。电脑,也无法体验语言的美感,与英语无关,与法语无关,与其他任何语言无关,只属于现代汉语的语言的美感。体验之初,必须要发现,要创造,接着要完善,要完美。且这种美感完全与精心雕琢和修饰无关,是一种其创造完全来自于天赋能力、对于同类体验的记忆和灵感涌现的美感。王小波的小说,就是最好的现代汉语诗歌,追求语音的美感,以及创作过程中对于声音的感觉。作为中国文坛体制外的另类小说创作者和文学革命者,王小波是成功的。

对什么世界性文学的概念,我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其实是不可翻译的。故事不会是文学的核心要素,能成为其核心要素的,只能是语言。真正的好作家未必会获得国际性的声名,许多国际性的文学奖项之所以被设立并授予那些垃圾文学,都不过说明它们是以文学为幌子来达到政治目的的阴谋手段的一部分。据说王小波的小说也被翻译为英文,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其实王小波的小说不适合被翻译为任何其他语言。王小波的小说语言,就是一种诗歌语言,而诗歌因其语言而无法被恰到好处的被翻译为其他语言。阅读王小波的小说,感觉是非常之好,因为那种韵律之美,色彩之美,声调之美都是在他人的作品中难以读到的。基本意思固然能够被翻译为其他语言,那种语言的美感却根本没法翻译出来。

(三)为什么要在政治上为王小波平反?

在评价王小波的时候,人们走入的一个误区竟是将他当作为一个思想家,似乎思想家的名头很响亮很深刻很符合小资之情调之阅读风尚所向很符合商业炒作的需要。更有甚者,还说什么他是一个自由思想家,弄得很多左派的同志一听到他的的名头,就非常的反感和厌恶,似乎正是他带领着一群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懵懵懂懂的小资小右在进行着自由思想。那些对于他的无意性误读和故意性误读,都是不可原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要利用他的个人影响力和固属于文学本身的长久性的深刻的影响力,进行自由主义思想策动的人来说,故意性误读因其妄为的目的反而弄巧成拙。那些以思想来阐述王小波的小说境界的人们,其实何尝不是在作践他呢?其实他的小说作品,纯粹如儿童之嬉戏于沙堆,岂能容得所谓成人世界的政治性思想来予以歪曲?但也正是这样一种纯粹的小说,却始终贯穿着只是相关于艺术的民主精神。艺术作品,不该是由别人来规定如何去写或写成如何的。

必须要澄清事实。其实王小波并非什么思想家,更非什么自由思想家,只是一个小说家。很多时候,人们对他的推崇和批判都是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之上。世人将文学作品当做为社会思想的表达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极大误解。然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有很多在犯着这一错误。中国文坛体制外的另类作家王小波,曾经所谓没有给出话语捐税的义务,其所有已经出版的小说所说明的,只是从艺术上所要求于自己的一份严谨。

思想太沉重,沉重到无法承受,必须要逃离。从某种意义上看来,艺术,正是思想的避难所。思想,亦可有着艺术方式的轻盈而实明晰的表达。

在我们的时代,甚至自古以来,依托于文学的为政治性和商业性目的的社会洗脑运动是司空见惯的。很多时候,这一运动是建立在对于文学作品的误解的基础上的。左翼作家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庄》不是常常被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反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武器么?这何尝不是建立在对于奥威尔的民主自由精神的极大误解的基础上?

与其说人们在误解他,不如说从来就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过他。有多少人会认真的去读读,他在他的小说序言中提到的那些著作呢?如布罗代尔的经济学著作。作为当代中国最了不起的一个作家,十足可悲的是,他却从没有得到多少中国人的真正理解。只因为,他采取并坚持着一种更为令人费解的个人表达方式。他个人在文学上严格自律的精神只容许他必要以融合了个人生命经验和感情的、更为深刻的文字来表达。那也是一种完善优美、更为耐读的、文学的、艺术的方式。我深深的感动于他的文字。他的文字本身就是他本人不愿意给出话语的捐税的证明,那几乎无关于他个人所认定的良知,只是相关于个体生命所必要的尊严、乐趣与幸福。

(四)不能回避的一面:作为另一面的政治性的王小波

历史上,与王小波同名的王小波,与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同名的王二,都是弱势群体中冒出来的起义者,都是另类。宋太宗的时候,青城县靠贩卖茶叶谋生的王小波及其妻弟李顺打出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发动起义,建立了为时一年的大蜀政权。明天启七年,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催逼赋税,敲骨吸髓地榨取财富。白水饥民王二聚集数百绝望的农民进行斗争,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当代文化界名人王小波,是一个另类。我曾想,当这这个文学上的另类生活在历史上的起义者王小波和王二的时代,他又将是怎样的人呢?他又将有一番怎么样的惊天动地的举动呢?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充满了个体生命对于人性被压制、自由被限定、制度性和社会性的荒诞宰制个体生命自由的痛苦、绝望、惶惑、反抗的欲望。对于有过同样生命经验的人们来说,那是令人感动的。

