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Co-China周刊 | 何洁泓:在那黑暗而封闭的码头国度

劳动者从来对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默默地作出最大贡献,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建设、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城市。但在外判制度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他们往往成为牺牲的一方。在资本家狡猾的分化和伪怀柔政策下,我们必需看清他们剥削工人的事实和本质,与社会的基层工友共列一线,对抗压迫。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果,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需用同物偿还。拖欠得越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 一、引子 对于海洋,我们从小就有无限想象。对于海员,我们总会幻想那蓝领巾白衬衫在海上迎风而行的英伟。对于码头工人,我们或许幻想他们吹着海风、在蔚蓝的天地一色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如宫崎骏《红花坂上的海》,呜声冒起,船只靠岸,海鸥略过,抛下绳索,迎着微凉,浪漫地工作。 但原来,在封闭而黑暗的码头业里,在李嘉诚的高压统治下,一个我们不能进入的势力国度,我们对码头工人,压根儿,一无所知。 前几天的早上,我随行到了荔景码头帮忙收集码头外判工签名,希望团结工人令工会能与资方谈判,在十多年没加薪的情况下作出争取。只见工人急急地往码头方向走去,口里念着“怕迟到”。码头太大,迷宫一样,横跨葵涌、美孚、荔景的海岸。据说美孚那边有条快捷方式去码头,要爬过高耸的铁网围栏,危险,却仍有不少工人从那里绕道。码头太大,迂回百转,他们那种赶头赶命的心情,不难理解。我想起中学时跑回学校的焦急,我们被罚的是留堂,工人却是被罚饭碗不保。 码头工人的样子很易分辨,黑黝黝、结实实的大多就是了,在日晒雨淋之下,他们有他们天然的特征。犹记有个外判工跟我说,“很久没加过人工了,我还要养一家大细,只能默默做,没什么希望,只想多劳多得,但现在多劳也不是多得”。这不是个别例子,在外判公司的魔爪下,这是众生相。在以商业逻辑运作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无法想象,工人面对的困境是多么绝望、资本家施以赚到尽的手段是何等决绝。 二、和黄码头一二事 香港国际货柜码头(HIT),隶属和记黄埔港口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私营货柜码头经营商。它拥有四号、六号、七号、九号(北)泊位,同时与中远太平洋合资经营八号两个泊位。公司最终持有人是最为人熟识的诚哥,而他的和黄港口集团在二零零九年的税后盈利是高达13.9亿元。 公司旗下有五间外判商,分别为现创、联荣、高宝、永丰及培记,负责聘请码头内不同的工种,包括桥边理货员(俗称揸纸)、系絪员(俗称水爷)、机手、挂钒员、内运车司机、验柜员等。工种主要分为公司工及外判工,公司工由香港码头公司直接聘用,直属李嘉诚,在待遇上较合理和稳定,例如有轮班时间、按月出粮(普遍有十七个月粮)、有固定食饭时间、年尾花红等。外判工则由外判公司招聘,有时再作二判、三判。工作时间由十六至二十四小时不等,按工出粮,每二十四小时一千一百一十五元,三更工资不一。福利上,外判工没有规定的食饭时间、也没有医疗保障和花红。 三、码头工人的悲歌 试想像一个人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在四号、六号、七号、八号泊位之间游走,游走整整,一昼一夜。事实上,货柜码头里的揸纸和水爷,其实就是如此。他们要每月都连续工作廿四小时,做足三更。A更由早上八时到下午五时、B更下午五时到凌晨十二时、C更凌晨十二时到早上八时。一做做三更,不得选择,不得跳更。上班与下班,时钟刚刚好,转了两个圈。在繁忙的船期,节日前后,外判商为了减少人手,码头工人不得不加班,“直踩”七十二小时。 除了工时密集,基于船只的既定航线,工友的工作效率必需要快。由于船只在香港停泊过后,需按时前往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地,故此他们的工作不得延误。