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吁请保留原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部分老建筑
并妥善保存福新五厂档案书
【傅国涌按: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荣氏兄弟创立的茂新、福新、申新企业系统,共有21家工厂,其中在汉口的有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在中国企业史上合称申四福五。历经抗战烽火和岁月变迁保存下来的申新四厂老厂房已被拆毁,如今仅存的汉口福新五厂老厂房也面临被拆毁的命运。与这家荣氏老企业有渊源的海内外人士为此发出呼吁,希望能留下这幢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风雨沧桑的老建筑。】
原荣家企业——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的厂房现依然屹立于武汉市硚口区宗关地区,它是我国上世纪初重要的民族工业遗产,厂房的钢筋水泥结构异常敦实、厚重,可见当年设计标准和建造水平之高。
汉口申新第四纺纱厂(即武汉国棉三厂)和福新第五面粉厂(武汉一面粉厂,以下简称申四福五),1918年至1922年间由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等投资,由荣毅仁大姐夫李国伟主持兴建。上世纪四十年代福五、申四占到荣氏集团的三分天下,不仅是汉口轻工业的领军者,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佼佼者。毛主席曾说:“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在国际上称得起财团的,我国恐怕只有这一家”。福新面粉五厂生产的牡丹牌面粉因其质量优异,不仅畅销武汉,更远销亚洲各国,在上世纪20年代是远东著名的面粉生产商。
1938年日寇进犯武汉前夕,李国伟先生组织员工将申四福五设备全部迁往重庆、宝鸡等地,保住了民族工业的血脉。抗战中,内迁的申四福五成为抗战后方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其分布在西南、西北各地的工厂为大后方的军民生活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董必武、周恩来、宋美龄和许多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都曾去两厂内迁企业视察参观。作家林语堂在介绍中国人民抗战时,说他见到的汉口申新纱厂(宝鸡)分厂是“中国抗战期间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抗战胜利后申四福五迁回武汉。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集团。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国伟先生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将申四福五系统在各地的工厂公私合营,交给了国家。两厂在建国后数十年的武汉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牡丹牌面粉、金鹿牌绵纱产品等曾畅销全国。
可以说,申四福五企业系统不但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武汉工业界的光荣与梦想。2008年前,申四福五的厂房和职工宿舍仍是武汉为数不多保存完善的近代民族工业遗产,对研究武汉近代工业史具有重要意义。而据武汉市文化局人士透露:目前武汉还没有一处完整工业遗址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2009年原申新四厂厂房及办公楼被全部拆毁,现在,原福新五厂也面临同样的命运。福新第五面粉厂旧址是目前整个武汉市尚保存相对完好的最后一处比较完整的近代民族工业遗产。临汉江的1918年修建的面粉大车间,以及周边数栋同一时期兴建的红砖老仓库等建筑均基本保存完好。目前武汉市一面粉厂已破产,厂区面临着商业开发,现存的9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面临毁灭的命运。福五工业遗产一旦被毁,将是武汉历史文化不可估量和挽回的巨大损失,意味着整个武汉近代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和峥嵘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将再无系统的实体遗存见证。同时,那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大损失,因为这幢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工厂厂房而已,它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在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亚洲近代化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2010年3月,武汉媒体以《荣氏纺织厂汉口原址化为废墟:上海申新九厂变身博物馆,武汉申新四厂悄然消失》为题报道了武汉国棉三厂老建筑毁于拆迁的新闻,引发港台、欧美、南美、北非等全球各地侨界、学界高度关注。