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昭:从基层治理失序到中央执政危机

(2011-11-23)

早报导读

● 张广昭

  近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刊登“关注基层治理”的系列评论文章。这五篇署名“本报评论部”的文章,分别从“微观中国”、“选择性治理误区”、“干群信任”、“维权、维稳关系”、“基层探索的改革支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平心而论,文章没有回避现实,很多观点都不失公允。官媒如此高调的讨论,折射出当今中国基层治理正在走向危险的边缘。

  虽然中国取得了本世纪最大的经济奇迹,但无论是在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还是约瑟夫·奈(Joseph S Nye)看来,中国国内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是其通向大国之路的最大障碍,而不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换句话说,中国崛起是依靠自身力量,若其衰落同样起由自己。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乡土重建》里指出:“不论任何性质的政府,也不论政府有任何政策,如果让贪污和无能腐蚀了行政效率,一切都是落空的,国事只有日趋恶化,这一点已没有人否认”。如果费先生所说的“贪污和无能”还只是造成了“基层行政的僵化”的话,那么当今基层政权的腐败、乱作为不仅造成基层社会失序,而且日益威胁到中央执政权威。

“强拆”“圈地”下的异化维稳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基层目前最急迫的问题,一个叫“强拆”,一个叫“圈地”。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城市化”对于地方政府官员具有不可阻挡的诱惑力。伴随城市化过程中的“强拆”风潮波及全国,目前又以县级城市拆得最为火爆。具有中国特色的“强拆”,由于往往涉及官方的暴力支持,被叫做“暴力拆迁”或“血拆”。目前中国各地到北京维权的访民,据称半数以上与“强拆”有关。

  “强拆”还在进行,“圈地”又已出现。目前中国出现一种“新圈地运动”的浪潮,这一波圈地潮与第一波地产商圈地不大一样,这一波“圈地”的是地方政府。农村中因“圈地”和失地而起的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目前来看,大多数“强拆”和“圈地”,属于政府和商人对民众的掠夺,城市对农村的掠夺。背后反映的实质是政府的错位、社会公平的缺位以及法治的虚位。

  面对权力和资本的掠夺,中国民众则偏好选择赴京上访(也属无奈之举)。那么,中国独特的维权救济手段——上访——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

  今年11月3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头版报道文章“调查组要来了”指出,在江苏某县存在一个信访学习班:体罚、饿饭和挨打是主要学习手段;“同不同意,进了学习班都会同意”是其办班口号。另外令笔者哭笑不得的是,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那个地方被改造了11天,就在江献兰(访民)神经崩溃到连自己名字都混沌的时候,这一天来了一个穿制服的,跟江献兰开始讲政策摆道理,你知道什么叫制度吗?制度就是把你治到不敢上访的程度!”这是笔者头一次听到“制度”一词的这样“精解”,以此或可管窥基层治理是怎样一种乱象。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