在高压的环境下,工人连续工作一日一夜,疲于奔命,但工资却少之又少。现时揸纸和水爷工作一连三更,只得$1115,比起1997年$1480的工资水平更要低。换句话说,他们现时平均时薪大约只有$ 50。 人工低之余,他们的吃饭时间也不定。他们有时间则吃,没时间则不吃;有时也许要在桥边吃,好彩有空档的则能在休息室吃。至于龙门吊机员及船旁吊机员,十二小时都要在吊机内操作,因此一日三餐都在吊车内解决,饭盒由吊臂运到八九层楼的空中。基于身处高空,为了保持运作,工人不能往来复返,结果被迫大小二便皆在吊机解决。据说有工人只能把小便往下射,大便则以报纸包裹。你可能觉得他们不卫生,但如果不是公司对工人的规训如斯严厉,他们也不想如此。这是制度的错,与工人无尤。 工友在每天坐十二小时的情况下,不少也落得颈骨变形、腰骨弧度被拉直。此外,工时长也令码头意外频生,包括交通意外、货柜掉下和火警等。据工友转述,码头内曾发生货柜倒塌压着人却没人知道的意外。早前有货车司机猝死于车内也只是冰山一角。至于风季,曾有工人被要求在八号风球下继续工作,直到完成该货柜为止,完全违反守则,却未受到政府应有的保障。在这个封闭而九反的国度,劳工署对于工伤和内情一无所知。 隔着一个闸口,就是两个世界。一个现代摩登灯红酒绿,一个则是除了劳动、还是劳动。 四、岸上的阶级斗争,码头工人需要我们支持 说回我在荔景天桥上收集签名的情景。当日有很多外判工在签名时,也不肯写全名或留下所属公司,怕被公司秋后算账。事实上,公司很多时都会对参与示威的工人故作留难,甚至阻止他们对抗资方,不然即作解雇。是故李嘉诚以消音政策,巩固资本日复日对劳动者的压迫。 今次,百多个工人站出来,争取应有的权益,无疑怀着无比的勇气。在十年没加薪,码头却年年赚钱的抢夺下,他们要求薪金每年调整、争取工人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作廿四小时加薪三百,这些条件在我看来实在合情合理。劳动者从来对一个地方的发展都默默地作出最大贡献,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建设、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城市。但在外判制度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他们往往成为牺牲的一方。在资本家狡猾的分化和伪怀柔政策下,我们必需看清他们剥削工人的事实和本质,与社会的基层工友共列一线,对抗压迫。 凌晨时份,我手上拿着一份码头手绘图,上面有很多图形,代表货柜的长方形、吊机的直线、泊位的虚线、物流的箭咀、船只的三角形。还有很多码头公司、外判公司的名称,不同的势力范围每天上演着恶性竞争的割据和分化,公司互相吞并互相对垒,工人不得而知,任由摆布。据说,只作招聘的外判商每三千就拿二千,只予一千工人,无本生利。 看着这份地图,是我们不能内进的彼岸,只能隔空幻想工人的血汗,这是香港的富士康。封闭的码头业是资本家的竞技场,以压榨为手段、进帐为目标,以扩张率最快、吞吐量最多、排名度最高为繁荣的指标、骄傲的业绩。看着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网页开头:“董事长的话”,他说:他为码头工作的团队感到骄傲。简直令我作恶,虚伪得令人问心有愧,粉饰太平只是合理化资本家剥削劳工的序言罢了。在繁荣的背后,是码头工人的辛酸史。在优美的蓝巴勒海峡背后,是资本主义所纵容的权力不对等。 支持工人,支持抗争,支持谈判,支持工人以抗争和谈判夺回劳动成果。   何洁泓:香港岭南大学学生,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候任副秘书长 【原文链接】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有时候情感在上面,有时候感情在下面 】・剧

感官世界 导演: 大岛渚 这是日本导演大岛渚最富盛名的电影之一。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讲述女仆阿部定与男主人吉藏之间惊世骇俗的生死爱欲:二人私奔到一家旅馆,不分日夜地纵情性爱,而在渐渐感觉乐趣后,他们开始追求类似死亡的高潮。阿部定在高潮时杀死吉藏,并仪式性地割下其生殖器,以与之“永不分离”。《感官世界》是极端的爱情和人性的展示,需要观者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炮友 导演: 威尔•古勒 迪伦被猎头杰米挖角到纽约,她提供的不仅是丰厚薪资,还给了这位初来乍到者真挚的友情,带着他领略了纽约的美好夜晚,两人成为了好友。此时恰逢迪伦与前任分手,而曾经受过情伤的杰米也不想进入一段正式关系,于是两人商定只谈性不谈爱。但是,爱情无法阻挡,杰米和迪伦发现两人之间已不仅仅是“炮友”了。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更多时候爱情在我们看不清的更远处……】· 剧

