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月刊》陸空海
2002年,馬馼連任中紀委常委;中共十六大換屆,出現所謂“胡溫新政”,為了確保對中紀委的滲透和掌控,馬馼全面進入胡溫團隊。2004年1月13日,在胡溫鼎力支持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增補馬馼為中紀委副書記;成為繼鄧穎超、劉麗英之後,第三位女性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副書記。馬馼在擔任中紀委副書記期間,一直分管幹部工作,人稱紀檢監察系統的“組織部長”。
當時,吳官正為書記,何勇、夏贊忠、李至倫、張樹田、劉錫榮、張惠新、劉峰岩為副書記,除李至倫和張惠新外,其他人幹完本屆,都會年滿退休,馬馼此時進入,未來補位的優勢十分明顯。在這個關鍵時刻,馬馼的女性身分起了極好的作用。一是提拔女幹部,誰都不好反對,誰都不會冒著背個“歧視女幹部”、“跟女同志過不去”的名頭被政敵拿出大做文章。二是女性特徵的派系色彩不那麼強,便於被各方接受。
2007年4月28日,時任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的李至倫因病去世,政府並沒有立刻委派新的人選。直到四個月之後的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才通過任命,由馬馼出任監察部部長,成為當時溫家寶內閣中唯一的女閣員。她也是繼錢瑛之後的第二位女監察部部長。同年9月,又兼任新設立的國家預防腐敗局首任局長。
丈夫是中國首位博士外交官
馬馼的丈夫于振起,也不是個等閑人物: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中心主任,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
于振起和馬馼算是青梅竹馬,他們是天津耀華中學(當時稱16中學)中學同窗、內蒙古插隊的戰友、又是南開大學的校友。
坐落在天津市中心南京路繁華地帶的耀華中學,雖然不如南開中學出了那麽多彪炳顯赫的人才,但也是天津市最為著名和歷史悠久的重點中學之一,錢偉長為其終身名譽校長。該校建於1927年,初名“天津公學”,由時任天津英租界華人納稅會董事莊樂峰創辦,並聘請北洋大學學監王龍光為校長,1928年遷至現址。1934年,曾任北洋大學校長的趙天麟出任天津公學校長,更名“耀華學校”,制訂校训为“尚勤尚樸,惟忠惟誠”。
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開中學校舍被日軍飛機炸毀,耀華中學因坐落在英租界而幸免於難,主動收留南開中學在津師生,改為上下午兩班制,以供由耀華與南開的師生交替使用。天津被日軍佔領後,耀華學校校長趙天麟因抵制佔領當局推行的“親善”教育,拒絕日軍武裝入校參觀,讓日軍極為惱火,1938年6月27日,趙被日軍暗殺團槍殺。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三路攻城部隊攻下國軍最後一個據點耀華學校,宣告“天津解放”。
據于振起自稱,他在外交界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出使前蘇聯集團的國家能夠勝任,要歸功於在耀華中學打下了堅實的俄文基礎。以致“在莫斯科工作期間,一些俄羅斯朋友認為我的俄語講得很地道,經常問我在哪個大學學的俄語,當他們聽說我只在中學學過,都覺得難以置信”。
于振起初中是在天津26中讀書,1963年,他考入16中即耀華中學,後來自稱是“實現了我人生第一個願望”。本來他要接著追求第二個願望,報考清華大學,但高中畢業碰到“文革”,也與馬馼一樣,到內蒙古插隊落戶。1972年,他作為“工農兵學員”,被選送到天津師範學院學習,畢業後留校在馬列主義教研室任教。
1978年,中國恢復碩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後,他報考了南開大學歷史系世界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後又報考了中國外交學院首批博士生,獲得國際關係史博士學位,進入外交部工作。
蘇聯解體,一分為十二,外交部要在前蘇地區新獨立國家開設大使館。1992年2月,于振起被任命為中國駐烏克蘭首任臨時代辦,帶二人去烏克蘭首都基輔建立大使館。向烏克蘭外長遞交任命書時,沒有自己的汽車,又找不到出租車,只好步行走到烏克蘭外交部。
後來他調任駐俄羅斯使館公使銜參贊。2002年,于振起被任命為駐白俄羅斯大使。3年後卸任,轉任駐保加利亞大使,不僅成為中國首位具有博士學位的駐外大使,而且他還分別獲得這兩個國家的最高榮譽勛章。算下來,從1992年算起,于振起有十多年出使海外,與馬馼聚少離多。2011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白俄羅斯,進一步加強了兩國關係,其中就有于振起灑下的一份心血汗水。
于振起愛好攝影,這一愛好也正好用來當作外交親善的手段。2004年,他在白俄羅斯當大使時,其個人攝影作品展《聚焦可愛白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在白俄羅斯五個城市展出,該國國防部還專門在軍事學院和軍校舉辦這一影展,對軍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後在首都的當代造型藝術博物館展出。該國的尤尼帕克出版社出版了這本攝影畫册。(《明鏡月刊》第20期)
馬馼: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