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切莫过于乐观
作者:刘植荣
央行宣布,自2012年4月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当日中间价上下浮动区间由0.5%扩大至1.0%。随着人民币汇率管制的放松,有专家又亢奋了起来,认为人民币很快就可以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笔者认为这过于乐观,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货币背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的较量。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仅凭其经济总量就能成为国际货币。
首先是政治环境。一国货币国际化,该国必须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治制度。货币是政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国政权之更迭,往往伴随着原有货币体系的崩溃和新货币体系的建立,正如列宁所说:破坏一个社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货币垮掉。
美国独立236年来,除了南北战争外,政局保持稳定,虽然每隔4年的大选党派竞争激烈,但由于政策的制定由国会掌控,因此具有连贯性,使美元有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信用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局的稳定一直持怀疑态度。2012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军车进京”谣言极易影响稳定》的文章,更引起国际社会的猜测。一句谣言就“极易影响稳定”,他们还怎敢储备人民币?
其次是经济实力。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二战后确立的,那时的美国工业产出值占世界的70%,黄金储备占世界的79%,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可以把美元钞票随时按其含金量(一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克)兑换成黄金,美元具有“金子般”的信用,被外国广泛接受而成为国际货币也就顺理成章。
经济总量并不能代表经济实力,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虽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以后就排到中等偏下的水平了。我们是大经济体,但还未达到强经济体。
再次是货币政策。美国实行充分的市场经济,美元自由兑换。而中国对人民币兑换外汇实行严格的控制,还无法实现自由、无障碍流通。
我们从币值的稳定性来分析一下。美元币值保持了相对稳定。美国199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2748亿美元,2010年为88122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1.69倍。中国1990年M2余额为15293亿元,2010年猛增到725852亿元,20年间增长了46.46倍。货币投入量过大,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中国1990年到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为4.7%,而这期间美国的CPI年均涨幅仅为2.4%。
第四是贸易逆差。要想使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输出货币供世界各国用作储备和支付,但货币输出不是白送给外国的,而是用外国的产品作交换,也就是靠贸易逆差来实现。世界到处是美元,其实就是世界各国都给美国打工,把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美国,供美国人消费。
中国多年来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到2012年3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3.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只有把产品送到国外换回外汇。从目前经济政策看,我们很难成为持久的贸易逆差国,把储备的外汇从外国换回产品供居民消费。这是因为要产生贸易逆差,就要扩大内需,但内需是以社会保障制度为前提的,有了完善社保体系,对养老、教育和医疗保健服务没有后顾之忧,百姓才敢少储蓄,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消费。
第五是世界霸权地位。纵观世界货币史,古罗马帝国的苏勒德斯(Solidus)、穆斯林国家普遍使用的第纳尔(Dinnar)、意大利的吉罗琳(Genoin)等货币都曾充当过国际货币的角色,究其原因是这些经济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世界某一地区形成霸权,于是,各国纷纷采用这些货币,而且大都流通了几个世纪之久。
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中国奉行“永不称霸”的外交政策,无力也无意与美国争霸世界。
我们来看一下日元的情况。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在1965年跃居世界第二,日本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上坐了将近半个世纪。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也积极推动“日元国际化”。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国际社会对日元的认可度相当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1年世界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2.1%,欧元占25.0%,英镑占3.9%,日元仅占3.7%。要知道,日元的信用比人民币要高,这是因为日本GDP的质量比我们高,他们人口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但却创造了与我们相当的财富。日本是靠科技进步创造GDP,中国主要是劳动靠密集型产业创造GDP。
天文数字般的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这对美国人以及外国债权人来说都是如此。但美国继续借债,外国继续借给美国人钱。美国人习惯于寅吃卯粮是有资本的,这就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还没有那种货币能撼动美元的这种地位。过去有人认为欧元会取代美元,但从目前的欧债危机看,欧元自身也是“泥菩萨过河”。
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掌控着世界经济的命脉,美国长时期内仍具有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的能力。美国人善于动脑,美国人一动脑,其他国家的人民就要流汗,美国会不断抛出各种花招“请君入瓮”,让外国继续储备美元、购买美债,以捍卫美元的国际支付与储藏地位,继续让世界人民为美国打工。
通过以上分析论证我们得出结论:一国货币国际化是政治环境、经济实力、货币政策、贸易逆差和世界霸权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诸多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美债恰似“温水煮青蛙”
“养老金入市”是误读还是误导?
“向前葱”呼唤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会公民提案:双轨制会到演出双城记
两会公民提案:应尽快出台《工资法》
两会公民提案:节能减排要严控房地产
两会公民提案:改革应以直接税为主体
从巴黎公社看革命的本质——纪念巴黎公社141周年
上市公司高管“跑路”为哪般?
欧美农民种田为何能得到大量补贴?
股价越高股民赔得越多
银行暴利通胀的又一推手
发达国家放弃核电为哪般?
大猩猩PK分析师
可再生能源的艰难选择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BP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网络售票,不要冷了百姓的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春晚是联欢,不是神坛
养老基金要当好“蓄水池”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