甜蜜小谎言 导演:矢崎仁司 琉璃子(中谷美纪饰)是一名泰迪熊艺术工作者,她与在IT公司上班的丈夫聪(大森南朋饰)结婚三年有余,表面看来是一对模范夫妻实则同床异梦。两人在同一屋檐下,需要通过手机沟通。彼此之间夫妻生活更几乎被省略,各自在外面有秘密情人,并且想方设法编织着各种小谎言以维持真挚、甜蜜的夫妻关系。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 导演:伊兰·迪朗·科昂 本片讲述的是西蒙·波伏娃与让保尔·萨特的爱情故事。 两人终生不婚, 维持了长达51年的亲密关系。萨特主张两性关系的多伴侣化,主张“人是自由的”, 彼此承认各自的风流韵事, 两人一拍即合,从1929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契约爱情”。 在很多人眼里,波伏娃与萨特是一对完美的情人。然而完美的背后也是一场又一场的“爱情战争”。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网易数读:消费者购买动机 ——七成中国人只认品牌

“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品牌的热衷程度往往高于发达国家消费者,其中70%的中国消费者会单纯因为品牌而进行消费,比欧美和日本高出一倍以上。”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研究人员针对9种不同的购买动机,访问了美国、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日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消费者。 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品牌的热衷程度往往高于发达国家消费者,其中70%的中国消费者会单纯因为品牌而进行消费,比欧美和日本高出一倍以上。欧美国家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显得更加单纯、理性,一半以上的人更看重实用性(带来更好结果、有意义的技术差异)而非盲目追求品牌。尽管意大利、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是众多顶级品牌的发源地,却只有19%的欧盟国家消费者会因为品牌而掏腰包。 中国目前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消费份额占全球的28%,消费总额达126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还指出,中国消费者对奶制品、果汁和新鲜食物的消费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对食物来源和质量也更加考究。尽管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趋之若鹜,中国却不是一个盛产优质品牌的国度。 在发达国家的行列里,日本消费者似乎显得过于拘谨。日本消费者以“有意义的技术差异”和“更重要的类别”为消费动机的占大多数,极少人依赖主观感受(“享受购买/使用的感觉”)。尤其在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人的消费观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更多日本人倾向以节能产品替代普通产品。 巴西消费者选择“我值得拥有”为购买动机的高达77%,感性消费居各国之首。曾经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巴西政府鼓励超前消费,巴西消费者十分热衷分期付款,导致47%的巴西家庭负债,其中14%负债超过收入的5倍。 (网易,原文链接: http://data.163.com/12/1202/21/8HOINGF700014MTN.html )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张铁志:约翰列侬:爱与和平的梦想者

