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著《孔子学堂》三卷本近期出版(当当等网站均有售),此文为孔子学堂之一篇


问政

 


每到年终的时候,天气变得很冷,孔子老师会安排一些问题课,同学们可以问一个字,也可以集中问一个问题,目的是将这个问题研究清楚,研究透彻。


这一年的问题大家都关注一个字,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政”。


孔子老师自己开题主讲。


孔子说:政,从正,从文,一个人身正心正,谓之正,但国家如何身正心正,要借助“文字”。



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如果没有文字、没有文化、没有文法,就是没有规则与秩序,国家就无法管理,所以,当政,要有文字与法律,要依文字文法来管
治,文字文法昭示天下,也就是一切都要公开,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空口无凭为所欲为。所以,政,就是先让统治者正起来,用文字文法来约束统治者权力,同时
约束所有人。


政,因此就是文明。


政,也是道德。如果执政者道德高尚,那么,就如同天上的北斗星,你不用号召别人来景仰你,但却有无数的人围绕着你,向往着你。反之,如果执政者无道无德,那么,别人就会疏远你,甚至背离你、反对你。


从楚国来的叶公,也来听孔子老师的大课,他问什么是成功的政治。


孔子老师说,成功的政治,成功的执政者,很简单啊,离你近的人们,内心喜欢你,为你高兴,得到幸福与快乐,而离你很远的人们,却想过来,成为你这个国家的一员。


子张问,怎样才能做个好的执政者?


孔子老师说,你安居时无疲倦、无懈怠,而你做事时,却忠于自己的事业,能够主持正义,就能做个好的执政者了。


季康子对孔子老师说,如果将那些无道无德的人杀掉,这样天下就有道德了,也就太平清宁了。您说怎么样?



子老师叹口气,回应道:为政的人,最不能动杀机,不能轻易言杀,如果百姓没有道德了,我们要问自己,是不是在道德行为上出了问题?如果执政者道德高尚,就
能影响百姓,君子的道德像风雨一样,平民的道德像草木一样,如果执政者、君子们能够春风化雨一样感染平民百姓,会有人不服的吗?为政最不可妄言的,就是一
个“杀”字啊。


子贡问孔子老师,什么对政府最为重要?


孔子老师回答:对国家政府最重要的,一是食物,二是军队,三是信用。


子贡进一步问孔子老师:如果三者当中一定要除去一项,那么先除去什么呢?


孔子老师说,除去军队。


子贡又问,再除去一项呢?


孔子老师的回答令弟子们不可思议:除去食物。

就是弟子们惊愕之时,老师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对一个动物来说可能食物最为重要,但
对一个国家却不同,信用最为重要,国无信不立,有了信用,国家可以得到食物与稳定安定,如果国家失信于民,又失信于它国,这个国家就会动荡,人民生不如
死,没有道德与尊严,所以,国家信用,比什么都重要啊。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第十二·十七》)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二·一》)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第一·十》)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第十二·十四》)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第十二·七》)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第十二·十九》)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路第十三·十六》)

 


译文

叶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使本国人民安居乐业,使远方人民前来投奔。”


 


原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二》)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

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

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

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
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
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
凶猛吗?”

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

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子路第十三·一》)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