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亚

如果只能读一份英文媒体

安替(http://twitter.com/mranti) 一个朋友刚刚买了Kindle2,这是美国亚马逊公司产的电子阅读器,可以用信用卡订美国的报纸杂志,于是电话我有什么推荐。我告诉他在美国的时候,我的Kindle1只花钱订了3个报纸杂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大西洋月刊》。另外,无法通过Kindle订阅的,我分别在网上和家里订了《金融时报》和《旗帜周刊》。 作为《纽约时报》的前员工,我离开报社去英美游学的时候才发现,我更爱读的日报是《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这两份报纸是政经日报,对所有政治时事的解读,都暗暗遵循着“找出谁花钱(谁提出)、谁受益、谁受损”的政治经济利益分析模式,基本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内政外交都有背后的利益故事,因此报道很硬。反观《纽约时报》,因其“刊登一切适合刊登的新闻”、“不偏不倚”自我期许的新闻原则,反而读起来会觉得不深、不过瘾,太多地方是理想抒情,太多地方是点到则止。 “不偏不倚”这个技术是如何造成报道不深入的?往往在报道的时候,真相是报道追寻的结果,而不是已知的前提,因此如何不偏不倚,无法按照真相为中心坐标边来延左伸右,而是在实践中按照对立立场为左右两端,平衡进行报道。如果记者对这个题目所涉方面很熟悉,那大概没问题,可以在很多层面实现左右平衡,不偏不倚,整个文章的确会很客观。但如果记者对这个领域不是很了解,就会出现所谓的“平衡偏见”,整个文章为平衡而平衡,很不深入甚至都不正确。 例如很多人事后批评《纽约时报》关于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因为记者当时采取了“核查官员至今没有发现武器,但据白宫某官员的情报称,武器早已被转移”的报道模式,让读者既没有得到更深入的调查信息,也无法从表面的平衡报道得出判断到底伊拉克有否武器。 《纽约时报》的理想,其实是一种让新闻平衡在一家媒体出现的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造成两头都不尽兴。因此,我在美国,更愿意直接从《大西洋月刊》和《旗帜周刊》这两份位于自由、保守两端的杂志去加深对美国政治的理解,因为没有平衡限制,它们表达得很彻底。这是另外一种新闻平衡的思路,让真相在新闻自由下的媒体竞争中获得。 如果只能读一份媒体的话,我会选择《金融时报》。英国人的理性,没有随着英国国力衰弱而减退,这份橘色媒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日报,对每个国家的讨论,都仿佛英国人还在执政,还有那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我很怀念那些日子,每天早晨去信箱里面拿当天的《金融时报》,然后到食堂喝咖啡吃早餐,一个小时后,已指点过全球江山,回宿舍的路上还在回味着该报记者对法国人的辛辣讽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