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吃空饷,难在监督上
文/魏英杰
近日,浙江永康市对当地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公示。
所谓“在编不在岗”,是对吃空饷的官方说法。近来,媒体对吃空饷现象多有曝光,引起舆论极大关注。吃空饷这事早已有之,从相关事例看,眼下不仅没有受到有效遏制,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如山西吕梁那位长期在外经商的女商人,期间一直领取工资不说,到头来还被提名选为副县长。难怪事件曝光后,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永康市的相关举措,就是在这背景下推行的。
永康市有勇气自曝家丑,这种动真格的决心值得欣赏。虽说从披露情况看,个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谓不多。据通报,当地请假时间在20年以上的共有3人;请假时间10年~20年的共有8人。其中一名初中教师,从1989年因病请假至今已有23年,财政却一直给他拨款发工资。此外,有多人接受刑事处罚后照领工资或生活费。这还只是各单位自查的结果。但应该说,当地能够迈出这一步,着实不容易。
如何遏制吃空饷现象,不仅涉及机关效能改革,更关乎反腐败成效。有些人吃空饷,只不过是“站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些人吃空饷,却是官员腐败的一个结果。如山西某县委书记,女儿刚读大学就被安排进单位“上班”,连续5年领取财政全额拨付的薪水、补贴,连学费都由所在单位承担。这何止是吃空饷,其实是不折不扣的一个腐败案例。
治理吃空饷,难就难在监督上。没有一种人事管理制度是完美无缺的,而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则可弥补相关制度的漏洞。吃空饷之所以成为顽症,就在于长期以来监督手段不到位,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往,甚至有地方专门成立“空饷办”,试图借此遏制吃空饷现象。这种做法根本没有挠到问题的痒处。既然吃空饷往往与官场腐败脱离不了干系,通过强化行政权力来治理吃空饷,难免沦为左手监督右手。
永康市的做法值得推广,就在于此举引入了社会监督力量。当地把吃空饷者名单公之于众,不仅是给社会一个交待,也是邀请公众参与其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监督。正如当地纪委官员所说,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是希望有人举报“漏网之鱼”。如果仅让各单位自查,难免会遭遇既得利益干扰,碰上各种各样阻力,但把名单进行公示,有关单位就不得不接受公众的审视。
单位自查、内部监管再加上外部监督,使得吃空饷现象具备受到有效遏制的基础条件。当然,永康的做法仅是在既有制度环境下的一种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吃空饷现象,还有赖于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进而铲除吃空饷的制度土壤。
2012年5月4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