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朝鲜日报 | 日本驻中大使车辆北京遇袭

日本共同社27日报道称,日本驻中国大使丹羽宇一?乘坐的车辆在中国北京遭遇一身份不明男子的袭击。据报道,日本驻中国大使乘坐的轿车当天下午在北京遭到疑似中国籍男子的袭击。这名男子抢走了丹羽宇一?车上的日本国旗。报道称丹羽宇一?本人没有受到伤害。 日本大使馆就此事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大使馆方面认为此举可能是围绕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主权问题的反日行动。香港保钓人士8月15日登陆钓鱼岛后,中国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反日示威。本月26日,广东省和浙江省等五个城市发生了反日示威。 丹羽宇一郎最近接受一家外国媒体采访时,就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推进购买钓鱼岛一事表示:“日本和中国关系将面临严重危机。不能容许几十年来(为改善中日关系而做出)的努力化为乌有。”日本政府为追究这一发言的责任决定于9月末更换丹羽宇一郎。 丹羽宇一郎原是伊藤忠商社总裁,2010年作为第一位民间人士出身的驻中大使到中国赴任,是日本经济界具有代表性的亲中派人物。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

阅读更多

陈希我:日本文化并不是来源于中国

某同学,你好: 我不知道你的真名,只知道你在我文章后面留言,虽然匿名,但似乎是认真的。不像绝大多数那些人,是谩骂。对谩骂者,我是不加理睬的,不然只能把自己智商和 人格降低到与之同等的程度。让我回复的另一个原因,是你称我“老师”,让我觉得我有义务跟你说一说。当然也可能你不是我的学生,只是随口称“老师”,那么 我要说,乱称人家“老师”是很不好的习惯。现在“老师”已经成了滥称,几乎滥到了类似“小姐”的地步。是“老师”就是“老师”,不是“老师”就不是“老 师”,莫非我们这民族可用的称呼太匮乏了? 言归正传。我说日本文化不是来源于中国,让许多人好像被挖了祖坟似的。没人挖祖坟,只是澄清事情。你说要有理有据,确实应该。只是那是一篇专栏开栏语,字数有限制,现在我来说给你听,当然也不可能细说。 首先得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有许多定义,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 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文,对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作了清理与评析。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 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 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定义,已被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普遍认可。我们就用这个定义。 接着必须澄清什么是“来源”?“来源”不是“影响”。比方说我们来源于父母,但不能说是来源于别人,比如继母,比如老师。他们对我们即使很重要,但只是“影响”。那么中国文化是否是日本文化之“母”呢?我们来看事实。早在绳文时代(约公元前七八千年到公元前4世纪),日本就有了早期的文化。其文化特征 是:一,列岛全域已经能制造和使用各种土器。土器以日常生活用具居多,大多用无釉泥土烧制,形状各异,有尖顶土器、圆筒土器、香炉形土器、瓮形土器、壶形 土器等,呈现出一种造型的力量。这些土器大多装饰有草绳样花纹。二,土器制造技术发达,有了制造具象物体的能力,比如制造女性土偶,千姿百态,有穿衣女 偶、坐式女偶,还有男偶,最有名的是批甲武装者。人俑而外,还会制造动物形状的土器,从实用性发展到装饰性,有了初步的美的意识。三,这个时期的器具逐渐 从打制石器发展到了半磨制石器、磨制是是石器、尖体石器,还有骨角器等,说明日本人已初步拥有了一定的生活手段和手工技能。四,有了以自然灵与精灵为对象 的祭祀仪式,开始产生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的信仰。同时,我们可以从拔牙、丧葬习俗和表现男女生殖器的石棒中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创造力量,从陪葬物中看到 对死灵的朦胧认识。五,当时已经形成了原始神道。 当然,在这时期日本并没有文字。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绝对不是唯一载体。在文化传播上也是如此,没有文字,会限制文化的传播,但只是限制。日本的文字 是来源于中国的,这无可否认。尽管曾经有日本学者提出了“神代说”,江户末期国学家平田笃胤在《神代文字传》里还列举了47个字证明“神代文字”,但经考 证,这其实是模仿朝鲜谚文而产生的文字。 再说影响。日本文化确实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弥生时代中期(公元1世纪)以后,这影响加大了,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汉字的传入。但汉字只是作为注音而被使 用的(后来才也用来表意),注的是日本原来的语言,即“祖语”。