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狗腿子”为什么那么令人憎恶?

答:所谓“狗腿子”,一般的解释为走狗,为恶势力效劳帮凶的人。既然是为恶势力效劳帮凶,那么人们憎恶之也就顺理成章。但从心理学角度,却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人们普遍憎恶“狗腿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为之效劳的恶势力往往掌握了垄断的,甚至是绝对的权力,人们无法也无能将愤怒宣泄到掌握了权力的恶势力上,那么“狗腿子”显然就成为了人们泄愤的“出气筒”。一般来说,“恶”本身就令人憎恶,当人们有能力或途径制衡或阻遏“恶”时,人们憎恶的就只是“恶”本身。但一旦“恶”与权力结合在一起,使人们没有能力或途径去制衡和阻遏“恶”,这时,人们在面对恶势力的为非作歹所激发的愤怒无法直接针对恶势力而表达出来。特别地,如果60多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无力去制衡或阻遏恶势力,那么人们在面对恶势力时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因此不再将愤怒指向恶势力本身,转而转向更现实的目标,即恶势力的帮凶,“狗腿子”。

由于“狗腿子”往往是具体的,与受到压迫的人们没有明显差异的同阶层的人,那么人们将对恶势力的愤怒转移到“狗腿子”身上就具有相当的现实性。例如,当一个社会的警察机构沦为压榨和侵害人们权利的暴力机构,并从属更为庞大的垄断恶势力的一部分时,每个受到压迫的人显然没有可能针对警察机构或背后垄断恶势力发起挑战,这时,人们就可能把怒火转向具体的警员,特别是基层干脏活的警员。这些警员往往与那些受压迫的人们一样出身社会底层,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但也正是因为基层的警员对恶势力而言无足轻重,人们憎恶和挑战他们是安全的,有时候甚至是“有效”的,恶势力有时会为了取悦人们而牺牲掉一些“棋子”。

造成人们普遍憎恶“狗腿子”的第二个原因则是感知显著性(Perceptual salience)。由于掌握垄断权力的恶势力并没有什么机会去直接压迫具体的某一个人,直接对人们带来的压迫的往往是干脏活、累活的“狗腿子”,人们只能感知到他们,而不大可能感知到指使他们的幕后黑手。因此,人们憎恶“狗腿子”比憎恶背后的恶势力更普遍更强烈也就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狗腿子”整个群体的名声也容易被其中一些具有特异性人格特质的成员所“污名”。一般来说,在受恶势力指使执行一些不道德的任务时,普通人大凡都有恻隐之心,尽可能网开一面,而不大可能变本加厉。但有一种人格类型却不仅令受压迫的人憎恶,连他的同僚也不待见。这种人格类型为“权威型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具有权威人格的人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比他们强的人表示服膺和顺从,另一方面却对比他们弱的人表现出压榨和侵犯的倾向。因此,掌握了垄断权力的恶势力更容易得到权威人格的人的认同和服膺;而且他们在代表恶势力去压迫他人时,更可能表现得更严厉和苛刻。有时候,他们仅仅因为彰显自己的权威感,即时没有得到恶势力的指使,也会自作主张地欺压那些比自己权力低的人群。在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典型的“狗腿子”形象,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权威人格特质。因此,他们就成为了“狗腿子”群体刻板印象的根源,人们因为千百倍地憎恶这些权威人格的“狗腿子”,也连带地千百倍地憎恶整个“狗腿子”。

综上所述,因为对恶势力的习得性无助,转而憎恶“狗腿子”;对直接执行压迫任务的“狗腿子”有着更多的感知显著性;以及典型“狗腿子”的权威人格特质所形成的刻板印象,这三个因素基本上就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憎恶“狗腿子”,甚至比憎恶恶势力更甚。

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