“ 只是, 1980 年那声枪响虽然让蓝侬本人不会再威胁执政者,却并不能让人们停止想象。因为,每一代的年轻人都用不同的方式想象属于他们的爱与和平。 ”   And so this is Xmas For weak and for strong For rich and the poor ones The world is so wrong And so happy Xmas For black and for white For yellow and red ones Let’s stop all the fight ——–Happy Xmas (War is Over) 1.   如果约翰蓝侬活到现在,他会和保罗麦卡尼、滚石乐队宛如活化石般的古老姿态在舞台上摇摆吸金吗?还是会像鲍伯迪伦、尼尔杨一样持续探索未知的音乐界限?面对 几年前的反伊拉克战运动,他会带着人们高唱“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吗?一如1969年他和小野洋子及伙伴们在床上静坐行动中的合唱、或者那一年五十万人在华盛顿纪念碑前的集体高歌《给和平一个机会》。 在标举着爱与和平的六零年代中,蓝侬是这两种精神从不停歇的真正实践者。他是音乐史上最巨大的摇滚明星,却也是保守体制中的危险颠覆者。 1971年,他到美国参加的第一场演唱会,是一场聚集了左翼青年和文化嬉皮的演唱会。那时,六零年代的华丽与苍凉刚落幕,但这些人仍试图对抗时代的退潮。蓝侬在舞台上说:“(六零年代)花之力量(flower power)没有成功,又如何?我们重来一遍就是了!” 2 . 披头四作为六零年代文化的代表、做为摇滚乐最大的偶像,是不直接介入政治的。但在1966年,当他们在美国的记者会被问到对越战的态度时,蓝侬说,我们不喜欢战争,战争是错误的。 说这句话需要一些勇气,因为当时在美国只有百分之十的民意反战。 然而,那一年蓝侬却穿起了军服——不过不是为了当兵,而是演出一部反战意味浓厚的电影:“我如何赢得战争”(How I Won the War)。 彼时蓝侬的和平理念是素朴的,还没有深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或许因为那是一种时代精神,是所有反叛的年轻人必须有的态度,所以他受到了感染。 1967年,反战运动持续升高,金恩博士宣称“我们必须要结合民权运动与和平运动”。四月,纽约出现有史来最大的群众示威,二十五万人走在繁华的第五大道上反对战争。在纽渥克、在底特律、哈林区等地方,城市贫民区的黑人也开始骚动,和警察严重冲突。 这一年夏天也是嬉皮们的“爱之夏”(summer of love)。他们的主题曲是蓝侬唱的《你所需要的只有爱》(All You Need Is Love),呼喊着用爱来取代暴戾。嬉皮们头上带着花,牵手唱着这首充满爱的歌,实践做爱不做战的精神 但世界并没有听蓝侬的话。 1968 年,是六零年代革命的真正高潮。在巴黎,超过九百万工人在街头几乎推翻资本主义。在中国,无数年轻人手拿着毛语录,在天安门前高喊口号,在学校、家庭斗争 老师与父母。在布拉格,苏俄坦克开进古老而优雅的街道,镇压布拉格之春。在美国芝加哥的民主党总统提名大会,反战抗议者和他们痛骂为「法西斯主义猪」的警 察在黑夜中激烈对干。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占领学校数日,然后被警察激烈强制驱离。在蓝侬所在的英国伦敦,出现了空前庞大规模的反战游行,以暴力冲突收场。 真正血染的镜头是三月在越南马赖,美军屠杀数百个平民,大部分是老幼妇孺,穿透美国人的道德外壳。而在他们国内,代表那个时代正义防线的黑人民运动领袖金恩博士,以及甘乃迪总统之弟、正在竞选总统的劳伯甘乃迪,先后遭到暗杀。战后的美国没有比这一年更充满哀伤与震惊。 所有人都躲不掉街头和报纸上的烟硝与四溢的血迹。 纵使这一年披头四继续躲在他们的音乐世界中,并在八月发行了一首超级畅销单曲、由保罗麦卡尼所写的《嘿茱蒂》(Hey Jude),但是在单曲B面,蓝侬却写下了他的第一份政治宣言:《革命》(Revolution)。 你告诉我这是一场革命 你知道 我们都想要改变世界 但是当你要谈到破坏时 你不知道你不能把我算进去(或要把我算进去) (you can count me out/ in) 你说你要改变这个体制 你知道 我们都想改变你的大脑 你告诉我说关键的是制度 但你知道 你最好解放你的心灵 如果你是要带着毛主席的照片上街头 那么无论如何你是不会成功的 在这里,蓝侬对于激进革命的态度是暧昧的。