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星期前,不知是谁传来一篇在网上吵得热闹的文章,是一个江苏省高考生的作文,获满分。有点昔日考状元的味道,考题(指定的文章题目)是《拒绝平庸》。获满分是江苏宜兴中学的王希(也巧,中国历史上最具天赋的画家是宋徽宗亲自教过的王希孟,很年轻时画下的长手卷《江山万里图》震撼神州九百年)。

传来的王希小友的满分文章的前面有一个不知是谁写的《引言》,把王希的《拒绝平庸》捧到天上去。这《引言》文笔好,说高考作文拿满分难于登天,含意着王希有状元之才,又说北大「招生组飞赴宜兴抢人」云云。在《引言》结尾处作者写道:「二、三百字中明用和化用了辛弃疾、杜甫、曹雪芹、陆游、司马迁、庄子、李白的精华词句,流畅明快,高屋建瓴,不见斧凿痕迹。没有不懈的苦读和独立的思考,再加颖悟的才具,是写不出来的。」

作文拿满分当然说不得笑,但一位很懂得内地高考作文打分的朋友说满分不是绝无仅有,而是「常见」的「稀有」(一笑)。考文字题拿满分历来困难,更勿论作文了。老人家五十多年前在美国读本科修了几科历史,考文字题,大试小试分数永远是九十与九十六之间,没有拿过满分。一位同学每试胜我一两分,很想杀了他。其他同学的分数是六十左右。有一次,考经济发展理论,也文字题,改卷仁兄说他给了我一百分,但教授说我上课时提问咄咄逼人,不知是他教我还是我教他,扣了一分,得九十九。考文字题我与满分无缘。我的儿子拿过,我的女儿也拿过。

王希小友写《拒绝平庸》以《风沙渡》起笔是妙着。他妈妈驾车送他到考场,途中见到的一家小食店的招牌是《风沙渡》,跟着在考场即席挥毫的全文如下:

 

拒绝平庸——宜兴中学王希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彷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王希小友是进了考场才知道作文试题的,不知读者会打多少分呢?我把此文及其《引言》传给一位才子及一位才女,问他们怎样品评。才子大赞特赞,说完全同意《引言》的高评价。但他误以为该《引言》是我写的,说不定是看着我的面子。才女的评价没有那么高。她认为文章写得有点老气横秋,没有真情实感,不是出自内心的感情表达。才子与才女皆认为,今天的中国写得出好文章的青年不是凤毛麟角,虽非比比皆是,但屈指可不易算。

老人家怎样品评呢?我认为打满分没有问题。王希文笔流畅,思想敏捷,有想象力,显然读过、背过不少书。我的批评是文章略嫌霸道,稍逊天真。以《风沙渡》起笔带进主题不是十分恰当,但小友能这样灵机一触可不简单。老人家还有如下数点观察:

(一)据《引言》所说,《风沙渡》小食店这个名字是一位名为宋杏芳的人起的。又是才女,不可能不是。这三字既有豪气,也有文采,以之作为路旁小食店之名过瘾精彩。

(二)王希小友这篇作文,香港的高考同学是写不出来的。虽然文内的「引经据典」有点棱角分明,不够潇洒自然,但考虑到是进了试场之作,香港的学子要躲到桌子底下去!

(三)西方中学的天才学子写不出王希小友这种文章。不是说他们的文字水平不及或智力不及,而是王希之作是明显地反映着中国的文化。想当年,在美国,我苦学英语两年后写出来的文章老外看不出是中国学生写的。这是说,西方的文化没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殊品味,不是土生土长的可以容易地鱼目混珠。王希的文章中的神州品味,老外苦学三几年写不出来。这可见中国文化的纯度与深度皆自成一家。

(四)我说过内地的中、小学是可以的,只是大学不成。读到王希的文章及听到上述的才子才女对今天中国年轻学子的评价,我再不怀疑内地的中、小学比香港的办得好。论政府资助,每个学生算香港高出内地的好几倍,但培养出来的却有着令人尴尬的差别。你可以说内地的学子进了港大一律把香港的土生学子杀下马来不是公平的算法,但我太太的弟弟的三个女儿到上海进小学后直上云霄,较年长的两个进入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她们会像老人家当年,在美国读书考试如入无人之境,彷佛斩瓜切菜。

最后,我要在这里给王希小友提点一下。在他这个年龄懂得登临送目是难得的青云之志,可惜拒绝平庸的要求是另一回事。我们说一个人不平庸是说这个人有创意,好创作,拿得出一些令人要多看几眼的什么来。不需要很聪明,也不一定要讲学问;事业有成是另一回事,大富大贵也是另一回事。是的,一个人可以是大富但平庸,也可以生活无着但有着令人欣赏的不凡。换言之,不尝试创作,拿不出一些有点新意的作品来,平庸不会放过你。

不是舒服的感受。一个算得上是不凡的人多多少少要有点杀手的本能——西方说的killer instinct是也。这是说带球要懂得进攻,埋门要懂得扣射——是成是败是另一回事,重点是要有可以见到的成果。尝试创作,你可以知难而退,也可以因为没有兴趣而放弃。但如果有兴趣而又认为有机会做得好,你的本能是否没有结果不罢休呢?这就是西方说的杀手本能了。我遇到过不少聪明人,读过很多书,但尝试创作喜欢到处游走,潇洒一番,到最后却拿不出什么来。我也见过不少名头满纸的学者,或履历印得像一本小册,只是没有一件令人拿上手有点感受的作品。这样的「大师」也算是平庸了。

同学们要拒绝平庸吗?生命只有一次,你要不要不凡的生命呢?四十五年前在长滩任教时,我很羡慕一位下班后回家享天伦之乐的同事,久不久策划一下举家的渡假大计的。倒过来,他很羡慕我。当时我正在动工写《佃农理论》,他跟进,知道发生着些什么事。他不知道的是当时我听不知音,食不知味,苦不堪言,尽管骨子里满是杀手本能,却彷佛天天在风沙渡!

罗曼罗兰写贝多芬时说过这样的话:「人的生命本来是痛苦的,尤其是在那些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看来,更是无日无之的斗争。」我们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为他的成就惊叹,听到他的作品要站起来。然而,我认识的朋友没有谁羡慕贝多芬这个人或恨不得有他的一生。

要拒绝平庸吗?很难说。平庸没有什么不对,不凡要付代价。午夜思回,老人家有时觉得曾经付出的代价是太大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