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成立的北极理事会,规定只有在北极地区拥有领土的国家才能成为其成员国,目前八个成员国是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和美国,正式观察员有法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波兰六国。理事会每两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讨论是否增加新的正式观察员,09年4月的会议未能批准中国、欧盟、意大利和韩国成为正式观察员国。

从2009年到2011年担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的丹麦,在今年一改维护生态系统的立场,主张对资源丰富的北极地区进行商业开发。丹麦还希望通过接纳新国家成为理事会观察员的做法,增强其作为解决北极问题的重要机构的合法性。丹麦外交大臣曾表示“过去关于北极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环保问题上,当时主要谈论的是要将该地区变成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但现在,应当利用这一地区的商业和经济潜力。”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算,丹麦极地区域的石油储量为:格陵兰岛西岸310亿桶,格陵兰岛东岸170亿桶。整个北极地区的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0%,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

尽管在2009年受挫未能成为正式观察员,中国并没有放弃在北极地区的努力。今年8月,俄罗斯《观点报》指中国正“向北极理事会施压,希望在谈判桌前获得一个席位,从而能分得一块北极蛋糕。”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在北京的讲话,无疑是北京外交努力的成果,这令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休伯特(Rob Huebert)慨叹“中国作为一个更自信的国家出现在国际社会,正改变着国际地缘政治的现状。”加拿大国防和外交学会(CDFAI)高级研究员大卫-博古森(David Bercuson)指出:“丹麦可能想借中国提升自己在北极理事会的地位,也令中国人在北极分得一块蛋糕,以免北极资源被加拿大、美国和俄国瓜分。”

《温哥华太阳报》认为中国自04年 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以来,对北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北极未来的航运通道可以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输送资源,中国计划在三四年内派遣 三个北极探险队,一艘八千吨级的破冰船也将建成使用,使中国在北极的船舶增加到四艘,这些都是中国北极战略的组成部分。

2010年,卡尔加里大学历史系教授大卫怀特(David Wright)在其《熊猫遇见北极熊,中国与加拿大的北极主权冲突》一文中,指“加拿大北极地区拥有中国渴望的一切,从自然资源到航运通道,尽管现在还看不到中国成为未来北极武装冲突的一方或提出领土要求的可能性,但有可能更多地在北极事务中发声。”

怀特指中国学者正在研究加拿大对北极地区特别是西北航道拥有主权的说法,中国人希望北极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以及海上通道,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这种看法显然与加拿大对北极的主权要求发生冲突。同时担任加拿大国防和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的怀特指出:“西北航道是加拿大北极主权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中国漠视加拿大北 极主权的态度保持警惕。”

《温哥华太阳报》引述分析家的话说,如果北京主张西北航道属于国际航道,可能会影响到中国自己对南中国海、钓鱼岛甚至台湾的领土主张。针对对加拿大主权的质疑,加拿大最好以功代守,卫星、破冰船、巡逻艇和其他军事存在与外交努力一起上。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