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第四稿日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本次修订的新增内容包括:增加了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定,首次加入政府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的条款等。
中国官方人民网日前报道,中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的三审稿是去年10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这次新增加的内容包括正式设立中国“环境日”,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定等条款。而且还第一次加入了保护举报人的条款,规定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草案在雾霾治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中国新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将在4月21日到24日举行的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进行第四次审议。这次法律修订的目标之一是对一些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
美国学术机构“威尔逊中心”中国环保论坛的负责人、环保专家詹妮弗-特纳尔女士就中国环保法修改案最终提交人大审议表示,中国的环保法早就该修改了:
“我很高兴他们终于把环保草案提交人大审理了。要知道,中国现行的环保法是1989年生效的,至今还没有做过任何修改。当你目睹这些年来中国的各种环保问题越来越恶化的趋势时,你就不得不认为,中国环保法早就应该予以修改了。中国环保法草案旨在为保护环境树立基本原则。我尤其感到比较乐观的是,该草案暗示将给予中国各级环保部门和机构更大的权威,甚至法律权力,以便使它们能更有效地实施环保法和有关规章制度。例如,草案谈到违法企业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破坏环境的个人和企业单位面临被拘捕的可能性、以及环保评估者如果被发现作假,也将受到严惩等,都是令人比较乐观的方面。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权威和法律权利,对更有效地进行环保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广东出版的《南方日报》4月22日报道,中国《环境保护法》实施25年来,首次面临重大修改,经过三次审议,草案于4月21日第四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也被看作是新修改立法的最后冲刺。从目前来看,修订后的环保法有可能成为现行法律里面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新的环保法将赋予环保部门更多法律权力,从而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此前由于缺少法律授予的权力,环境保护部门往往只能进行一些一次性的全国检查行动,然后公布污染者名单,并与当地法院和警方达成协议,确保污染企业受到惩罚,或关闭多次违法的企业。
报道说,一直以来,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饱受诟病,从“污染按日计罚”到“责任人与企业面临双罚”,再到“处罚不设上限”,草案的每次修改都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断加码。环境保护不再是当初那个相对弱势的行政领域。
中国环保法修订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责任。近些年,涉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人员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和不作为的监督缺乏法律规定是现行相关法律的共性问题。现行环保法关于政府责任。草案增加“监督检查”一章,强化监督检查措施,落实政府责任。
中国环保论坛主任特纳尔女士也指出,中国的环保法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这个问题,一到地方政府那里就变得浑浊了:
“中国这些年来的确有过一些相当好的环保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但在实施方面却一直相当差劲。近来,环保法实施差劲的议题虽然已开始得到重视,但一碰到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和好处等问题,该议题就开始变得浑浊了。例如,地方政府只要安装了环保装置、或安装了废物处理装置就行了,但至于这些装置实际上是否得到了使用、当地的空气和水污染状况等是否出现了改善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却检查和评估。为此,中国政府去年出台了一项环保行动计划,其中规定,地方官员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并努力去达到有关环保标准。然而,中国地方政府环保还存在另一个更严重的制度性的问题,那就是,地方政府拥有当地的很多工厂和企业,而检查和评估环保的那一方,也是地方政府,这显然是一个矛盾的局面。而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在可预期的将来会放弃拥有工厂和企业。这就意味着,当地政府各自检查和评估自己的环保行为和成绩的这个矛盾局面,将继续存在下去。”
中国官媒中新社的有关报道说,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环保法四审稿如获通过,或成为中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凸显中国打造“绿色中国”的立法思路。专家表示,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正因为环境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强烈关注,才使环保法修改持续近三年,争议不断,历经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数易其稿,方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几十年来的高速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中国的空气、水源、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人民健康。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3月25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报告显示,仅空气污染所导致的过早死亡和健康问题,每年就给中国造成三千亿美元的损失。中国前卫生部长陈竺去年在海外发表文章指,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50万人早死亡。中国国家环保局今年3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2013年被调查的74个中国城市中,只有三个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空气清洁标准。
(记者:希望 / 编辑:嘉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