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黄耀毅
传统基金会的亚洲经济研究员德雷克.希斯瑟斯
在回答美国之音的问题时,希斯瑟斯分析说,中国对于海外能源产业以及金属产业的大举投资,是否给当地政治造成影响要因国而异, 因企业而异。他分析说:“企业是否能影响当地法规,因被投资国当地的制度能力而不同。在制度能力薄弱的国家,中国企业就避免服从当地法规,并且没有道德准则,帐本也不记载细节。但同一家公司在另一个环境当中,却非常谨慎,并且彻底遵循法规。”
希斯瑟斯接着分析,不同中国企业对于被投资国的政治影响也不同:“另外还依照公司而有所不同,这里指的是公司的规模、经验以及对外投资者是谁。大的中国投资方,了解他们所带来的部分影响代表了国家形象,它们是国营企业,签约的都是国内高级官员,它们不想要冒这个让中国难堪的风险。比较小的对外投资者,不会受到那样的关注,它们只在一、两个国家有个重要投资案,它们就会冒较多的风险。一般来说,觉得自己比较高调,而实际上也确实高调的企业,不会冒那种风险;而其他的企业,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增加而有越来越多的这种企业,会认为‘如果我买通某个人就可以修改法律,那我就那样做。’”
*政治体制完善的国家较能避免被影响*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研究员埃丽卡.唐斯比较了中国企业在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当中进行相同做法时,却获得不同结果,她说:“如果你看看澳大利亚。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MCC),一直在对澳洲政府施压,要澳洲政府放松对于工人英语水平的要求。”
唐斯说,虽然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做了许多努力,并且说如果该公司可以从中国大量进口工人进澳洲,就可以便宜又快速的建造工厂,如果从当地雇用工人,成本将比较高。最后该计划导致当地的极大反弹,最终没有实现。
而唐斯举了苏丹作为另一种例子,来对比并且说明中国企业的心态。她说:“如果你回去看看在石油产业的人是怎么说的,中国石油产业期刊上自2000年开始发表的一些文章说,苏丹是我们可以运用在其他地区的模式,因为我们可以进口好几千名中国工人,并且给予他们海外的井下工作经验。但他们却不了解,大部分的国家并不希望成为外国工人的训练场地,他们是希望外国公司进来,提供工作和训练给他们本地的工人。而我想中国企业之所能够那样做,是由于苏丹政府因为各种理由,愿意在法规上让步,当中有许多政治因素。”
唐斯提到,中国的能源和金属海外投资,有些是落在反美的国家当中,这当然造成美国的担忧。不过也有些人担心中国与美国“抢能源”,她认为中国并不会破坏美国的能源安全。希斯瑟斯则建议中国从世界环保的角度来看,与其投资环保标准以及产业标准比较低的国家,让开矿既污染又危险,不如选择像美国这样,在各方面法规都有保障的国家,来投资能源与金属产业。VO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