王小波是忧郁的,忧郁并非来自政治压迫,而是来自人生本身。王小波从未在他的小说中指出某种明确或模糊的以私人利益为动因的政治压迫。很多左翼人士因其对于毛泽东时代尤其是文革的似是而非的否定而否定王小波。其实之于文革而言,他并非否定文革,而只是批判文革。文革确有其负面性,有其消极而荒唐的一面。文革中的许多负面因素,也需要得到反思。普选制度是荒唐的,那么普斗制度呢?其实同样有其荒唐之处。文革原本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实践而存在于历史上的。文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既要总结其好的一面,也要其总结不好的一面。王小波等人对于文革的反思精神其实很可贵。应该给大众定论的是:王小波从未否定文革,而只是从其人生经验的层面来反思、批判文革。

正是通过其反思和批判,王小波甚至通过他的小说明确的指出了一个政治真相。如果认真研究王小波的《黑铁时代》的话,我们将发现那些小说就是对于毛泽东时代的一种个人感情上的批判。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人们都是被配置的,命运操纵在他人的手中。知识分子,尤其不能满足于那种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看来,知识分子本质上是反毛泽东的时代的。从同种意义看来,毛泽东的时代,其实是对立于大多数知识分子的。

在我看来,其所批判的,也正是那个时代的可贵之处。王小波未于其批判的本源作延伸思考,而是拘于个人利益而批判,拘于知识分子这一整体利益而批判,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自私、一种小集体主义的自私。

正是从这一点看来,作为另一面的政治性的王小波,是确有其偏狭之处的。

王小波说:我们国家自汉代以后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大屠杀;而我能够这样想,只说明我是幸存者之一。除了对此表示悲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了。但其实王小波仍然不是思想大屠杀的幸存者。王小波还说: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说这个话的时候的王小波,意识到了罪孽的存在。但在自己尚且不是思想大屠杀的幸存者的情况下,一个人何能保证不留下罪孽呢?王小波从未指出。

或许,不知者不作罪,是正确的态度吧?

(五)从社会学理论层面来解读王小波小说

人生,应当如何面对欲望与情感?

手淫,不能解决性需求的问题。那些没有老婆的人,没有情人的人,或有老婆有情人而仍旧不能解决性需求的问题的男人,应当如何是好?

正常的男人,常常欲望make love or fuck pussy。花钱、使力,包养情妇、一夜情、泡妞、嫖娼……

社会对此的评判是:罪恶!丑陋!

人的灵与肉,常常是分离的。灵的需要与肉的需要,常常是背离的。在评判规则的压制下,人们学会了虚伪,学会了欺骗。虚伪和欺骗的罪恶远甚于通过无害人之心且无害人之实的途径满足自身欲望却被公众标明为丑陋的丑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于其道得之,不处也。食色,性也。为获得食物和性爱,纵然被评判为罪恶、丑陋,若并无害人之心,亦无害人之实,错在哪里?没有强奸,没有以情之名,求色之实,没有伤害他人,没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错在哪里?

make love or fuck pussy无罪。make love or fuck pussy无所谓耻辱与光荣。人们畸形扭曲的眼光、人们自以为是正人君子的公共标准,才是丑陋的、罪恶的。

做人要饮水思源。不能忘本。make love or fuck pussy本身没有错,欲望本身没有错。如果make love or fuck pussy是错的,如果欲望是错的,那么我们的存在本身,都会是错的。

对虚伪和欺骗,皆当深恶痛绝之。对真诚与和善,理当称赞。人们不想接受一个淫欲泛滥的世界,人们更不应该接受一个表面人人正派却实际人人淫乱的世界。

一个方面,人们生活在阳的世界;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面,人们生活在阴的世界。于是乎,人们游戏在阴阳两界,变得面目全非、滑稽怪诞。

王小波通过小说来呈现在阴阳两个界面上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王小波的小说是李银河的社会学理论的小说版本。王小波和李银河这两个人,就像是萨特的作为文学家和哲学家的这两面。一个人用哲学语言来阐述社会学理论,另一个人用小说语言来阐述社会学理论。

文武几的最新更新:

谈余华《活着》及个人对文艺的感悟 / 2011-07-31 20:01 / 评论数(2)纪念近百个死难者,必要严禁网络电子游戏! / 2011-07-30 22:10 / 评论数(3)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