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真理部】日本特大地震

中宣部:媒体要稳妥把握对日本特大地震灾情报道,客观,及时报道灾情动态信息。注意把握好日本地震和云南地震的抗震救灾和全国两会宣传报道的关系。不要冲淡了两会报道的主题。 要充分宣传好我救援队在日本开展救援的情况。要密切关注我在日华人,华侨的情况。 不要刻意批评或赞扬日政府的有关行为,不要和我国的抗震救灾对比。对日核设施泄露及爆炸要做科学解读。不过分渲染,不随意猜测和分析泄露对我国的影响。...

阅读更多

外交政策:日本防震经验谈

查尔斯•霍曼斯专访 2011年3月11日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及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带来了如下令人心惊胆颤的场景:遍地熊熊燃烧的废墟、停车场上像玩具一样堆积如山的汽车、发生爆炸、冒出滚滚浓烟的工业设施。但是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就到此为止;虽然有重大人员伤亡,但比去年海地的伤亡情况好不知道多少倍,而海地地震的震级还没有这次地震高。《外交政策》为此专访了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城市规划学教授麦克尔•K•林德尔(Michael K. Lindell)。林德尔教授还是地震急救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刚好在出席美国政府各部委联合举行的一场地震预防规划会议。他介绍了日本在地震预防方面比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又是如何减弱美国应对同等危害程度地动能力的,相比CNN传输的大范围地表破坏画面,地震专家又为何更注重当地建筑法规。 《外交政策》: 这么说,今天你出席地震专家的会议,就刚好遇上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 麦克尔•K•林德尔(以下简称林德尔): 没错。 《外交政策》:会议进行得怎么样? 林德尔:对于研究地震等各种灾害的人士而言,任何一次灾害的发生都不能算作是新闻。对于灾害发生地来讲是新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灾害迟早会发生。我们所致力的方向就是将重点从害后应对和恢复生活转移到减轻及预防灾害上来。 《外交政策》:怎么区分地震的破坏性?有什么因素吗? 林德尔:位于糟糕的地段会造成许多不同结果,特别是处在长期没有位移的断裂带上。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和去年的智利。那么,假设你处于地震频发所在,该怎么办呢?地点真的很重要,比如说海地和智利就有天壤之别。因为尽管智利的震级比海地高,但是地震对海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智利的五到十倍,人员伤亡是智利的500倍。 造成这些不同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问题所在;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止是断层,还有沙质土壤,一旦有地震这些地区就会变成流沙。一旦地图到手,那么就有了建筑法规,疏散人群的危急信息——开发商如何盖房子免得建筑发生倒塌?为此就必须建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仅仅是石块或者是砖头。万一整栋建筑开始左右摇摆,未经加固的石块纷纷落下是极其恐怖的。 就算这些建筑材质和工艺是建筑法规准许的,奸商总还有办法采用其他材质工艺取代昂贵的钢筋混凝土。这时就需要有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强力监督。不是所有开发商都愿意看到出台严格的建筑法规,如果建筑法规执行不力,那么造房子就会便宜一些。房子就能卖得更便宜,购房的人就越多。在德克萨斯州,在德克萨斯保险厅增加了建筑法规条款。此前,各方围绕开工许可证唇枪舌剑,闹得不可开交——因为所有房产开发商希望保留原有限制较少的开工许可证,这样建房成本比较低。就有点类似这样的说法,你干嘛这么着急置你的顾客于死地呢?但显然他们(这些房产商)可不是这么想。 《外交政策》:这方面,日本又是如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呢? 林德尔:他们在执行建设房屋规范这方面比我们(美国)好得多。美国国情因地而异。最安全的建筑法则目前在加利福尼亚执行。日本对于可能遇到的海啸作了充分的准备。目前我们所知的情况就是,从地震震中的距离和当地建筑质量来看,地震并未对东京等各大城市市区造成多大的破坏。 日本人对于地震海啸早已经未雨绸缪了很长时间。他们向地震监测系统投入资金。从震中传播的地震波有好几种:主波传播速度非常快,第二波来得稍微迟一点。有些设备能够做到监测到主波后立即作出反应,将电梯停在楼层上,而不是卡在楼层之间,同时提醒医生赶紧在第二波来到之前及时将手术刀从病人的胸腔取出。