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ophie Jay, The Tibet Post International
時間:2014年10月29日
來源:國際西藏郵報
「我們總是認為達蘭薩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可以舉辦一場電影節很棒的地方。」
|
『國際西藏郵報2014年10月29日達蘭薩拉報導』達蘭薩拉國際電影節(DIFF)的負責人丹增索朗和瑞圖沙林夫婦,展現他們的熱情,他們位在羅布林卡附近蘇迪普、寬敞的家中,提供了茶點,談及他們的心血結晶從10月30日至11月2日舉辦的第三屆電影節。
「這裡的人是很棒的多元組合,我們的主要目標之一,除了把獨立電影帶到山上來外,還有就是把電影節共同呈現給所有不同的社區 – 藏人、印度人和外國人 –無論是我們的工作同仁,還是我們的觀眾,讓大家可以同在一起看電影。」瑞圖說。
「達蘭薩拉屬於許多不同族群的家,但除了做做生意,他們之間沒有額外的交流。我們認為,運用這種互動, 是幫助為所有在這裡生活的族群建立美好和諧未來的重要關鍵。」
達蘭薩拉國際電影節蓬勃發展,目前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並且成為響譽國際的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電影愛好者和志願工作者。今年的電影節將放映紀錄片、專題片、動畫和微電影;也將由動畫大師和電影製片吉檀迦.利饒女士帶領大師工作坊,還有獨立電影製片人哈索梅塔(Hansal Mehta) 、拉賈卡伯(Rajat Kapor)及巫梅西.庫卡尼(Umesh Kulkarni)就印度影業的新方向進行重點討論。今年的達蘭薩拉國際電影節的新活動是電影研究員計劃,為此,挑選了5位來自印度喜馬拉雅地區各地、嶄露頭角的電影製片參加本屆電影節,並參與大師班、研討會和會議。
當被問及哪部影片,是他們要特別推薦給忙碌的人們;瑞圖說:「我建議他們停下腳步,能夠看盡所有的影片。」
「很多來自印度各地的人們到訪。今年,我們有80名志願工作者,40人來自達蘭薩拉以外的地方,他們是特別為了參與電影節而來到這裡,所以我希望住在這裡的人們也可以停下忙碌的腳步,前來觀賞電影。」
雖然瑞圖在14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前往倫敦工作,便離開學校到漢普斯敦的人人戲院(Everyman Cinema)去追求她對於電影的熱愛;而在大吉嶺成長的丹增,則是把握住「任何機會」,觀看印度電影。日圖和丹增二人今年都是55歲,在德里大學相遇的他們,承認自己都是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成為真正的電影愛好者。
「當我長大後,沒有人會說『我想成為一名電影製片人』。」丹增說。
「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會想要、甚至可以自己製作電影,因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念頭。後來,我去了加州,並進入新聞學院專研平面媒體,但學校裡也有一個紀錄片部門,所以我選修了幾堂課,才發現我真的很喜歡拍攝和編排。柏克萊大學是個可以觀看藝術電影很棒的地方;瑞圖和我經常看電影。我們也在那裡製作了我們的第一部電影,而我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拍電影。」
1990年在倫敦成立了自己的非營利性製片公司白鶴藝術與媒體信託之後,夫婦倆也製作了不少成功的紀錄片和劇情片,包括《夢迴拉薩(Dreaming Lhasa)》、《千絲萬縷業力牽(The Thread of Karma)》和《計程司機的愛情(When Hari Got Married)》等片。
近年來,他們參加了從北極到亞馬遜電影節,從其中為達蘭薩拉電影節選擇要放映的電影。
丹增說,「當我們開始著手計劃時,我們並沒有一個標準。只想要去放映我們自己喜歡的電影,獨立電影真的很棒。我們參與電影節,如果我們看到喜歡的電影,會把電影放到我們的名單上。然後,要求所有在業界的朋友們推薦電影給我們,做為我們電影節的候選名單,也會觀看這些電影。以今年為例,我們針對中東的電影做了一次強大的包裝 – 三部紀錄片和一部專題片 – 但完全沒有計劃性,只是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這些片子突然浮現出來,而且這些片子都是很棒的、令人驚豔的電影。」
關於茨仁唯色的紀錄片《檔案(The Dossier)》。 |
電影節也架構了一項有趣的、關於西藏和中國的選片,包括參與選片的丹增才旦秋列拍攝製作的「帶西藏回家」,以及放映中國獨立電影人朱日坤攝製的紀錄片《檔案(The Dossier)》,這是一部關於贏得生命獎章的藏人作家和維權人士茨仁唯色的檔案。
「丹增才旦秋列是達蘭薩拉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在這裡的西藏兒童村就讀。這是他的第一部大片,他拍得非常好,所以這部片子是他衣錦還鄉,在達蘭薩拉的首映大片。
《檔案(The Dossier)》是我覺得會是藏人觀眾特別感興趣的片子,因為可以這樣一個驚人的方式在洞察唯色和她在做什麼,以及她面對中共政府、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
還會讓我們藏人觀眾特別關注的是,拍攝過《高山上的世界杯(The Cup)》和《旅行家與魔術師(Travellers and Magicians)》的宗薩欽哲仁波切的新電影作品《舞孃禁戀(VARA A BLESSING)》。
另一部來自西藏的紀錄片,《格薩爾吟遊詩人的故事(A Gesar Bard’s Tale)》,這是西藏電影製片拉日措(Lharigtso)和她芬蘭裔愛爾蘭籍的丈夫科爾曼(Donagh Coleman)製作拍攝的影片,告訴我們一個關於天賦異秉會講述西藏格薩爾王史詩故事的年輕西藏牧民的故事。」丹增說。
然而,無論是瑞圖或是丹增皆熱衷地籲請藏人在專注於西藏和西藏問題之外,多多觀看不同主題的電影。
「我們對於前二屆的有些事情有點失望,我們沒有得到來自西藏社會更多的回應。」丹增說,「他們來了,或許只是為了其中某部藏人電影或是關於中國的電影,但除此之外,他們對於我們在電影節上所提供的其他片子並沒有那麼的好奇,我認為如果他們都來看了這些電影,他們會得到更多的想法。」
還有一部讓人特別期待的電影,也是入圍201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印度電影《吹牛骰(Liar’s Dice)》,全片都在喜馬偕爾邦拍攝居多。「你可以從電影裡得到很多很多,否則這是非常難辦到的。」瑞圖補充說。
「電影是促成文化和人們融合很棒的的方式,同時也可以讓人們獲得對於其他問題一定的了解。我們經常可以從電視上看到有關中東的事情,但看起來總是一樣的。今年我們有來自埃及、敘利亞和來自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營的電影,真的可以從片中得到一定的理解,所以如果大家在這些問題上的見解有所興趣,便可以透過觀看一部驚人的電影就會知道。我們認為大多數我們選擇的電影,不僅是非常棒的,但也是很重要的電影。我們真的希望在電影節期間,讓達蘭薩拉不同社區在一個跨族群的平台,一起看電影。」丹增補充說,「因為每個人都喜歡看電影。」
電影節在西藏表演藝術學院放映遴選的電影。欲了解更多有關於電影節的詳情,包括電影放映時刻表,請查詢電影節的官方網站: http://diff.co.in/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