他也想改变世界,但是他反对暴力、反对没有终极计画、只有一种自以为激进的姿态?——带着毛泽东的照片、拿着小红书就是革命吗?解放之路必须透过个人心灵的改变,而不是政治对抗。而至于他个人是否要参与,他还无法决定。 蓝侬虽然没有在1968年投身社会革命,却发生了一件他人生的大革命:和小野洋子(Yoko Ono)在一起。1966年在伦敦遇到这个来自日本、在美国长大的前卫艺术家小野洋子后,他们的灵魂再也无法分开。 蓝侬的个人形象也逐渐从乖乖好男孩转为离经叛道。他不仅以已婚身份和洋子在一起,还和她一起因持有大麻被捕。他们俩甚至共同发行专辑《两个处子》(Two Virgins),封面是两人正面全裸照片。 蓝侬的形象开始涂抹上摇滚乐最常被连结的性与药物。 3.   1969年三月,蓝侬和洋子结婚后去阿姆斯特丹蜜月。但这不只是一场单纯的情人蜜月,而是一场和平抗议。他们在饭店里举行了一周“床上静坐”(Bed-in)行动,“以抗议世界上所有的苦难与暴力”。 这个既是一种反抗的艺术行动,也是一种有效传递讯息的方式。因为对于大规模的群众抗议,媒体往往只报导现场的冲突与暴力,而忽视游行主张的理念;而他们相信 这个非暴力且新奇的行动方式加上他们的知名度,会引起世人注意,因此他们每天接受十小时的媒体采访,说明他们的和平理念。 蓝侬是深信非暴力抗争的哲学的:“争取和平只能透过和平的手段,去用支配体制的武器来向他们抗争是不适宜的,因为他们总是胜利者。他们很擅于玩一场暴力游戏,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对付幽默,一种和平的幽默”。 他们接着想要在美国进行这个“床上静坐”运动,但是尼克松政府拒绝发给蓝侬入境签证——这是后来七零年代蓝侬在美国身份争议的开始。因此他们选择去加拿大的蒙特娄,以方便美国媒体记者来。 在蒙特娄床上静坐行动的最后一晚,蓝侬和房间内的支持者一起合唱了他写的新歌,现场录下来,然后七天后就发行:《给和平一个机会》(Give Peace A Chance)。 这首歌曲充分饱含蓝侬在静坐现场当下的热情与原始能量。歌词指涉了六零年代的各种符号,但是副歌却又跳脱时代的框架,成为一个可以在不同时空流动的抗议标 语。对于这首歌,蓝侬说他是为了想要做一首现代的抗议歌曲来取代〈我们一定要胜利〉(We Shall Overcome) 这首经典抗议歌曲。 歌曲发行后两个月,在华府的华盛顿纪念碑前举行了一场五十万人的大规模反战游行。台上站的是老牌抗议民歌手彼得席格(Pete Seeger),眼前是他一生见过最大的场面。他唱起了这首他其实还不熟悉的歌,但全场都能跟着他一起大合唱: All We Are Saying:Give Peace A Chance All We Are Saying:Give Peace A Chance …… 战争不断加温,他们也持续展开追求和平的行动。那一年圣诞节前夕,他们在纽约时代广场、东京、伦敦、巴黎等十一个城市的街头上,挂起一幅黑白的广告看版,上面写着: 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 Happy Xmas from Lennon and Yoko (战争已经结束/如果你想要的话/蓝侬和洋子祝贺圣诞快乐) 越战当然没有因为这个广告广告牌而真的结束。但是那个标语,那个在喧哗中沉静的抗议姿态,却凝结住了六零年代的理想主义。 两年后,他们把这个标语转变为一首动人的圣诞歌曲:《Happy Xmas (War is Over)》。直到今日,这首反对战争、追求和平与包容的歌曲还是在圣诞时分飘扬着。 A very Merry Xmas/一个非常快乐的圣诞 And a happy New Year/一个快乐的新年 Let’s hope it’s a good one/让我们希望这会是一个好年 Without any fear/没有任何恐惧 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战争结束了,如果你想要的话 War is over now/战争结束了 Happy Xmas/圣诞快乐 在1969年,蓝侬和洋子结合他们反战的政治主张与艺术行动,不论行动艺术(床上静坐)和装置艺术(街头广告牌)来实践他们的和平理念。蓝侬说,“我们是幽默的,我们是劳来与哈台。在这个伪装下,我们更能表达我们的主张,因为所有严肃的人如金恩博士和甘地,都会遭到枪杀。” 没有人料到的是,当他在七零年代开始用更严肃的面孔介入政治后,这句话竟然血淋淋的应验在他身上。 4.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