目前香港和美国的一些院校正在对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民族工业在危难中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工业现状展开研究,作为当时的工业重镇,武汉是他们无法绕过的一个城市。目前荣氏家族及其职员、职工后人散布在港台地区和欧美、南美等地,申四福五是他们先辈曾经付出心血的地方。1980年以来,已有四十多位申福新后人从境外回到宗关寻旧考察,并寄望武汉能够重振制造业,再现武汉当年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辉煌。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同为荣氏产业的福新面粉一厂和申新九厂老厂房都已作为近代轻工业博物馆和创意产业基地被保留下来。现在那里已成为国际知名广告、时装和箱包设计基地。此外,无锡的茂新面粉厂等荣家企业工业遗产,也得到了妥善保护和利用。上海、无锡等地的的经验和成功作法,值得武汉借鉴和反思。
令人十分关注的是,随着武汉一面粉厂宣布破产、拆迁,原福新第五面粉厂延续近百年的档案处于无人接收的状况。原武汉第三棉纺织厂的档案曾被当作废品售卖或抛弃,部分文件流落武汉及京、沪等地古董市场,被收藏家视为珍品。李国伟先生之子李元骏老先生近日以八十八岁高龄携夫人林建华女士重返武汉,他们表示,这些档案是李国伟先生响应党的号召,与在武汉的荣氏工厂、企业一并交给国家的财产,按国际通常做法,现在这些珍贵历史资料应交武汉的大专院校保管,留待后人研究。李先生并表示,他愿意支持武汉大学“设立(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收集历史遗留珍贵资料供社会大众参考引用。”
在此恳切呼吁:
一、作为武汉市民族工业最后仅存的遗址之一,请甑选保留原福新第五面粉厂部分建筑,以彰显现代城市包容丰富的多元化因素,延续武汉城市历史;
二、责成有关单位立即收缴、妥善保护原福新第五面粉厂档案资料,并按李国伟先生后人意愿移交武汉大学永久保存;
三、参照上海等地经验,在宗关地带的规划和开发中,对原福新面粉厂保留建筑进行功能化改造,使之在现代城市发挥新的作用,与现代建筑相得益彰;
四、汉江是可媲美巴黎塞纳河的武汉城市名片,汉江两岸的开发,应十分注意沿江建筑的历史传承和多彩多元,福新厂遗留建筑及类似老建筑的保留和改造,应对开发商进行政策引导,予以优惠,统一规划。
此 致
吁请人:厉宗煌(申四福五高层主管厉无咎之子)
签署人:
李元骏(申四福五两厂及五公司总管理处最高负责人、荣德生长女婿、荣毅仁大姐夫李国伟之子,加拿大籍华人)
林建华(李元俊夫人,加拿大籍华人,香港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李舜南(李国伟之孙,美籍华人)
李舜怡(李国伟孙女,香港)
李舜琴(李国伟孙女,旅日华侨)
朱嘉象(李国伟之侄,德籍武汉学人)
刘 南(李国伟侄媳,朱嘉象夫人,德籍武汉学人)
朱嘉模(李国伟之侄)
朱嘉贝(李国伟之侄,英籍华人)
朱理(李国伟之侄,旅居澳大利亚华侨)
朱珩(李国伟之侄)
颜嘉林(李国伟侄孙,德籍华人)
张娜娜(李国伟侄孙媳,颜嘉林夫人,德籍华人)
唐尊立(厉无咎儿媳,厉宗煌夫人,武汉大学教授)
厉琥玲(厉无咎之女,民建武汉市武昌区委员)
陈忠德(厉无咎女婿,厉琥玲丈夫)
厉筱玲(厉无咎之女,美籍华人学者)
吴济华(厉无咎女婿,厉筱玲丈夫,台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暨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高雄捷运公司董事长)
方 涛(方育庚之子,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退休高工)
方 骏(方育庚之子)
李玉新(方育庚儿媳,方骏妻子)
方 玥(方育庚之孙女)
方 明(方育庚之子)
胡俊新(方育庚儿媳,方明妻子)
方 玲(方育庚之女,江岸区委退休干部)
杨世栗(方育庚女婿,方玲丈夫)
杨子剑(方育庚外孙)
龚俊逸(龚培卿之子)
龚丽霞(龚培卿之女)
华渝生(华煜卿之子)
华楚珩(华煜卿之女,武汉市人大常委、武汉市民建副主委)
华觉本(华涤生之子)
林佑莹(华涤生儿媳,华觉本妻子)
华 雄(华涤生之孙)
李元驹(李右人之子,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退休高工)
孙家渊(孙忠灏之子)
张明光(孙忠灏儿媳,孙家渊妻子)
孙家淳(孙忠灏之子)
孙家泓(孙忠灏之子)
舒曼华(孙忠灏儿媳,孙家泓妻子)
王天珍(王秉忱之女,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王兰兰(王秉忱孙女)
王天骏(王秉忱之子,美籍华人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严建森(严寒剑之子,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周 岳(周伯符之子,海军工程学院副教授)
张 恒(张宝森之子)
金荣海(申四福五老工人)
金健英(金荣海之子,加籍华人)
金佩英(金荣海之女,加籍华人)
金健安(金荣海之子,瑞典华人)
金健忠(金荣海之子,新加坡华人)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