这“祖语”有三个来源:南方语言系统、北方语言系统(阿尔泰语)、北方和南方语系交融的南 北方重层语系。汉字确实为日本语言贡献不小,然而不要忘了,无论贡献多大,也只是在它固有的基础之上。就好像一个中国人穿上了西装,无论怎样,他仍然是中 国人,不会变成西方人。文字不是语言的全部,而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思维方式。 要改变一个固有民族的文化,是极其困难的,特别是改变日本这样的民族。很多东西一进入日本,就已经被其文化底色所染变。佛教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日本的佛 教应该说是来源于汉传佛教的,但是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再说,汉传佛教不也是在改变之后才被中国接受的吗?何况,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经历了“全盘接受”之后,很快日本人就开始抵制了。他们要树立自己的文化特质。 这种“去唐化”也确实有时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乃至竭力不承认受中国影响。葛兆光先生说过这样一件事:1998年他在京都大学,当时奈良一个 叫明日香村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坟,古坟四壁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这是一种中古很流行的墓室壁画的绘制方式。NHK电视转播时,参与的专家 说,这个古坟是日本特色,葛先生认为是从中国中古墓室传来的壁画传统,可是日本学者却最多只愿意说是从百济过来的,其实就算是百济来的,也是从中国传过来 的,中国有关这方面的考古资料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好恶评价跟“文化”没有关系。“文化”不是“文明”,“文化”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你可以说一个族类不文 明,一个国家不好,但是你不能说他们文化不好。 同样,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人“去唐化”,但是你不能否定,他们成功了,他们保持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这不是对一个民族的赞许,而是对一个民族的客观认识。承 认一个民族的个性,是跟尊重人的个性一样的道理。可惜在中国,尊重个性的土壤本来就贫瘠,而对日本,因为曾经身受其害,更不愿意给予必要的尊重。在各民族 文化比较研究中,民族情绪、民族心理常渗透其中,产生微妙的影响,其中无论是民族自卑,还是民族自大心理,都会妨碍作出科学的结论。许多中国人通过否定日 本文化的独立性,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补偿。这虽然可以理解,但绝非健全的心理。否定其他民族独立性包括文化独立性的民族,自身也不可能真正独立。 最后,我引周作人先生的话互勉:“中国人原有一种自大心,不很适宜于研究外国的文化,少数的人能够把它抑制住,略为平心静气的观察,但是到了自尊心受了伤 的时候,也就不能再冷静了。自大固然不好,自尊却是对的,别人也应当谅解它,但是日本对于中国这一点便很不经意。我并不以为别国侮蔑我,我便不研究他的文 化以为报,我觉得在人情上讲来,一国民的侮蔑态度于别国人理解他的文化上面总是一个极大障害,虽然超绝感情,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的人,或者也不是绝无。” 当然,也许在你所受的教育里,周作人只是一个“汉奸”,那就无话可说了。人是常会下意识被环境所影响的,比如你说的:“人类有了文字,才能进化到更高一级 的文化,没有文字,只能称之为习惯。”那么,我想问你,没有进化到“更高”一级的、只是“高”一级的,是“习惯”还是“文化”?莫非你受官样文章的影响? 它们喜欢用“更”,明明现在不好,至多只是一般,却说将来会更好。已经习惯这么说话了,乃至习惯这么想问题。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开些日本文化的参考书目。可能有些一时找不到,但以后总会找得到的。至少你可以出国去找,不喜欢去日本,也可以去欧美。一个没有出过国的人,知识是不完整的,特别在我们这个地方,许多知识都是错的。 陈希我 附:参考书目: 《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商务印书馆 《日本文化史》,林屋辰三郎,岩波书店 《日本文化史》,川赖一马,讲谈社 《日本文化史:一个剖析》,田泽坦等,日本外务省编印 《日本人》,赖肖尔、商务印书馆 《日本文化论教程》,五十岚昌行,山东大学出版社 《日本人的精神史》,(全6卷),龟井胜一郎,文艺春秋社 《武士道》,新渡户稻造,商务印书馆 《日本文化史》,叶渭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全10卷),加藤周一、叶渭渠、唐月梅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日本文化的历史踪迹》,王勇,杭州大学出版社 《日本史》,吴廷谬,南开大学出版社 《日本文学史》,吕元明,吉林人民出版社 《日本精神》,(日译本),(葡)Wenceslao de Moraes,讲谈社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