除非有人就站在震中,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会有时间差,有些预警系统就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提醒民众赶紧疏散,尤其是从事以下这些特殊行业:从事外科手术、电力系统、一些化工厂(关闭相应设备,避免管道爆裂。这些预警系统还能自动关闭阀门以将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隔离。 《外交政策》: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更快的传递信息。 林德尔:没有错,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在从事高危工作时,及时的消息会让工作人员有时间阻止重大危害的发生。如果地震发生时子弹列车正在以150到200英里时速飞驰,司机就有时间让列车停下来,在确保铁轨不受破坏之后再重新启动。还可以关闭工业设备。提前预警可以让民众有充分的时间寻找避难所,比如说站在走廊里。这时就又有一个问题:灾害是如何致人于死地的?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学原理是什么?危险地带有没有普遍特征呢?有没有人比其他人脆弱,容易受伤致死呢? 《外交政策》:发生在日本的地震跟发生在海地和智利的地震相比,灾害类型有多大的不同? 林德尔:我认为这更取决于民众住房的结构而不是人们的应对情况。当年的横滨大地震,有许多人是死在传统的日式住宅里。这些住宅的屋顶非常沉重,屋顶垮塌砸死了许多人。日本人还发现当年他们一些高架高速公路不像之前设计的那样坚固。位于奥克兰(美国城市)的洛马•普雷塔(Loma Prieta)大地震情况也与之相类似——由于支柱崩塌,呆在高架高速公路下方的民众被压在下面;上层路段垮压下层路段,层层挤压,人被压成了肉酱。 《外交政策》:有没有国家是不是从其他国家那里充分汲取了经验教训? 林德尔:在这方面日本做得最好,无人出其右。不过加利福尼亚州的防灾减灾措施接近日本的水平,但还差一点。一旦出现房屋倒塌,当地组织起来的社区救援小组、当地的紧急应对组织就会被动员起来,这些团体都有相应的搜救装备。日本人在抗震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次这么大震级的地震,要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我估计伤亡人数得是现在统计的好几倍。 《外交政策》:为什么日本人在抗震减灾上做得比其他国家都出色? 林德尔: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1923年的一场地震几乎把东京全城翻了个个,火烧全城,很像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当时东京城多数建筑物都是木制结构,材质极轻,非常易燃。当时日本的消防力量也非常有限。后来他们就汲取这些经验教训了。当然,日本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这些灾害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日本靠近俯冲带。但是日本没有龙卷风,也很少有台风光临。美国的自然灾害更多,因此我们的防灾范围涵盖了更多类型的自然灾害,这样就分散了防灾力量。何况日本国土面积仅跟加利福尼亚一般大。 《外交政策》:也就是说一个面积较小的国家,需要对付的只是同一种主要自然灾害的不同表现。 林德尔:说得对。集中力量更容易办成事。 《外交政策》:政治体制对此有影响吗? 林德尔:单一制跟联邦制相比,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在像日本这样的单一制国家,他们预防措施做得好是有原因的——只要中央政府说,我国将执行某政策,那么执行该政策的机构所得到的拨款渠道更直接,执行起来更容易。在美国情况显然不同,由于气候复杂多样,美国没有统一的建筑法规,也没有征地条款。而从征地再到实际开工建设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如果希望建一座抗震的楼房,工程师知道怎么做。问题在于造价。那么问题就变成:在建筑或征地过程中,在实地条件下,添加某种特性的成本与收益平衡点在哪里?这些考虑因素都局限于地方,联邦政府又对这些地方决策控制力有限。地方政客、开发商以及多数公民希望所在的社区成长。这种地方利益驱动引擎倾向于将城市向灾害多发地区扩展:在斜坡上建房,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在冲击平原建房容易被水淹;偷工减料,房子平时没事,遇到灾害就倒。如果遇到这样的建筑工地,在错误地段采用错误的建筑结构,一旦发生灾害,谁来为救灾买单?不是地方政府,因为通常这种情况地方政府无能为力,只能是联邦政府。 最终结果就是联邦政府替地方政府的错误负责。这类似于一个病入膏肓的肌体;戴着自由市场体系或地方自治假面具,却基本上由纳税人在供养。理想的情况是住在高危建筑里的人或者灾害易发地段的人应该来为这种情况买单。实际情况是,住在低灾害地段的纳税人为灾害高发地段的人买单,要命的是他们还不曾察觉到这一点。

阅读更多

外交政策:日本地震 引发核电安全的担忧

像日本这样的地震频发国家,发展核电安全吗?3月11日,8.9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日本,给日本尤其是本州东北地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当地震检波器显示地面加速度超过安全阙值时,本州的核电站全都自动停止运行了。本州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但是停止运行不大顺利。启用应急安全系统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反应堆出现了机械故障。为此,处于安全考虑,有关官员要求核电站两英里范围内的居民撤离出去。同时,2到10英里之间的用户被要求关闭家门呆在室内。日本政府称这些均为应急方案。 此次事故最坏的结果是大量放射性物质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去。这不太可能发生,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像福岛核电站这样的现代商用核电站采用的是深度防护安全措施。第一道防线是燃料包壳,它能阻止高放射性核分裂产品的释放。这些物质能产生大量热量,所以需要冷却。因此,第二道防线必须有足够的冷水。反应堆冷却泵能使冷水流经热核心。但冷却泵电力供应的中断使得冷却无法继续。核电站外的电源供应以及核电站备用的应急柴油机等又是另一道防线。 不幸的是,在核电站停止运转大概一个小时后,这些应急电源就被中断了。尽管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电力中断似乎就发生在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袭击该地区的时候。 长时间的电力中断将造成核心过热和燃料的融化。不过,另外三个备用系统也提供了防护。第一、核电站的电池可持续供电约4个小时,第二、应急冷却系统能够将冷水注入热核;第三、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反应堆容器也能阻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但是这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140年间最大的一次,反应堆容器有可能出现损坏。日本官方称将采取措施使反应堆容器释放一些蒸汽以缓解累计的压力。这有可能释放少量的放射性气体。官方称,不会对公众造成危害。 尽管核电站反应炉核心熔毁不大可能发生,但一旦发生无疑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使公众失去信心。例如,将近四年前,也就是2007年7月,日本最大的柏崎刈羽核电站由于地震地面加速度超过承受程度而遭到破坏。该发电站的7个反应堆被关闭长达21个月,其间政府对核电站的受损程度做了仔细研究。值得庆幸的是,公众安全没有受到危害,核电站也没有遭到大的破坏。然而,对于批准把第一个反应堆建在地质断层线附近,虽然建设时不清楚,政府仍然承担了责任。最大的损失是在经济方面。仅就2007财年来说,损失预计达到56.2亿美元,其中有75%是用来弥补关闭该核电站而引起的80亿瓦电力的空档。 日本政府对经济风险和能源安全两者进行了权衡比较。由于缺乏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类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超过80%的能源依靠进口。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引发了石油危机,日本领导人认为必须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那时,日本约66%的电力是石油发电提供的。发展核能是降低依赖的一种方法。如今,日本30%的电力是核电供应的,石油发电只占11%。 东京方面计划在2017年将核电的比重增加到41%,2050年前达到50%。日本目前拥有54座商用核反应堆,还有两座在建。在下个十年,它还计划建立十多座反应堆。 根据近年来我与日本负责核能官员的对话,他们打算利用多种能源发电,而不愿意过多的依赖单一能源。但是鉴于这一次大地震的破坏程度,设定核能发电提供日本近一半电力的目标看来是件危险的事情。大概1/5的核电站停止运转。大量的发电机被长期关闭将会影响公众的生活(比如,医院就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也会使日本经济蒙受损失。 一种出路在于日本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然而,可再生能源的继续发展遇到了政治上的强大阻力。日本10大电力公司对地方和中央政府都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电力公司的老总们喜欢像核电站那样的大型发电设备。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发电工厂的发电量往往较小。 2010年,由数个可再生能源组织组成的日本可再生能源政策平台(the Japan Renewable Energy Policy Platform)发布了第一份可再生能源白皮书。报告强调,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使用缺乏政府的支持。在2004年政府中断经济支持之前,日本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此外,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标准(RPS)较低。国家标准前些年早就达到了,但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比率很小。而且,由于担心对水和温泉产生影响,日本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地热能。但地热发展潜力很大,因为日本处于地质活跃区域。总之,如果政府实行有效的政策,2050年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日本电力的67%。 日本,现在是核能发电的领跑者,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上也应该是领头羊。那将缓解过度依赖核能而产生的安全和经济担忧。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指明了出路。

阅读更多

以人类的名义,向日本伸出援手

地球怎么了?在频频袭来的灾难面前,人类除了真切感知自身的渺小之外,愈发没有了底气去问。甚至连罗列和总结那些愈发变得频繁的天灾都令人倍感无力,但正是这频繁灾变,将人类逼到墙角,此刻,谁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携手渡过难关。以人类的名义,表达发自心底的关切;同样以人类的名义,尽一切可能向灾区驰援。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里氏8.8级地震重创日本。借助现代通讯的传播力量,整个世界都

阅读更多

【喷嚏图卦20110312·日本大地震】四海一家

图文完整版浏览前往: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0264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日本超级大地震...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